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在高校场域内传播具有应然性,主要表现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驱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需要、民族体育文化特征导向、全球化发展使然等动机。基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外部因素与自身文化特质不利等内部因素的双重冲击,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场域的传播陷入瓶颈期,利用内外因的辩证分析法,从民族体育文化自身、政府与高校等不同维度寻求突破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体育是族人认知水平与自然和谐共处相呼应的一种历史文化形态,而族人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作为少数民族体育形成的根本动因在逐渐改变的过程中致使少数民族体育的本相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为进一步理清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与发展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例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在阐述远古时期少数民族体育多元化本相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变迁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体育拥有种族繁衍、宗教信仰、族争训练、生活方式等多元化的本相,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与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体育的本相也发生了巨大变迁,呈现出向商业利益、休闲娱乐、文化习俗和正规竞技发展的多样化趋势。对研究少数民族体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民族体育是产生于不同民族文化之中的体育形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形成了自己特色,现代体育是构建在民族体育经过多层自然选择基础之上的。在全球化视角下,民族体育的多元化发展需突出基本文化内涵以保持其特性,同时坚持"和而不同"保留其差异性,逐渐走向开放,促进不同民族体育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民族体育产业进行研究,认为民族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其在现实中处于边缘地位;发展民族体育产业具有显著的政治效应,是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应加快发展民族体育产业。同时归纳出我国民族体育产业的六点特征:非均衡性、边缘性、文化性、关联性、地域性和低碳性。  相似文献   

5.
用混沌理论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价值,阐明了民族体育文化的生态属性,挖掘了其商品属性。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对深层次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以及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体育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读,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讨我国民族体育的形成.从中可以看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各民族历史上特有的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表现出世代相袭的传承性特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对民族体育进行视觉艺术传播是关乎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民族体育艺术化发展的角度来探究民族体育的视觉艺术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文化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网络文化的含义、特征,以及网络文化对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深刻影响。由此提出,采取依法管理网络文化市场、加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建设中国民族体育特色网络文化等相应措施,以应对网络文化传播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时代我国民族体育的文化自信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主题、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普及全民健身的时代需求构成了新时代民族体育文化自信的动力。但是在西方体育文化及现代商业文化的冲击下,民族体育文化的声音日渐稀落,处于一定的失语状态。民族体育文化还面临在商业发展与文化传承间左右摇摆的二元困境,以及无法与时俱进满足现代人需求的问题,表现为地位弱势、发展颓靡。指出,应以文化自信为基石,重构传播主线,激发创新活力;以体育强国为引领,恪守民族立场,打造文化名片;以全民健身为核心,健全发展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旨在使民族体育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赫哲族是我国北方六小民族之一,研究其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嬗变具有重要史学价值。通过史学参考文献、社会实践调查及历史分析,对赫哲族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予以梳理,旨在挖掘赫哲族深层次的文化根源与积淀。研究发现:赫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随着社会的变革而逐渐由传统观念、传统表达方式向现代转变,新时期赫哲族民族体育文化的作用、地位及实践手段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北京奥运会的部分“花絮“。旨在分析其内在的特点和逻辑关系,阐释后奥运体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思考我国体育发展的路向。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中西体育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冲突始终与近代中国社会所处的情景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近代中国社会中所存在的文化保守主义情结在不同时期内一直对中国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文化保守主义在纠正西方体育的过度膨胀与扩张、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保持世界体育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文化保守主义自身所具有的文化逻辑,使得中西体育文化交流中会出现民族主义和文化焦虑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国术是近代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在“新旧”“中西”之争的近代社会语境中,肩负着中国体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使命。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术的现代化转换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中国体育改革提供参考。近代“天下”观念逐渐消亡而国家意识勃兴,民族主义、文化冲突等因素使传统体育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挣扎。伴随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土洋体育之争”,在处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发展关系以及中国体育变与不变等问题上,改造出兼备中西文化特征的体育共识。近代国术向现代体育的转向既是一种自救的变革,也是区隔过去、抗争西化,从传统武艺向现代体育的转换。内嵌到历史发展的国术变革,不断被注入新的意义,并展示出与近代国家民族命运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和历史分析法,探索民族体育文化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传播与发展之路,从社会学、文化学和历史学视角,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表征脉络进行梳理,回溯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表征经历了原始期、源远流长期、危机存亡期和勃兴期;民族体育文化在表征文化形态上经历了自然体育文化形态、亚体育文化形态和独立体育文化形态。指出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改造和创新,使民族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促进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梳理近代中国认知西方体育的历史过程,描绘奥林匹克在近代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轨迹,回顾在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中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总结中国太极拳、印度瑜伽、中国南疆民族体育品牌长廊繁荣发展的经验,借以论述新时期中国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和民族传统体育区域性组织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研究概述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内涵及其特性,说明了现代民族传统体育演进在于民族体育文化的提升;民族体育文化的重塑;民族体育文化多功能的凸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化.据此,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程中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现状、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1)"喜忧参半"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2)西方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挤压"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在"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思考。(1)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正表现出一种"有其外壳,却少血脉"的文化贫瘠状况。(2)"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已经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3)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应该建立一种有别于西方体育、奥林匹克运动超市的新的体育超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超市。(4)关注他人的体育行为,已经不再是公民的喜好,"崇拜自己的身体是我们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演绎、综合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当前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剖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底蕴。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化给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旨在寻求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铜梁龙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运用民族史学、体育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等学科原理,结合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等方法对巴渝"中华第一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分析了铜梁龙的艺术与审美特征及当代价值,提出了发展巴渝"中华第一龙"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发展校园足球,有利于培育新一代足球人才,提升我国群众在足球运动上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十九大报告中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基本力量"。研究根据中国足球与文化自信的内在文化联系深入展开,分析得出发展校园足球对当代校园足球发展对我国体育事业具有:培养后备人才,提升未来我国足球运动的国际竞争力,展示当代中国软实力。利于构筑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独特特色的足球文化、体育文化。普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让群众产生文化归属感等多重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