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循经感传激发内关穴对运动后心脏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穴位针灸对心率、心功能和心脏本身的营养过程的调整作用,在人体试验与动物实验中,已经做了广泛的研究和观察,尤其是循经感传激发以促使"气至病所"提高针刺疗效,已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治疗.我国传统的穴位针灸方法是否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生理应激过程起到积极的调整、改善和加速其恢复过程的作用,是非常值得研究与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刺激内关穴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穴位外炙对心率,心功能和心脏本身的营养过程的调整作用,尤其是循经感传激发以促使“气至病所”提高针刺疗效,已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在竞技运动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运动员采用大运动量训练,剧烈运动后,由于能量的消耗,体内代谢产物的堆积,使经络气血阻滞不通,运动能力下降。因而研究通过针刺激发经穴的方法,疏通经络系统,以促进和改善运动中的心脏功能,促进运动后的心脏功能的恢复,就显得十分必要。本实验中采取LPSC定位方法,以准确对内关穴进行定位;采用非针非穴针刺对照组以消除受试者的心理影响和针灸针的作用,采用指针试验组以观察其是否也能产生良好的作用,以便使这种无创伤易于为人所接受的方法得以广泛地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穴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有按摩的功能,还可起到针灸的作用,是一种疗效良好,方便易行的医疗方法。郑怀贤治疗运动创伤,常使用经穴按摩。近几年,我们对他这方面的经验进行整理、验证和研究,其结果如下:一、伤科经验穴经穴按摩是循经取穴进行按摩,选用什么穴位是它的重要前提。一九七八年,我们对郑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现象,是限制继续训练的因素之一,因此尽快消除疲劳成为运动训练中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针灸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在分析运动性疲劳中医学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总结了针灸在消除疲劳中的多方面作用,探讨了其中的医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针灸三阴交穴对小白鼠运动能力与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对提高运动能力,消除疲劳有一定效果。然而,有关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报道尚少。为此,我们通过采用小白鼠游泳训练模型,观察针灸三阴交穴在提高小白鼠运动能力,减少或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纠正运动小白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等方面作用,以期为针灸在体育训练和运动保健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影响运动员血清CK,SOD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将20名男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实验组每日温针灸和穴位注射一次,连续五日;第五天进行5000米跑。分别测定运动前及运动后1小时、16小时、24小时血清CK、SOD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对照组CK在运动后24小时内持续增高;SOD在运动后下降明显P<0.05。2.实验组CK恢复提前;SOD在运动后保持相对恒定,相应时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01)  相似文献   

7.
经穴按摩是祖国医学的优秀遗产之一,既具有针灸的作用,又具有按摩的功能,特别在骨伤科中作为软组织损伤和骨折中、后期的治疗,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本文着重阐述个人在学习郑怀贤教授的经穴按摩疗法之后的一些见解,即郑氏经穴按摩与经典的经络系统的关系以及经穴按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特纳《仪式过程》理论为导向,以福建厦门“送王船”仪式中“阈限”范畴内的身体运动为研究对象,挖掘“送王船”仪式活动沿承的社会元素。认为,“送王船”仪式中“阈限”过程中的身体运动是该仪式活动的核心支撑及象征之展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宗教观促生了以肢体运动的象征寓意,以身体运动文化反应精神和心灵需求。这种肢体运动的内涵与外延,在海峡两岸关系和谐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文化政治导向功能,对村落经济发展具有可视的补偿性功能,有利于实现村落传统文化功能激活,是时代发展中村民们的重要精神寄托,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植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多导睡眠监测(简称为PSG)作为评估睡眠质量的“金标准”,能得出更为客观和多模态的睡眠质量参数,在临床医学和健康促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旨在梳理以PSG为主要睡眠监测手段的运动干预研究文献,并探讨运动改善睡眠的生物学机制。文献综述结果显示,单次非晚间进行的有氧运动对当晚夜间经多导睡眠监测的睡眠质量存在正向影响,且杏仁核、海马等皮层下区域在运动干预睡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当前基于多导睡眠监测睡眠质量的运动干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运动剂量效应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建议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对运动改善睡眠的长时效应研究,并鼓励研究人员通过生物模型对运动改善睡眠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验证和补充阐释。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作为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研究历史,学者们对运动疲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有关运动性疲劳学说主要包括乳酸堆积说,能源物质耗竭说,物质代谢紊乱说,保护性抑制说,内环境稳定失调说等,疲劳发生的地点可能是神经中枢或外周,在疲劳发生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可能起作用.就Ca2 、ADP、Pi与运动疲劳的关系做一相关综述,并把它应用到肌肉收缩与疲劳模式中去,为教学和科研,运动训练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影片解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李延熙在上板速度上已接近世界优秀选手,但在蹬伸技术上存在不足,造成第二跳距离所占比例较小,第一、二跳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希望能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在今后的教学、训练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技术异常迅速的发展,使知识陈旧周期缩短,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任何大学靠增加知识量的办法已很难使学生能够跟踪未来科学的发展,所以教育的中心应该是使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任何一个人学习的进步,事业有成及超人的天资,最终取决于内因自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双兵器从最初的双手持握不同兵器到同种兵器、从战阵所用到武术器械,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为了理清双兵器形制演变对技法特征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认为双兵武艺的技法特征是随着兵器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尚力到尚技,一步一步朝着轻快便捷的方向演进的。  相似文献   

14.
枞阳县东部地区方言零声母包括普通话里的部分零声母、r声母和个别l声母;方言声母是普通话的部分零声母;声母 n、l在方言里有混淆不分的现象,但有些音节则区分得很清楚.本文主要就方言声母、、n和l与普通话相对应的声母进行比较,阐明方音辨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症状检核表(SCL-90)对321名被试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和敌意因子得分较高,20%-30%的被试得分在中等痛苦水平以上,不同年级的被试所表现的症状不同,总体情况优于其它专业大学生。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学生心理状况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Let K be a finitely generated field extension of an algebraically closed field k and C : f(x) = ayn be a curve over K, where char(k) - n, f(x) 2 k[x]. When n > 4, a 62 Kn and f has at least three simple zeros, the curve C is not defined over k.  相似文献   

17.
论健身健美操的动作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健身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形式、动力、目的出发,研究健身健美操运动的本质.结论认为健身健美的动作原则是以自然方向用力为法则,适合健身健美操的特征形式的、安全有效地实现健康、力量、美丽的标准动作.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表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就是他的“女性人才观”。他通过成功地塑造各类栩栩如生的女性人才艺术典型,形象展示女子在各方面出众的才华和胸襟志向,极力表达作者“巾帼才能不让须眉”的思想理念借痛悼女子人才的悲剧命运,反映“女子同样有治国理家才能”的立场观点,寄寓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女子有才无处用、男人才庸误家国”等不平等用人制度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武术拳种的理论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拳种的产生使中国武术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从本质上摆脱了原始的攻防格斗技能和军事武艺,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格斗技术的文化形态。武术拳种的产生与成熟的攻防格斗技术、独特的攻防格斗理论和优秀的创拳关键人物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它是指以独特的拳理为依据,以拳械的技击方法为内容,以功、套、用的多元集合为表现形式,具有清晰传承关系的武术门类。它强调了武术格斗技术体用兼备的技术特征,是武术的本体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以肖邦夜曲织体为研究对象,从纵横两方面深入分析、追溯早期织体产生的形式。看肖邦在作品中对音乐形象的把握,以及他是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织体塑造各种不同的、鲜明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