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山东省部分村镇"村改居"社区体育进行研究,对"村改居"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并且以其他学科领域中对"村改居"社区的研究作为主要参考,结合山东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以临沂市月亮湾社区为例,对山东省"村改居"社区体育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我国其他地区"村改居"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访谈法,对南京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明确"以学科带动专业建设,以研究生教育带动本科教育,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办学思路,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校企合作"为平台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学科生态系统是由多学科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组成的"知识—社会"活性复杂实践系统。对学科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对学科生态位进行研究。在体育学科发展和建设中,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分离的测度模型可使体育学科生态位保持适度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市场营销学中企业"本土化"和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本土化"两个相同内涵、不同指向的概念及其要素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异同的阐述,并选取八所地方高职学院休闲体育专业"本土化"建设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提炼出这些案例共通的、具有参考价值的休闲体育专业"本土化"建设成功经验,即本土化定位和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休闲视野的角度,对休闲体育专业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要科学定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专业方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个性、重实践"的发展方向,培养高素质的休闲体育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目前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符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发展的"3+1"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体育课程"新课标"的背景下,从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视角,检视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然状态,指出了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前瞻性地规划专业定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办学条件、质量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改革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1"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摘要:我国体育艺术类专业建设的总体布局是决定我国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主要困惑及进一步发展策略与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体系等问题;面临“体育艺术类专业与其它艺术类专业的本质区别”、“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协同开展”、“体育艺术类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中的定位”等困惑;提出增设“体育艺术学”学科构想、全面强化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体系等切实可行策略与建议,为全国体育院系的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科定位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竞技体育科研方法变革进行了思考。竞技体育科研发展经历了"经验—实践"、"认识—实践"、"科学—实践"三个阶段。面对竞技体育的复杂性,竞技体育科研方法暴露了诸多的局限性,竞技体育科研走向多学科综合研究成为体育科研的必然趋势,要寻求各门学科之间能相互沟通的共同概念、理论和方法;改革我国体育科研体制,在客观上形成真正实现综合研究的人才队伍;在研究课题的管理和成果开发中,把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项目和课题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1.
从社团主体资格、社团的民事法律地位、政府和社团的关系、社团终止等角度比较中、俄、德和法等国社团法.其对我国体育社团立法的启示是对体育社团准入限制的放宽、明确体育社团的民事法律地位、明确政府对体育社团责任等.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回应审核评估背景下高校内部专业评估体系完善诉求,提升体育院校专业评估实效,借鉴综合反映高等教育效率、效益、质量和机制的高等教育滞胀率概念及其评估测度模型,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和实地调查法,针对体育院校专业建设特征,设计了基于高等教育滞胀率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体育大学为样本,从效率、效益、质量和机制四方面实证分析了其专业教育滞胀程度。结果表明,北京体育大学各专业已显露教育滞胀征兆,且自主管理机制问题最为突出,但尚未影响整体发展,应及时根据引发滞胀的病理分析,有侧重地解决投入、产出与运行管理问题。本研究对完善体育院校专业评估方案、深入挖掘专业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外高校社会体育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强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09-110,140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的方法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及相近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对比,提出了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挥高校的办学优势,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提出了建议,即,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在把控宏观的基础上对所属专业方向及内容进行细化,同时应注意创新思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结合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运用知识结构理论,阐述了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应具有雄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其知识结构应该是一种动态网络结构。休闲体育专业应本着有利于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原则,设置既有现实性又具前瞻性、既以体育为核心又与多种学科相交叉、既立足本国本地之实情又放眼国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绩效评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区体育俱乐部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其建立科学的缋效评估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期望能为促进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贡献出力量.以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与构建为研究对象,借鉴一般商业企业经营和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与构建的原理与方法,剖析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设计与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客观必然性、原则与目标、措施与策略等,着重介绍了"平衡计分卡"方法在社区体育俱乐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2006年新农村建设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双试点的南宁市武鸣县、原邕宁县的部分乡镇为调查对象,对2006—2008年度广西新农村建设中乡镇群众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群众体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特定哲学思想和特定体育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国际性体育实践和文化传播活动。如何认识、理解、借鉴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论 ,对我国体育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中国的体育理论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论既不等同也不对立 ,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理论 ,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是中国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经济转型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育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足球运动中存在的,有关体育道德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足球运动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体育道德的现状,为纠正当今我国足球界存在的一系列不正之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服务,为足球运动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服务。使足球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和竞赛中,避免或减少因违背体育道德方面的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以适应当今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创新—新时期农村体育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对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体育的困惑进行解析,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从管理机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和经费来源创新的角度为农村体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据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四次调整为蓝本,对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以及运动人体科学成为为我国体育本科专业的三大基本专业,专业数量得到进一步控制,专业名称得以科学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内涵与培养目标。但专业建设也还存在发展速度过快,质量不高;规模过大,效益较低;结构失衡,分布不均;自我发展速度与社会需求脱节;固守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机制等问题。建议制定与实施体育学本科专业发展规范,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体育学学科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