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能够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对营造校园良好的体育氛围,促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校园体育文化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体育思想、体育知识以及体育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并以此宗旨为指导,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方面的活动。本科院校的体育文化建设是大学生身心素质与能力的具体体现,更是推进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与途径。基于此,本文以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构建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对青海省牧区中小学校"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分析影响"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保障因素。结果表明: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体育师资和场地器材与"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费与"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保障因素对"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强度不同,体育师资影响最强,其次是场地器材,最后是专项经费。体育师资达标学校"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好于体育师资未达标学校;专职专业体育师资相对于专职非专业体育师资对"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影响更为明显。场地器材达标学校"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要好于未达标学校;场地器材对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影响强度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尤其是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经费与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其存在成为一利好因素的可能性。主观认识不存在障碍,体育运动安全防范问题也是影响"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显性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从学生的体育行为倾向、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参加体育活动形式、体育知识传播方法等方面分析辽宁省高职院校显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情况,提出拓展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渠道,激发师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和加大显性校园体育文化知识宣传的力度,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等方面的引导策略,为高职院校显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体育教学内容创新不仅包含更多运动项目的融入,新型教学形式的尝试,还包括体育文化内涵的充实,以及地域文化与体育运动的嫁接,而教学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此基础上,高职高专院校还应为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完善的活动空间,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并加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明了终身体育、校园体育化与体育意识几个概念及相互关系,论述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几个途径,即课堂体育、课外体育及化体育节的教育功能。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感,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以及体育活动对其的作用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与非体育大学生人际关系既存在一定共性,也存在诸多差异性;体育活动在情绪、认知、自我表露、人际信任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较为显著。建议:学校方面应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教师方面应积极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方面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参与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中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和谐校园是高校校园建设的永恒主题.以体育大联赛活动为载体,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体育大联赛不仅强健体魄,而且促进校园和谐,以及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校荣校的意识.通过体育大联赛带动学校各部门的活动,通过师生大联赛来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具体体育联赛活动来关注师生在活动前后的身体健康变化、心理变化,关系的变化,来加强研究体育大联赛发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导向、凝聚、娱乐和熏陶功能,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全面性与持久性。它以特有的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学生,它对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与体育文化素质都有影响。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应以人为中心,培养学生重在参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同时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物资环境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体育节活动以全校师生作为活动参与的主体,积极构建出校园和谐的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职院校要充分依据校园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高职院校的体育节活动,构建出和谐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