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古传奇中的女侠为研究对象,对其“奇正武功”进行分析.指出古传奇女侠的武功吸收了现实世界中的骑射、剑术、轻功、戴竿、药术、幻术等方面的合理因素,转变为自己独特的武功之美.并通过对古传奇女侠以武行侠的“中性之美”的分析,让读者体验女侠的柔弱与阳刚的完美融合,感受有别于男性世界的审美体验.古传奇女侠所表现出的审美特点,可以用来完善我们今天的武术之美.  相似文献   

2.
阴柔美与阳刚美,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常用的一对美学范畴,从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到清代的姚鼐,都对它们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概而言之,它们是由于诗人的气质、兴趣以及诗歌的题材、表现手法的不同而在文学作品中形成的不同的风格美。阴柔美表现为优雅、淡泊、愉悦、和谐的“优游不迫”之美,阳刚美表现为崇高、奔放、壮阔、激荡的“沆著痛快”之美(参见严羽《沧浪诗话》)。但它们不是绝对分开、相互排斥、水火不容的。具有创作个性的作家,“虽然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但“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美学角度借“线”来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解读武术的线性之美.认为,武术的线性表达并不仅仅是身体艺术表现的视觉美感,还是“武术精神”的表达与传承,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武术的线性之美主要表现为含有技击意义的阴柔美和阳刚美、构成多样化套路风格的流动之美、表现武术文化张力的中和之美,以及体现“天人合一”人文内涵的意蕴之美.武术技术动作长短、节奏、方向的线性变化,不仅是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动作的实践需要,也是当代武术向艺术武术不断发展的趋势表现.  相似文献   

4.
知识源于生活,是生活智慧的结晶。教学中从生活现象为切入口,使教学内容扎根于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问题,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深化所学内容,让学生感受物理之美、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5.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是人的天性.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美学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转变,美又回到了人们的中间.美,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欣赏和享受,一种向往和追求,只要有生活,就有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就是生活”.美也自然地闯进了我们的体育教学之中.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体育美,理解体育美,从而追求体育美,创造体育美.这是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体育与美育是紧密相连的.从中国和古希腊的教育史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弟子.这六个项目包括了政治、伦理、历史、自然科学、军事体育及文学艺术诸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古代一种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古希腊奥运会和《掷铁饼者》、《拳击家》、《持矛者》等竞技健儿的塑像,足以说明竞技与美育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膝王阁序》是一篇很有名的序文.大古文家韩愈在他的《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及得三王所为序屈、赋、记等,壮其文辞”.这里“三王”之一,就指王勃,“序”是指《膝王阁序》.可见膝王阁能在江南诸多“临观之美”中独为第一,是因为有文辞壮其名.楼阁虽美,不过百年,无后人修聋,将不复存在,文章之美,却可传诵千古,《滕王阁序》就是这样的美文.美在其文,辞藻华丽,音律铿锵;美在其质,遭挫折而思进取,逢坎坷却能乐观.可谓尽善尽美,中国人特殊的审美人生,化作了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人事之美,命途之美.先说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滕王阁序》写作之时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已是深秋季节,自然风景特征既有天高气清之明朗,更有草木凋零之萧瑟.所以自宋玉《九辩》出,悲秋便成为无数诗歌的主题.文中这样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相似文献   

7.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先生的精辟论断,为我们明确了通过美的形态来达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大纲所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亦向教师明确了美育的任务.所谓美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德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已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学校美育,除了发挥音乐、体育、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外,还应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社会美存于社会本身,人性美、人格美存在于人物自身.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因此,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运用教学艺术,按美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成了语文教学的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在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 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 “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解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 “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9.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10.
刘志刚 《职大学报》2006,(4):117-118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白马论的逻辑思想,即:从内涵方面揭示了“马”与“白马”是不等同的:从外延方面强调了“白马”与“马”是不等同的;“白马非马”强调了“个别并非一般”。  相似文献   

11.
庄子以“至人”为理想人格,其特征是:与天为一、无为无己、形全精复。其中流露出的美育思想要点是:至人最美,至人之美突出精神美,通过“坐忘”、而成至人。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同时也具有统一性,而从中慢慢演化出了一种让人无法捉摸的美,带着诡异与惊恐。目前,日本有很多插画家的作品中都贯穿着这种对于诡异之美的追求,而金泉佐知子(Sachiko Kanaizumi)的插画更是在很多角度诠释出了这种诡异之美的演变与特征。而通过了解这种诡异之美让我们学会用另一种眼光发现生活的美,设计另类的美。  相似文献   

1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要达到此境界,必须具备审美能力。什么是审美能力呢?那就是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就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让学生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对学生渗透美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美的体验和感受,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展示图画,播放汉字创造和演变过程,感受汉字之美.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动笔画画,想象画面等策略渗透美育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和课文插图,通过默读,批注,分析感悟,品读好词好句,领悟语言美等策略渗透美育.在口语交际课中,通过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主要通过教师的谈话描述,借助多媒体,模拟表演等策略营造交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人与人交际中的情感美,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用美的眼光去选材,培养学生去挖掘美的主题,培养学生用恰当而美好的语言去表达,用美丽工整的汉字去书写,渗透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5.
“四史”中蕴含丰富的美育元素,要充分发掘其中的美育元素,利用丰富的实践途径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四史”中提升自己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抓住文中的“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教学那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进入角色,身临其境,驱遣想象,感受写景之美,状物之美,培养审美情感。《鸟的天堂》有这样一个自然段:“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曲音乐。”这一段的意境是很美的,但是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 ,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培养审美意情趣 ,丰富审美经验 ,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优美的个性 ,可以达到“以美引真 ,以美启善 ,以美导情 ,以美明理”的效能 ,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新理念,开始强调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强调语文熏陶感染,潜移转化的作用,强调语文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所接触到的一篇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文质兼美、具有人文内涵、科学精神的美文,所以让“精讲”环节关起来,让学生在美中感悟美、欣赏美,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因材施教的“材”包括教师之材、教材之材和学生之材,让老师真正去教他们热爱的语文,让学生热心学习语言文字,让语文教学材料真正服务于喜欢它们的老师和学生,才能创造出语文教学的美好天地。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美是当代体育教学研究中的新领域,正在逐渐走进教育学者的研究视野。体育教学美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共同创造的审美元素和美感效应综合而成的意境。体育教学美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存在形态,而且蕴涵着深刻的意蕴。探寻体育教学美概念、形态及意蕴,体悟体育教学美的真谛,让体育教学美之花绽放在教育的百花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