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隐喻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主体、喻体和喻义。在隐喻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认知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翻译策略,即对等策略、转换策略、异化策略和加注策略。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产物。作为一种思维和认知过程,隐喻的本质是概念的,其实质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不同民族认知体验及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以《金瓶梅》的两个英语全译本为研究个案,集中审视了隐喻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具体建构隐喻意义、激活隐喻情感、保留隐喻文化寓意。研究发现,隐喻的理解和翻译强烈地依赖于其生成的社会文化环境。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译语文化背景的差异,译者需要根据源域和目标域在源语和译语中的异同,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映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在保留原文特色的同时,传达原文语义和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隐喻的认知观与翻译的认知观基础上,从英汉相同、相似和空缺的概念隐喻三个方面探讨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在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翻译的是隐喻表达,而不是概念隐喻,所有的隐喻的理解与表达都受到概念隐喻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隐喻理论从修辞学到认知研究的发展过程,介绍了隐喻思维的特点,即相似性和跨域映射,而后探讨了隐喻在具体到抽象、空间到时间、科学概念和生活概念之间的语义变化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它有助于多义词、习语和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隐喻在英语语言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其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一种表现。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会话中,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正确认识与理解英语中的隐喻现象及其翻译原则是消除因跨文化交际而产生的误解,再现原文语言中隐喻的那种简洁幽默、生动形象和寓意深长的语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隐喻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修辞格。国内学者对英汉隐喻的异同大多从某一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旨在从多维角度简述英汉隐喻在内涵、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受重视程度方面的差异以及在认知基础、构成方式和喻体选用方式方面的相似之处,借以进一步加深对隐喻的理解,从而增强英汉隐喻互译的准确性,提高英汉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解说英语习语的含义和语义,认为语言受到人类的认知环境、生活环境、认知能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有理据和动因的.习语的语义是有理据性的,而理解习语特殊意义的两个重要的认知机制就是隐喻概念和转喻概念.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认知结构影响着语言的变化。作为重要的认知模式之一,隐喻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词汇的意义,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将以"deep"一词为例从隐喻视角下解读一词多义现象,比较英汉中该词一词多义的异同,揭示出该词的语义隐喻在英汉中具有共性,但在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的影响下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名词性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性隐喻是使用频率最大的一种隐喻。名词性隐喻的语义结构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只出现本体、喻体、喻词 ,相当于汉语中的暗喻 ;只出现喻体 ,相当于汉语中的借喻。从语义结构上看 ,英语名词性隐喻的翻译方法有六种 ,即 :不改变喻体 ;不改变喻体但加释义 ;改变喻体 ;译成明喻 ;译成非隐喻 ;不译。  相似文献   

10.
也谈隐喻翻译的合成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翻译合成理论向人们介绍了语言内部及语言间的认知运作方式 ,它科学地细化了隐喻框架下翻译中意义移植的认知心理运作过程。这一理论摆脱了传统翻译中因“对等”概念而存在的“直译”与“意译”之间无休止的纷争 ,为翻译人员提供了翻译方法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语义引申的重要方式,是由物理概念向心智概念的跨认知域的映射.这种映射反映在语言层面,则是通过语法化的规律产生新词义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最终以一词多义的话语结构得以体现.尝试借隐喻理论来探悉动词概念“起来”的语义变化,并通过例句解释其从物理概念跨入心智概念的语义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有比喻意义的海事术语,以西方语言学中的比喻理论为分类方法,以《标准航海通信用语》,《航海科技名词》,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航海、轮机、海事法规等专业书籍为语库,从中提取出有比喻含义的英语、汉语术语并进行归类.对典型术语的明喻与隐喻特征进行剖析, 特别是将一些相同术语从英语到汉语的比喻保留或转变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海事英语术语和海事汉语术语的明喻和隐喻规律及其从英语传播到汉语中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可为从事海事英语研究、海事文献翻译、VTS和搜救等工作的人员提供理解这类比喻类词汇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而不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格。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经验利用已知事物去理解未知、抽象的事物的一种过程。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就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的延伸,隐喻认知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隐喻中的英汉两种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英汉文化隐喻进行比较分析并就其翻译进行探讨,主张采用异化手段对文化隐喻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这样有助于源语言文化的保留,也有助于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创造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应用隐喻的认知手段丰富、完善语言,因此,隐喻赋予了语言的人文性,也就是说,人文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汉字具有多重功能,既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汉民族特有的认知工具,同时也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的特性使汉语比印欧语更具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对隐喻的研究最早起源于修辞学领域.在经历了从修辞学到语义学,再到语用学,直到今天的认知科学的发展道路后,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和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更多地是作为人们在思想中对于不同事物特征建立联系的方式或机制存在于语篇当中.因此,隐喻往往赋予其所在的语篇独特的文体色彩,并增加语篇的美感,产生特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语言视差的认知语言学诠释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视差是指语言对客观现实扭曲的现象。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从视角及隐喻认知机制两个方面对一些语言视差现象做出解释,并探讨在此框架下的语言视差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隐喻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隐喻修辞观到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看作认知机制,再到韩礼德将隐喻拓展到语法层面成‘语法隐喻’。隐喻的研究范畴不断扩大,尤其是韩礼德对语法隐喻及其内部系统的诸多术语进行界定时有许多矛盾和含混的地方,如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一致式(土式)和隐喻式(雅式)及后来级阶转移。就实质而言,语法隐喻的说法是值得再思考的,因此本文试图论证语法隐喻的虚妄,对语法隐喻的"隐喻性"进行辩证。  相似文献   

19.
衔接是建立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存在表层/显性的衔接方式和深层/隐性的衔接方式。文章基于当代隐喻的相关理论,探讨了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作为显性和隐性的衔接手段如何作用于语篇连贯性的生成与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