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聚焦于具有丰富参赛经验和重要社群影响力的资深跑者群体,通过运动依恋、地方依恋、赛事质量感知和社群依恋等多个潜变量构建了城市马拉松赛事重复参赛意愿的影响路径分析模型。模型丰富和拓展了赛事与跑者心理依恋的研究维度和内容体系,研究结果为提升城市马拉松持续吸引力和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洞见:①运动依恋、赛事服务质量感知和赛事依恋是重复参赛意愿的直接驱动因素;②城市地方依恋对赛事依恋有着较强的正向影响,并以赛事依恋为间接路径影响重复参赛意愿,形成了部分中介效应;③资深跑者的社群依恋对跑者的重复参赛意愿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最后,从赛事供给、社群建设、特色展示和情感连接等方面为提升跑者重复参赛意愿提出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城市马拉松赛事数量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城市名片和诠释运动健康生活理念的社会平台,为了使马拉松赛事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城市马拉松的发展现状、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参赛者的情况、我国城市马拉松参赛事的定位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我国马拉松赛事和参赛者呈快速增长趋势;赛事资源与参赛者资源发展不同步;赛事定位雷同;缺乏包容性,未兼顾地区存在的跑者类型差异;本地区选手重视程度不够,未发挥体育的社区功能;赛事运营方式自上而下,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明确为什么办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为谁服务,如何真正自下而上地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产业环境及马拉松文化等问题,对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马拉松赛事标准化建设及其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马拉松赛事服务标准化建设对提升赛事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赛事行稳致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国家、行业、地方层面回顾了我国马拉松赛事标准化建设发展的现状。提出马拉松赛事服务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主要思路,及坚持跑者需求导向、公平准则导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适用可及、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认为,马拉松赛事服务标准体系可以分为赛事服务基础标准体系(服务术语、服务标识与符号)、赛事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条件和服务提供过程)和赛事服务评价标准体系(跑者满意度、服务分等分级、服务质量评价)三大类。最后,分别对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及标准的效果评价与优化三个阶段提出具体建议,以支持我国马拉松赛事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举办的多元动因进行了探讨,我国经济基础为“马拉松赛事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支撑,营销时代的“城市名片”诉求催化着“马拉松赛事现象”,市场主体对体育产业涉足的推动,我国民众体育参与与消费观念的提升.在我国马拉松举办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不足:部分马拉松赛事的组织运行水平不足,马拉松市场的总体创新性欠缺,马拉松参与者的科学运动和安全意识不强,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不够.基于这些问题我国马拉松赛事应该不断的提高办赛层次,要聚焦质量提升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运营水平;实施差异化战略,增强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创新层次;进行科学化管理,合理引导跑友树立健康的运动观;推进产业化运作,深度挖掘,提升赛事的资源开发水平.通过多渠道努力,不断提升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赛事蓬勃发展,各个城市纷纷举办马拉松赛事,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赛事资讯,服务跑者。以厦门马拉松、广州马拉松和深圳国际马拉松三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在赛前6个月和赛后3个月推送的信息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其信息推送总量、信息主题、信息传播形式、互动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订阅号比服务号更适合马拉松赛事信息的传播;受众最关注赛事资讯的发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推送频率低且不规律;推送时间不固定,个别推送时间不合理;赛时推送时效性不强;首页版块设置不完善;互动性不强,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对我国有待发展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奥运会志愿者强大的感染力,有效增强了志愿者的社会认同感,提升了志愿者的社会地位;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大范围展开为志愿者主体向全民总动员过渡提供了契机,为社会志愿服务培养了大批后备力量;奥运志愿者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各级管理部门可以充分认识到建立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奥运会志愿者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也可资借鉴。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的局限性在于活动的阶段性、突击性以及明显的地域性,同时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奥运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经验,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我国的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实践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马拉松赛事热的表现进行了梳理,我国马拉松热表现在赛事规模逐年飙升,参与城市不断扩围,传播范围迅速拓展,商业规模不断提升等方面.马拉松赛事在举办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马拉松赛事同质化问题突出,马拉松赛事功能定位单一化,马拉松赛事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马拉松赛事群众基础尚待培育,赛事市场认同待提升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马拉松综合效应的发挥,也将影响到马拉松赛事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恶性关联到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些不足,我国马拉松赛事举办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多元化城市马拉松赛事定位,提升马拉松赛事运作水平,积极拓展马拉松赛事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扬州鉴真马拉松为例,从经济增长和文化基因两方面出发,分析城市马拉松的现实追求、经济影响和文化传承,研究扬州鉴真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背景、组织模式及运作机制,并阐述其价值特征。各地举办马拉松赛事时在现实追求过程中的局限性表现在政府组织投入有限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化程度不足、赛事缺乏有效的扩展与创新等方面。因此,要协调政府机构,实行集中办公制度、推行市场运作、完善马拉松赛事体系、强化赛事拓展和赛事创新等策略。 通过促进城市马拉松的文化底蕴、城市特色和政企协作发展,推动马拉松赛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数据统计、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马拉松热潮进行了探讨,描述了我国马拉松的基本态势,马拉松的举办数量和参与人员规模呈现双增长;马拉松的举办区域由东部沿海聚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拓展,而且表现出了中部集聚的特征.我国马拉松赛事热存在着赛事的定位、规划雷同,千赛一面,缺乏特色和差异性,赛事的运营管理水平不足,赛事收入来源财政依赖度较高、市场化不足,赛事的城市属性欠缺等问题.介于此提出了优化赛事定位,包括品牌定位、项目定位、营销定位等等内容;提升赛事的组织运营水平,提高主管部门的赛事外包主体选择和监管能力,建立完备的考评体系等;不断的提升赛事的城市识别度,要将赛事与城市的文化属性、资源特色等相融合,促进城市马拉松赛事名片的"实至名归"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马拉松赛事在中国发展迅猛,从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的赛事都以翻倍的数量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如赛事的组织散乱、运动伤病和猝死以及医疗救助的不利与"替跑"、"蹭跑"等乱象的发生却广受诟病.通过分析马拉松在我国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其各种乱象的描述与剖析发现,尽管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迅速,但人口比例和年举办场次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同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应在组织流程、安全保障以及运营管理上提高水平,引导由马拉松所迸发出的全民健身热情,为广大群众科学合理参与跑步锻炼提供平台和服务.以赛事为龙头进一步发掘健身运动、服装用品、旅游休闲、餐饮食宿等方面的市场活力,做深做长产业链,形成跑者、政府、赞助商等多方面共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对WOS数据库中运动科学领域的马拉松研究热点问题进行揭示。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2010-2016年国外马拉松研究的518篇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马拉松研究成果主要来自美欧等发达国家,形成了以高等院校、健康中心和医疗机构为主的科研力量团队。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与运动相关的低钠血症(EAH),马拉松、超马跑者年龄、运动能力的横向与纵向变化规律,生理学因素和训练因素对跑者运动后心脏分子标志物的影响。以国外马拉松研究为借鉴,反观国内马拉松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以大众跑者为主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建设,运动与医学相结合对跑者身体机能变化规律、大众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训练与参赛方式的研究无疑是实践所需、发展所需。  相似文献   

12.
全民健身运动是群众性的社会体育活动,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全民身体和心理素质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全民健身运动需要志愿服务的友爱、互助与支持,只有通过志愿服务者的无私奉献才能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及有关赛事的长效发展,以打造出具有带动性和号召力的品牌赛事。由于我国的民众体育活动开展较晚,相应的志愿服务文化与价值观尚未形成,有关志愿服务的制度机制与组织体系并不完善。这就要求必须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意识,完善有关制度机制与体系模式使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得到完善,使之走上长效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长跑运动是田径运动中的一类项目,在各级各类的田径比赛中,长跑都是必备的项目.而对于大众健身,长跑运动又是最受欢迎和最有效的运动锻炼方式,健身的跑步机就是为长跑运动爱好者准备的.正是因为长跑运动有这样的群众基础,所以商家开始在长跑运动上动脑筋,努力开发其商业价值,近年来流行的城市马拉松比赛无疑是长跑运动商业化开发的成功案例.在城市道路上举行的各种类型的长跑比赛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加之大众的参与和城市知名度的扶持,使得诸如城市马拉松比赛等长跑运动的健康价值和商业价值越来越受到商家乃至政府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借鉴ACSI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结合中国群众性马拉松赛事的特点,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建立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基于此,构建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研究发现: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的指标包括参赛者期望、硬服务质量感知、软服务质量感知、感知价值、参赛者满意度、参赛者抱怨、参赛者忠诚度7个因素。就各个自变量对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的影响路径来看,参赛者对服务的预期通过对软服务质量感知、硬服务质量感知间接正向影响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参赛者的服务质量感知既直接又间接地正向影响参赛者的满意度,参赛者的软服务质量感知通过硬服务质量感知和感知价值间接正向影响参赛者的满意度,参赛者的硬服务质量感知通过感知价值间接正向影响参赛者的满意度。就各个自变量对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而言,参赛者的软服务质量感知对其满意度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硬服务质量感知、服务期望和感知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对于我国马拉松赛事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逻辑法在对加强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的动因进行解析与对WSR系统方法论特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WSR的我国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模式,提出基于WSR的我国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机制。其中,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模式以零风险管理、让人民共享健康福祉为目标导向,以营造良好的马拉松文化底蕴为根基,采用PDCA范式对影响马拉松猝死“物理—事理—人理”风险因素进行全面防范、闭环管理。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机制以建立健全马拉松赛事运行机制、完善马拉松猝死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马拉松猝死风险评估机制、健全马拉松猝死风险应对机制与优化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协同机制为主要抓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共同体,实现全风险、全要素、全主体、全过程的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6.
马拉松运动的良性健康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宣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文章结合文化价值融合相关理论,从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层面,分析了目前马拉松“感性”火爆的内在原因,探讨了马拉松应有的“理性”内涵,即马拉松文化与本地文化共通,马拉松自身价值与人和城市发展价值的融合,科学健康理念的普及和平等公平体育环境的塑造,并提出了促进马拉松“理性”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民美好生活的构建离不开体育的参与,体育毋庸置疑将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提供给他们以社交满足、尊重满足、自我实现满足。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构建探索也逐渐被广泛关注。研究认为,目前现阶段老龄人口社会体育保障体系构建中存在社会体育的服务意识缺失;老龄人口的体育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舆论层面对老龄人口健身抱持负面认知等问题,建议利用政府牵头主动实现从供应到服务的身份转变,从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场地资源多方面,搭建老龄人口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基于老年人的活动组织习惯重新建构组织管理手段,从多元治理、责权归一、奖罚并举三个层面构建新型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组织机制;舆论媒介对老年人健身的报道应当从事件事实、问题根源、老年人的社会身份等多重展开,从现实层面重新构建老年人体育行为的舆论语境等策略手段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逻辑、现存困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研究表明,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目标导向,是由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共属性所决定的。但由于体育公共服务部门存在"中梗阻"问题、顶层设计与标准化建设滞后、不同地区间的体育发展差异性较大、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存在活力不强、质量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改革创新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体制,加强整体规划和标准化建设,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建构共建共享的社会体育服务网络,不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