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学习语文的过程来看,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终极点在“行”,凡是行为或技能必须养成习惯方行。从语文教学的方式和目的来看,无论怎样教学生去听、说、读、写都是为了将来走向社会,能独立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只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生存的资本,它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好每一步。  相似文献   

3.
道德习惯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习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它在个体道德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道德行为是经由习惯化而转化为内在德性的 ,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的驱动者、定向者和维持者 ,德性通过道德习惯生成和改变。道德习惯的培养必须统摄在价值观的教育中 ,个体道德大厦才能根基扎实、巍然耸立。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以习惯教育为视域,从小学教育阶段为什么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关键切入,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养成策略.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个体在长期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运动健身认识不断升华并将其内化成一种坚定执着的信念,在这种信念指引下所形成的需要意识参与和意志努力的自觉锻炼行为.制度他律、环境润育、主体自律在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发展的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作用.养成策略在于严格按照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认真执行,突出运动健身信念的引导,并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向导,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最终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建立坚定的运动健身信念以及有效的自我约束行为.  相似文献   

5.
“自控式”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控式”体育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动机的研究、自控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控与教师外控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较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充分发挥以“学”为主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我锻炼的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6.
教学模式的变革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型.以Feuerstein、Williams、Vygotsky等学者关于“中介理论”的研究为依据,分析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中介作用,旨在帮助英语教师有效介入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个性,最终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是这样,教学也是这样,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谈一谈我的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规避“内容本位”和“教师中心”等诸多非理性的习惯方式,以实现教学绩效的质性提升。文章从“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老师‘插话’现象的分析”、“对学生解读问题的成果呈现方式的思考”、“对学生解读问题的成果如何进行评价”、“对‘板书缺失’现象的反思”、“对教师主导作用发挥过程中两种‘课堂意识’淡漠的探讨”、“对集体备课模式优化的追求”等几个维度来阐释如何规避教学中的非理性习惯方式以提升绩效。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自主学习的本质及其在体育教学实施中的几种学习模式 ,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使得体育教学为学生的健康服务 ,为培养学生全面的体育素质服务 ,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读者反应理论强调:在阅读时,应把读者视为中心,使读者成为文本意义的生产者。在教学中应用读者反应理论的方法,学习者都有条件和机会对文本进行反应,参与创造意义的过程。这非常有利于学习群体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自信心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升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中高职衔接学生,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阶段,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性格,带来好的命运,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高级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刚踏入大学校园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一新生对大学的教学模式、育人理念、生活环境等都会有一段不适应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总会出现各类问题,轻者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重者会对身心造成伤害。因此,在入学初期能否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等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一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健身锻炼形式、场地、锻炼持续时间、频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微乎其微。在客观分析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旨在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性认识,重视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为吉林省高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笔者主要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好的习惯使我们每一个人终生受益,而坏的习惯将会制约我们各个方面的发展。通常所说的习惯又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了每一个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然而,现在的学生,“懒病”成风,而且日趋严重。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疗”学生的“懒病”。俗话说:勤快娘惯懒儿。反过来说:“懒”教师惯教勤快学生。我始终相信:没有笨学生,只有懒学生,勤能补拙。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治“懒”的方法。实践证明,效果较好。一、指导型治懒法对于新生来说,许多方面都是陌生的,做任何事情几乎都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但千万不能代劳,否则“治懒”就成了“致懒”了。如每期都需要办学习园地和黑板报,很多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于是,干脆等教师代劳,而我只给学生口头指导,教学生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使其有初步的印象。所以,第二次办时质量有所提高,第三次、第四次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我的指导了,他们已能根据我提出的要求保质保...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他是在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贻害非浅,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因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拟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便进出老师的办公室,在教室里大呼小叫,…  相似文献   

17.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贫困县高三“问题学生”转化无效案例分析研究,反观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得失,提出在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爱”是教育的灵魂;“习惯养成”是关键;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至关重要;老师的人格力量是激励学生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我国著名教育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与学习有关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或趋向。初中三年是最适宜养式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于学生刚进入中学时代,科目的增加,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兴趣,“双差生”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  相似文献   

20.
师范生的职业品性教育是最接近“师范”本质的教育,也是师资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虽在我国师范教育中已有较长历史,在实践中的成效却并不令人满意。创建基于主体性发展的师范生职业品性教育,就是要将职业品性的养成视为与个体的主体性发展相统一的伴生过程和有机组成部分,以师范生的自我发展要求为动力,培养其教育自觉和反思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师范生通过正确理解教师职业特点以及师生日常生活交往等多种途径将“教育学知识”向“教育知识”转化,以促进其职业品性的内化和个性化。唯有当职业品性养成成为个体的主动发展和自我操守时,才能真正对师范毕业生的职业实践起到长时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