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方铭 《职大学报》2011,(1):50-50,84
这次会议是时隔近二十年召开的一次宋玉专题学术研讨会,同时,也许是第一届宋玉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的召开,以及大会论文集《宋玉及其辞赋研究》的出版,必将把宋玉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10月 15日至 19日 ,第四届全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学术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此次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光明日报》文艺部、《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艺部、《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 )联合举办。来自全国二十多所高校和研  相似文献   

3.
本对《源氏物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之一是介绍了《源氏物语》在我国的翻译情况,并对三个中译本作了简要的点评。重点之二是关于中国的《源氏物语》研究,主要涉及到我国高等学校外国学教材中的《源氏物语》和近20年来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方铭 《职大学报》2011,(3):33-34
在漳州市、东山县和漳州师范学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东山县委宣传部及汤漳平教授的辛勤筹备,由中国屈原学会、漳州师范学院、东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两岸关系理论漳州研究基地协办的“2011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14届年会”今天在美丽的东山岛隆重举行,我受会议主办方的委托,在此宣布“2011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14届年会”开幕!  相似文献   

5.
2000年9月18-20日,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西安举行。此次研讨会由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秦始皇兵马涌博物馆、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主办。出席大会的有袁仲一、韩兆琦、张大可、宋嗣廉、李伟泰、藤田胜久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各界人士代表共102人。大会收到学术论文55篇。原陕西省委副书记董继昌、西安市市长助理王志强、西安市未央区区委书记鲁云霞、区长乔高社等出席大会。会议研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史记》百科全书的…  相似文献   

6.
《美育学刊》2020,11(1):I0003-I0003
2019年11月16日-17日,第八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暨“当代美学问题:理论与艺术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延安大学、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中华美学学会、浙江省美学学会、德国美学学会、中华美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并主办,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承办,共有120余位来自国内和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7.
《诗经》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可谓卓越不凡.《诗经》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女性.《古诗十九首》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其塑造的思妇的形象深入人心、动人心弦.但两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千差万别.本文通过对比《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探讨诗经时代到东汉末年女性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诗经》的英译本种类繁多,研究角度多种多样,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本文对《诗经》的英译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做了详尽的梳理,对重要的相关研究做了评析,以期清晰总结《诗经》英译研究的大致情况,发现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诗经》研究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从它成书以后,学者们便以极大的兴趣研究它,仅就先秦至清一代,研究《诗经》的庞大队伍中名家辈出,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学派纷起,卓见层出。如果对二干多年研究《诗经》历史稍加整理,便可写出一部《诗经研究史》。笔者愚钝,对此不敢问津;但又觉得能将《诗经》研究理出个线索以供初学者参考,则实有必要,故妄称之为《概述》。谬误之处,再所难免,希望得到学者们指正。  相似文献   

10.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等五篇作品在学术界一向被认为是汉民族的史诗。其实,它们决非严格意义上的史诗,而且对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也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是《诗经》中的“诗史”精神。“诗史”一词虽然最初是用来评价杜甫的诗歌创作,但自《诗经》起,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就已形成了“诗史”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以金人瑞、贺贻孙、王夫之等为代表,上承中晚明戴君恩、钟惺等以"臆"说《诗》的余绪,挣脱"经"的束缚,充分张扬诠释主体的主动性,潜入《诗经》的艺术世界,展开想象,实现了艺术再创造。这种诠释符合文学规律,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为《诗经》学尤其是为文学诠释《诗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解诗主要着眼于语义分析。文化方面,内容涉及到的由注释说明,但不深谈。通过专意于《诗经》的文化内涵探析,总括出由内容直接述说的民俗文化、由形式刻录的咒祝文化和由隐语暗示的意识文化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略论《诗经》的乐歌性质及其认识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周代礼乐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诗经》的乐歌性质,它首先是实用性的乐歌,在周代社会承担着多种实用功能,这是我们认识其思想内容的基础。同时《诗经》也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乐歌,充分体现了周人在制礼作乐中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一点,正是我们重新认识《诗经》艺术成就的取得和如何评价先秦诗歌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理论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构成文论的因素却在先秦、秦汉的文献中陆续产生。诗经中孕育了"美刺"和"兴寄"的文论母题,两千多年来,一直积极地影响历代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世俗理性生命观已趋于成熟。诗人希望通过立“德”来实现不朽,但他们又深刻地感受到人生苦短,他们希望以享乐特别是对爱情的追求来淡化生命短暂的焦虑,获得生命的超脱。《诗经》的生命观和生命主题对我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陕北信天游的“兴”是信天游的精华所在,可概括为“起兴”与“比兴”两大特征。由于信天游产生的时代不晚于《诗经》时代,加之上下两句为一段(章)的结构格式与“起兴”表现手法带有原始性,所以信天游“兴”与《诗经》“兴”具有可比性。从信天游“兴”透视《诗经》“兴”,可知《诗经》“兴”于义无取,只借物以起兴。《诗经》“兴”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已尽而意有余”是《诗经》“兴”又一历史层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18.
在《荀子》一书中,引用《诗经》有83处。除大量引《诗》外,还有一些论《诗》的内容,这都明确地反映了荀子的一些诗学观念。荀子既谈其内容和旨意,又将其统摄在圣人之道之下,视之为道的载体,指导人们修身、从政,很大程度地将《诗》道德伦理化和政治化了,为汉兴以来《诗》的经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学意义上的经典脱胎于宗教信仰意义上的圣典,是经典概念世俗化之后的产物。经典世俗化是一个历史发生的过程,其大背景则是原初宗教信仰的变革、衰微和失传,以及政教分离的趋向。就上古中国而言,由神圣到世俗的过程从《诗经》的分类上可以清晰看出。《诗经.豳风.鸱鸮》一篇对鸱的误读,正是神圣的文化蕴涵被消解、祛魅、丑化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