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有关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的研究报告基础上,收集整理了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分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资料,总结出预防该病的一些比较简单宴用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推拿刮法对56例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医推拿刮法对56例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推拿刮法对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疗效显,比较其他理疗、口服或外敷一些药物的方法疗程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胫骨骨膜炎在基层部队官兵中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训练的顺利进行和训练质量的提高。军事体育进修学院门诊部近年来运用多种手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疗效较为明显,有力保障了部队训练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女子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王军霞等先进脚着地技术为例,针对我国中长跑运动员患胫骨疲劳性骨膜炎频数多,直接影响运动训练与成绩提高的状况,探讨产生的原因与有效解决方法。主要结论:(1)我国传统的中长跑“前脚着地技术”是引起胫骨疲劳性骨膜炎主要原因。(2)“滚动式”脚着地技术对提高运动成绩和预防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起到重要作用,但掌握“滚动式”脚着地技术的学生极少,急需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亦称劳损性骨膜炎)是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较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较多发生于以跑跳为主的运动项目,我们于1978年5月至1979年底对门诊病例进行专册登记,计107例,其运动项目分布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参加田径训练的160名普通大学生中出现的17例胫骨骨膜炎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并对体育学院1 0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运动学视角分析发现:初次参加系统性运动训练的人员,是该病的易发人群;高强度、大负荷、高速水平位移接腾空、下落支撑的运动形式项目发病率较高。技术掌握不完善,训练量安排过大,训练后恢复不当,是胫骨骨膜炎的重要诱发原因。提醒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对类似跨栏、三级跳的运动形式,需要爆发式用力,下落支撑时对腿部肌肉、骨骼牵拉负荷较大的技术动作,应采取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方法进行训练,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对患病人员需及时治疗,加快恢复,保证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体育高考生800m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体育高考生800m训练中加强支撑器官快速力量是预防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基础,提高运动员抗乳酸能力是核心,加强运动员800m节奏感的培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兔的大强度模拟训练,同时予以中医药和物理治疗,用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经一段时间大强度训练后,兔下肢结缔组织出现典型运动损伤,如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跟腱腱围炎、“末端病”,用中医药治疗效果明显。与此同时,结缔组织的部分生物力学性质有所增强。结果表明一段时间大强度训练后结缔组织的功能将朝着适应运动的方向发展,因此强调科学化训练以增强组织自身的强度和预防运动损伤,在训练的同时予以有效的治疗,以保证训练和比赛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是运动贝损伤中最常见的疾病,刚从事运动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及刚入体育院校学习的新生发病率最高。一般在集训1~3个月后发生。大多数运动员只出现一次,运动训练适应后不再发生,有少数运动员可发生2~3次,其中以中长跑为多见,其次是短跑、跳跃和体操,给教学和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探索本病的治疗方法,特配制了中药药酒,再配合红外线照射透入来治疗,经过三年多的临床实践,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基础教育优秀示范区的黄州城区进行研究,发现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及对体育改革推行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体育中要不要关注运动技能教学一直是个争执不休的话题.当下,强调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此起彼伏,再次产生体育教育目标取向的钟摆现象.心理学视野中运动技能属于知识范畴,如果在学校体育中确立了运动技能也是知识的观念,就不会有人提出淡化运动技能,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通过运动技能练习而获得的身体认知是一切认知的本源.缘此,在体育课程中,应确立运动技能学习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现状以及体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大学生大部分的体育态度基本处于良好水平,即体育态度积极,且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有很好的一致性,但体育锻炼现状不是令人满意,这与一部分大学生体育意识不强有关,也与本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紧张有关。由此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育当中,对运动不积极的学生要在体育态度上加以引导,还要加强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相似文献   

13.
探讨高校体育志愿者活动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找到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力求引起政府、学校、体育部门与非营利组织的关注,共同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促进高校体育志愿者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学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体部主任和公体教师进行咨询和调查,研究大学体育课程学习领域划分和领域目标中具体目标的重要程度。得出:大学体育课程有五个学习领域;五个领域目标中都有非常重要、重要和一般的具体目标,而五个领域目标中被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目标应该是各高校制定体育课程计划的非常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课外体育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大学9499级入校新生体能测试状况进行了分析。大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情况警示我们:对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难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学到若干项体育技能的艰巨任务;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课外体育则成为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课内体育是课外体育的基础;课体育是课内体育的延续与补充。  相似文献   

16.
体育活动中形成的共同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把终身体育作为教学的一项中心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化和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运用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体育教学俱乐部实施方案及效果、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经过实践检验,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体育教学俱乐部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上形成了"三个自主、两个结合、一个打破"的体育教育新格局;体育教学俱乐部,实现了体育课、体育竞赛、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机结合;体育教学俱乐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调查表明学生更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俱乐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应试教育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差异基础上,重新确立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内涵,提出要实现新形势下应试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转化,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在明确自身角色内涵基础上,通过在思想上转变旧观念,理论上充实新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建立教师教学质量新评估体系等途径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心理学相关量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我省部分采用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大学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测量,并将结果与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证明:实施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总体健康水平状况好于常规体育教学,特别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3项因子上,两组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