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击剑世界杯系列积分赛事的最大特点是赛期长,赛事多,且赛事间隔不均等。如何在系列赛事前形成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并能在较长竞赛期保持这一状态,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面临的重要课题。试图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击剑优秀运动员世界杯系列积分赛竞赛期的时间安排、阶段划分、训练内容、负荷调控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训练安排特征,以期为我国击剑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也进一步丰富运动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备战第27届奥运会体能训练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参加第26届奥运会预选赛和第27届奥运会决赛的国家女子曲棍球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观察法,从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备战奥运会训练过程入手,对女子曲棍球队体能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方法学的角度讲,第26届、第27届两届奥运会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体能训练没有本质不同,但备战第27届奥运会期间对体能训练的要求更加细致。2)备战第27届奥运会期间更加注重体能训练,体能训练的比重比备战26届时增加了一倍。在安排方面,将速度、力量、耐力三大运动素质分别安排在不同训练单元里进行训练。3)备战第26届奥运会期间负荷量、强度搭配采用交替上升方式,负荷节奏变化较大,备战第27届奥运会期间负荷强度、负荷量始终保持在80%以上,强度、量同步上升,这种负荷变化及搭配方式与理论的要求不一致,但取得了很好的比赛效果,这一现象值得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生理生化指标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队39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赛前训练过程中血乳酸、血尿、血氨、睾酮及皮质醇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全面把握和概括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内容及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赛前训练常用的实战和模拟实战训练强度是增强专项有氧耐力的有效强度;教学比赛的强度是有效的耐乳酸训练的有效强度;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一个完整赛前训练在4~6周之间;赛前训练负荷安排总体上呈现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参加第28届奥运会选拔赛的河南自行车女运动员张俊英训练过程中的血清肌酸激酶(CK)值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掌握CK值的个体特征,尤其是在大负荷训练时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把握大赛前备战阶段的训练节奏,控制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法、追溯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九运会女子跳高冠军景雪竹年度训练内容、方法、负荷进程进行个案分析,指出为便于训练的控制,训练安排中应从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2条线来进行。讨论了她的年度双周期训练中训练期和比赛期的内容安排的时间、空间顺序,是从基本技术的改进和基础力量的提高进入,过渡到专项技术的改进和专项力量的提高,再到专项能力的提高,最后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分析了上半年与下半年训练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年度训练计划制定时,应着重解决好训练方法的选择、练习顺序、比例和训练节奏安排;论述年度训练内容、方法安排应体现连续性与阶段性、绝对变化与相对稳定的统一;说明训练课及其训练手段方法选择是安排训练负荷的基础;提出在训练进程中,区别总量与分量,能够避免身体局部负担过重,防止损伤;印证年度训练中只有把握身体训练负荷与专项训练负荷的合理组合才能不断提高训练强度,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运动员的信心,最终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6.
对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的15名河北省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赛前集训期间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酸激酶等指标进行了一系列追踪监测;通过生化指标的测试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有氧能力的提高,对训练强度安排与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指出集训期间教练员在训练强度安排上的不足,对以后进一步的训练安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优秀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监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景丽  刘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61-1062,1068
高原训练已被普遍认为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受到中长跑教练员的认可.全程跟踪了马拉松运动员为备战国际马拉松比赛在赛前上云南进行高原训练的完整过程,通过运动员在高原上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安排,结合对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CK、血红蛋白和血睾酮等生化指标的变化,试图找出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量及运动强度与人体机能指标之间的规律,目的在于在高原训练期间为教练员提供科学依据,更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取得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分析击剑训练中两大重要技术环节 -应变能力与比赛节奏控制的基础上 ,就击剑训练中这两大训练难点及其重要性 ,训练思路与方法等作了总体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平原自行车队的运动员分别在平原、2 300 m的高原、实验室和公路现场训练的负荷强度进行了研究,发现运动时的最大摄氧量、通气阈功率低氧较常氧下降约20%,血乳酸值短期高原训练后较平原增长20%左右,由此提出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的安排模式,以期为解决各种缺氧条件下的负荷强度问题提供有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跟踪法和指标测试法,对我国优秀48 kg女子摔跤运动员孙亚楠备战里约奥运会期间的训练时间、训练阶段划分、训练内容和方法、训练负荷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1)赛前训练时间为10周,强化9周,调整1周;训练内容主要为体能和技战术,体能课77次,占46.7%,技战术课88次,占53.3%;训练方法体能主要以重复和循环训练法,技战术主要以完整训练法和模拟比赛法;负荷安排节奏性强且呈波浪型趋势;CK、BUN与血乳酸最大浓度值均表明达到了赛前理想状态。2)孙亚楠赛前第2周、第3周和第4周前半段CK和BUN数值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身体仍存在疲劳,未能适应周训练强度的安排。结论:1)孙亚楠赛前训练安排较为合理,完成了赛前既定的目标与任务;2)赛前第2周、第3周和第4周前半段实际训练效果不佳,机体未能适应训练强度安排,可能与赛前训练内容中有氧和无氧训练比例的安排、赛前训练方法中有氧和无氧能力训练强度的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2003年中国成年女足春训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3赛季我国成年女子足球队12支球队的春训实地调查,分析我国女足队伍的现状,并探讨我国女足春训阶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1)2003年我国春训成年女足教练员经配置调整后,年轻教练员的比例增多,执教女足年限少;运动员年龄结构不均衡,体重比往年有所下降;2)某些队春训计划内容安排不全面;3)春训总负荷变化可分两种类型,负荷高峰在春训的第二三周或第三四周;春训前四周负荷量与强度,一般均是先上训练量再渐上强度,春训后期即赛前一周量与强度呈下降趋势;4)整个春训赛前调控分加量、专项强化、赛前恢复三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年度陆上训练内容以及周期安排特征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年度陆上训练安排主要以多周期进行,综合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构成,强调等长肌力和离心控制能力;专项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与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以循环训练优化训练密度;赛前训练期由3周左右的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优先发展爆发力,侧重向心动作为主的动作模式。赛前减量期由2周左右的负荷调整小周期构成,注重提高全身肌肉整体工作效率与单个动作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质量。负荷体现出从综合准备期到赛前减量期,周课次与课时减少,训练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负荷量峰值出现在专项准备期,强度峰值出现在赛前训练期。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的研究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赛前训练负荷量、负荷强度安排特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试图通过此研究总结提炼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某些特点,并予以理论的升华,指导训练实践,从而促进竞技游泳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和视角,初步形成了对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负荷安排特点的基本认识和了解:我国女子马拉松队伍整体的较大负荷年、周、日训练量分别集中在7 000~9 000 km、160~250 km和30~45km之间,日负荷基本没有超过50 km的,优秀选手年度训练量相对偏小;强度训练课安排的周期一般为3~4 d,两个相类似的大强度训练课的间隔则更长;持续训练中,教练员通常以400 m和1 000 m分段速度来控制训练强度。强度间歇训练一般以400 m间歇跑为主,文章也对我国优秀选手训练强度控制情况进行了实际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体能类项群优秀运动员重大比赛前训练安排的规律(待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赛前训练是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准备训练过程。体能类项群赛前训练阶段的时间,根据专项的不同特点,安排的长短不一,一般在21~45天之间;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大负荷高峰的出现,比赛负荷的比重,以及临赛前负荷的调整的最佳时间,也因项目和运动员水平的不同而不尽相同;赛前训练内容的选择和方法、手段的采用与平时训练有较大区别,赛前训练必须制订周密的计划,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安排和调整好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6.
"核心部位"是人体中枢部位的骨盆和躯干部位,它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运动,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优化。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从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结合运动实践,对核心部位的界定、核心部位的功能和核心部位的训练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核心部位的稳定性训练、力量以及速度和柔韧性训练,是训练的重要内容。在训练中,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应该与专项密切结合,达到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的统一,并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量,切忌过大强度和超负荷运动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四川男子排球队备战2014-2015联赛的多元组合训练方案进行生理生化监控和实施研究,为提高我国男子排球训练水平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四川男子排球队员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个赛前训练周期的训练安排,并监测其血液Hb、CK、BUN、T和C变化.结果:队员的Hb、CK、BUN、T和C值随着训练安排不同而出现变化,2014-2015排球联赛赛前训练安排要优于2013-2014排球联赛赛前训练,且成绩大幅提升.结论:综合运用Hb、CK、BUN、T和C指标能监控运动员机能状态,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评价训练效果;四川男排2014-2015赛季独特的多元组合训练具有多系统刺激、训练持续时间长且不宜疲劳等优点,可在短期内提高运动员成绩;从四川男排训练效果来看,生理生化监控下的多元组合训练法或对提高我国排球训练的整体水平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翔的成功对我国田径界在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上产生了积极影响。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刘翔及其教练孙海平在训练负荷上以强度为核心的理论。指出:训练强度是反映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孙海平教练创造了小周期、短节奏、高强度训练方法,尝试以训练强度为指导核心进行训练,取得崭新的训练理念。同时,有效的医务监督是高强度训练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