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针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现状,阐述了实行11分制后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心理状态变化.强调了在现代乒乓球运动中赛前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提出了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心理因素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比较大。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训练和比赛都有很高的水平,心理训练也一直倍受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素质水平还有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江苏省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现状以及心理训练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11分赛制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压力分析与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乒乓球11分新赛制对运动员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对运动员心理压力的分析,为乒乓球运动员适应新规则的心理训练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过度训练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乒乓球运动员与非竞技项目运动员相比,面临着更高强度的对抗、更激烈的竞争,因此,也更容易产生过度训练。采用晏宁(2003)编制的《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对100名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乒乓球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已经出现了过度训练的迹象;在应激和恢复的8个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应激的4个因子上,未成年组运动员都高于成年组,训练年限"4年以上"组高于"4年及以下"组,"中专及以上"学历组高于"中专以下"组;在恢复的4个因子上,相反。  相似文献   

5.
乒乓球运动员成绩取得,以良好的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作为物质基础,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又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运动技术水平的有力保证.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前心理准备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引导运动员做好前期、临赛和临场的心理准备,采用多种心理训练方法进行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我国乒乓球运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近十年乒乓球运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我国专家研究多集中于技术打法类型、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等方面,对心理技能训练、科学选材、教练员和裁判员研究方面还相对缺乏;对国家优秀的运动员研究成果较多,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基层科研成果较少;对我国现有培养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表面,而更深层次的研究匮乏;针对于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和"海外兵团"的研究也比较罕见。建议:在进行竞技体育研究的同时,加强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研究,同时对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乒乓球运动产生以来制胜因素的发展历史,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运动员高水平的专项身体素质是中国乒乓球队夺得整体优势的因素之一;将此因素训练的系统化过程概括为"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中国流";并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探讨乒乓球比赛中对关键球处理的相关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比赛期望值、运动员个性、以往比赛经验、信心、平时训练方法这几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关键球的处理质量,为运动员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找出一定的心理规律,帮助运动员增强自我调整和控制能力,以最佳的的状态处理关键球,对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调节自我行为、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技巧性强、速度快、变化多的对抗性体育项目。在激烈的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克服技术复杂、身体疲劳、能量消耗等客观困难,还要克服情绪变化、心理紧张等主观困难,这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有着较高要求。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必备的意志品质,探究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国内外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情况,已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所认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动机、气质类型和注意范围类型尚未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更没能对上述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为此,本文作了有关研究并试图完成以下任务: (一)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动机情况进行量化的分析,从而为训练中激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通过Supreme Vision视觉训练系统对乒乓球运动员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注意搜索能力和注意分配能力展开实验研究,探索在三种参数设置条件下对提高其心理特征训练效果的影响,并验证是否可以将它们作为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时监控心理指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乒乓球世界冠军牛剑锋的运动生涯进行阶段性划分;并且对各个阶段的训练的内容,从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论述。目的是探究如何科学、有效地选择训练内容,使之既能结合运动员当前的竞技状态,又能对其长远发展起到前瞻作用。希望能用这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总结一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成长轨迹,使其能够对其他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发展方向带来思考,进一步提高培养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成材率。结论:牛剑锋的运动生涯大体可以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都各具特点。通过牛剑锋的全程训练内容的系统追踪,提炼出思考与启示:基础阶段重视基本功练习;提高阶段科学、准确树立打法风格;顶峰阶段,注意细节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基层乒乓球比赛的蓬勃开展对基层乒乓球裁判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基层乒乓球裁判员的怯场心理、懈怠心理、迎合心理、补偿心理、放任心理等常见不良心理表现进行分析后,从自信心培养、注意品质培养、意志品质培养、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加强表象训练,以及提高业务素质和丰富执裁经验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基层乒乓球裁判员心理素质的方法,旨在为乒乓球裁判员成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1心理训练与阎森的运动成绩分析 我国现役乒乓球国手、江苏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阎森现已在国内外多个大型乒乓球比赛中获得较辉煌的战绩,其中尤以1997年第四十四届世乒赛男单第三名和1996年全国乒协杯赛男单冠军的成绩最为耀目。阎森的成长既表现出其个人极佳的乒乓球潜质,同时也验证了对该选手相应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的成功,其中心理训练的成功尤为关键。 心理训练已经在现代竞技体育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各种有形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在目前信息非常发达的训练比赛环境下很难保证其隐蔽性、独创性,往往新训练方法一出…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赛前的心理准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实行"11分制"后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出现的心理状态变化的简单阐述,提出乒乓球运动员良好赛前心理准备研究的必要性,描述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并提出一些常用的赛前心理准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中国拥有上亿的乒乓球人口,然而对于乒乓球运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身体发育的影响却没见报道.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青春发育突增期女生以及北京市从事乒乓球系统训练5年左右的适龄运动员,进行了生理、心理的全方位的测试,从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在身心发育方面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入手,较全面深刻地了解了长期乒乓球训练对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身心的影响,并得出乒乓球运动是有氧运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的学生身心发育具有良好的效果,应作为中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进行更广泛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个性的倾向性与少儿乒乓球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题依据乒乓球是一项技术较为复杂的运动。乒乓球运动训练周期长,对抗性强,激烈程度高。长年极度紧张的训练、比赛,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因素对技术水平提高和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少儿参加乒乓球运动尤其如此。个性是指在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性别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能力差异,对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心理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性别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测试对象总体内性别间注意品质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表现出男子注意广度大于女子,女子注意转移优于男子。男性注意能力在注意的分配、注意广度和注意的稳定性方面的发展速度快于女性;女性新手和专家注意转移能力优于男性,即注意的灵活性好于男性。同一年龄组内的男女乒乓球运动员具有同等水平的注意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散打运动项目特征为切入点,在对陕西省散打队进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测量方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心理训练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暴表明,构成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指标是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根据该指标,结合散打技、战术特点的心理训练能有效地促进散打运动员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认知干预为代表的心理技能训练被广泛用于运动员技能的改善,其中表象训练和自我谈话对运动操作表现的改善获得大量的研究支持,但在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中的适用情况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考察能否通过认知干预来加以改善不同水平网球选手的发球准确性。研究对象为国家网球青年集训队男运动员( n =24)与网球专项大学生男运动员(n =24)。研究采用3×2组间设计。实验组在两周间进行6次发球表象训练或自我谈话训练,对照组观看体能训练录像。因变量为一发击中目标区域的准确度改善率,协变量为身高。结果显示,对高水平选手而言,表象训练与自我谈话对一发准确性均有改善效果,表象训练效果更优;对大学生运动员而言,只有自我谈话能改善一发准确性而表象训练无显著效果,但自我谈话对大学生运动员一发准确性的改善效果比优秀运动员更明显。本研究总体支持了认知干预的有效性,同时提出针对专项需求和训练目的将心理训练方法与运动水平进行匹配是确保心理训练有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