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探讨不同认知方式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在色字测验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汉族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倾向于场独立型,而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则倾向于场依存型。场独立的被试无论是在颜色指认速度上,还是在语词流畅性上,都显著高于场依存的被试,但在准确性上二者差异不大。不同民族被试色字测验中,汉族被试在颜色指认速度和准确性上显著高于维吾尔族被试,而在语词流畅性上则无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省专业队、省体校、业余体校),采用使用BTL-RG认知问卷,对不同运动水平、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体操运动员以及非水平运动员进行了认知复杂性的对照研究。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等三个方面建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平的体操运动员与非体操运动水平建构概念情况差异非常显著;2)不同水平体操运动员间认知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3)不同性别间认知复杂性差异显著,且运动认知能力与运动水平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并探讨其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农业大学3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在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城镇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的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主观支持与自我同一性的各尺度均显著正相关,客观支持与现在自我投入显著正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过去的危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现在的自我投入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可显著预测过去的危机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客观支持可显著预测现在的自我投入。结论:女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的水平都显著高于男生;城镇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客观支持水平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水平都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对保山市长期杂居的不同民族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进行考察,结果发现:第一,汉族、傣族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略低于彝族、白族学生;第二,四民族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与初二显著高于初三;第三,汉族女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而彝族、白族、傣族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发展除个别项目外基本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抽样,对某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身体自尊水平与积极情绪状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的PSW维度的均值显著大于高中生;男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及各因子和积极情绪的均值显著大于女生;运动群体中学生的PSPP及PSW、SC、PC与PF因子和积极情绪的均值显著大于非运动群体。结论:初中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明显高于高中生;男生的整体身体自我满意感及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体验要明显高于女生;体育锻炼不仅对中学生积极情绪有直接促进作用,且也能通过提高中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对其积极情绪起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初中生性别角色特质的分布状况,以及各种性别角色类型在依恋风格上的差异,了解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与依恋风格的相互影响。方法对401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被试中未分化特质者最多,其次为双性化特质者(X2=44.197,P<0.000);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初中生的依恋风格差异显著(X2=44.197,P<0.000);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初中生的亲和性显著高于另外三种性别角色类型初中生(F=7.411,P<0.000)。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31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成就动机测量表(AMS)和镶嵌图形测验为工具,探讨了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认知风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避免失败的动机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追求成功的动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认知风格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城乡差异。由此得出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认知风格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三个市六个县(区)18所学校的初中生实验心理进行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初中生实验学习的心理因素主要有9个方面,按照分值大小排序依次为工作投入、成功态度、学习信心、情绪担忧、考试焦虑、应付性投入、自我投入,压力惧怕、有用性;男女生在焦虑程度和实验态度上差异显著,在投入动机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在焦虑程度和投入动机上差别显著,在实验态度上差别不显著;不同年级,不同成绩档次的学生实验心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选取自我效能、乐趣、主观障碍、社会支持和学校环境等5个反映社会生态模型个体水平、人际水平和组织水平的因素,就其对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午饭后身体活动强度(F=3.79,P<0.05)、持续时间(F=4.03,P<0.05)和对锻炼的乐趣(F=0.82,P<0.05)、学校政策与管理(F=10.67,P<0.05)认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自我效能(F=3.79,P<0.05)、过程障碍(F=6.43,P<0.01)和对运动场地与设施(F=10.95,P<0.01)的感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β=0.29,P<0.05)、老师社会支持(β=0.21,P<0.05)、学校绿化建设(β=0.13,P<0.05)对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应重视特定时段学生身体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尤其是对女生的组织和管理;自我效能、老师社会支持、学校绿化建设是影响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学业拖延问卷、时间洞察力问卷,通过方便抽样的方式,抽取河南省洛阳市某高校有效被试568名,探讨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以期为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研究表明:(1)64%的大学生存在拖延行为,其中28%是高拖延者,36%是中等程度拖延者,大学生拖延现象比较普遍。(2)男生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学业拖延在年级上大致呈倒U型趋势。(3)时间洞察力中过去消极、未来、现在享乐因子对学业拖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标准化回归方程为学业拖延=0.355×过去消极-0.351×未来+0.118×现在享乐。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初中生有氧运动能力进行测试,其目的是研究适合测试初中生有氧运动能力的方法。为今后中学生体质测试方法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撑。其研究结果:初中男、女生台阶试验与最大摄氧量(VO2max)相对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12,r=0.08,p值均大于0.05;800米跑与VO2max相对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19,r=-0.20,p值均大于0.05。两种方法均与VO2max呈微弱关系。结果表明:台阶试验、800米跑用于评定初中生有氧耐力存在一定的问题,此两种方法不能有效的反映中学生的心血管机能水平。中考中利用此方法来评定有氧耐力水平欠妥当。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出发,对北京市海淀区3 172名初一和初二的男女学生采用问卷调查与体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体育锻炼习惯的人群按照能否自觉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频度、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学生在形态、身体素质、机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提出该年龄段体育锻炼的最佳模式及其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策略,从而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国民体质监测提供科学数据,进而提高国民的体质,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取山东省10所初中学校的1 734名初三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问卷调查,结合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分析山东省初中学生体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比较,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与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相比,各项指标略有提高;认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单一、项目设置不合理、体育教师知识更新较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家长与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重视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探讨中考体育测试风险管理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等问题。首先,界定了中考体育测试风险管理的概念;其次,归纳总结出9个影响中考体育测试风险管理的主、客观因素;最后,探讨了中考体育测试风险管理的研究思路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广东省大中学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第一,“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存在差异。在校期间大学生锻炼主要集中在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则以早操、大课间操为主;在离校期间高校学生锻炼比例高于中学生,80.00%以上的乡镇中学生不参加锻炼;在锻炼项目选择上大学生呈多元化状态,中学生则相对集中。第二,实施效果均不理想。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比例均在10%以下,大学生比例相对较高;大学100%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城区、乡镇中学只达到83.33%和66.70%;大中学校学生《标准》测试结果及格率大于85%的学校比例较低,远未达到目标。第三,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高校总体上优于城区中学,城区中学优于乡镇中学。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具有授课对象的人数多、身体素质差异大、学习动机与目的、以及篮球运动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在中学篮球教学中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可以正确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需求的关系,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方式转变,提高中学篮球课堂教学效率,以满足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不同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17.
抽象及其具体身体自尊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何玲  张力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20-323,330
比较国内外关于身体自尊的测量工具,修订了中文版的身体自尊量表.通过问卷调查558名北京青少年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调查结果表明,北京青少年在身体自尊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在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方面,性别差异不显著.初中生被试身体自尊水平最高,大学生被试整体自尊水平最高,高中生被试生活满意感水平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2个竞争性的中介模型,用来预测抽象身体自尊、具体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青少年对自身的评价方式既有"自上而下"的方式,又有"自下而上"的方式,以"自下而上"的方式略占优势,但二者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以陕西省内三地初中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课标实施后初中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与体育行为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层面呈现以下分布:1)从其体育价值观的社会学层面看,娱乐身心、健身健美、社会交往、反向评判、调节精神5大价值观较为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初中男女学生体育的主体需要与主导价值取向;2)从初中学生的行为取向层面看,内容方面初中学生在体育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均对情景类、游戏类体育项目展示出明显的行为倾向;在时间付出方面,初中男生每周自主体育活动时间长、频率高,女生则逊于男生;从其活动场所情况看,不同性别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空间选择存在差异,男生对活动场所的方面要求低于女生,但大多数男女生均对在规范的运动场地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家庭—个体)影响因素。方法:以1690名中学生为被试先后两次取样施测,编制了信、效度较好的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问卷。结论:(1)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家庭—个体)影响因素的测量工具;(2)家庭支持与偶像崇拜、价值取向与意向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具有较好的预测,积极体验与效益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预测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