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文献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对依附理论及其在高等体育教育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学科发展道路,以及学科创新的必然选择进行论述,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条件等方面对我国的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现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诸如研究方向的趋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学科设置的混乱以及配套师资不足、研究生培养不规范等问题。对当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体育学科发展的关系进行理性思辨,两者存在社会背景趋同、目标融合、功能统一等关系特征,提出我国大学体育学科发展的战略性路径选择:转变大学体育发展方式、优化体育学科建设目标、改革学术组织形式、改善学科队伍结构、转换人才培养模式等,为我国大学体育学科建设走上持续、科学发展轨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管理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指出体育管理学研究对我国的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体育管理学研究在学科体系建设、教材编写和科研立项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分析认为,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下,体育管理学研究将呈现以下趋势:"大学科、大战略"的整体性观念,学科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科体系逐渐完善,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改革创新力度加大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体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及其特点,探讨了该学科的薄弱之处,通过学科在国际上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国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进行思考。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具有综合性、跨学科和反思性研究的学科特色,当前中国体育人类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理顺与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构建学科方法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着眼于学以致用的应用趋向,为体育学在社会实践的融合应用中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专家咨询法对我国"体育学科能力"定义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哲学视角重新审视了"体育学科能力"的定义,旨在为体育工作者从事"体育学科能力"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关于少数民族体育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民族体育事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深远意义。通过对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必要性与可行性因素的分析与研究,以及对其体系结构的初步构建,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建设的相关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7.
摘要: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学科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要内容和重要支撑。为切实把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机遇,促动体育学科提质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以ARWU、QS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一流学科和国际知名体育大学的学科为参照和对象,围绕着“什么是世界一流体育学科,世界一流体育学科建设什么,怎么建设”的线索,对世界一流体育学科的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表明,世界一流体育学科是指具有一流体育科学研究和一流体育人才培养的学科。世界一流体育学科建设主要包括适应性的学科方向、相宜性的学科组织、卓异性的学科生源、适宜性的学科制度建设4个方面。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学科:应以组建国家顶级学术团队为抓手,学科升级和细化,加强体育学科方向的顶层引领和基层实践细化;实施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加强学术人才培养;以大学基层体育学术组织的自组织能力建设为重点,增强学术组织的学术产出能力;以“四学”为主题主线,加强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学科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从学科发展水平上看,西方体育课程社会学具有广泛的研究视域、丰富的研究内容、扎实的理论基础、多样的研究方法和享有声誉的学术刊物。通过对大量中西方文献的比较研究,探寻我国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新思路。研究认为:新时期我国体育课程研究应从总体上加强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社会学"根基,在具体实践层面加强体育课堂的社会建构研究、重视主体要素与社会建构的关联性研究、深入挖掘体育课程发展的社会文化含意。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构建更加符合体育科学发展规律和真实反映体育运动客观现实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相对独立、统一完整的体育科学学科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科学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等,在现代科学体系的整体框架结构下,研究体育科学学科体系内各学科的组成与结构、地位与作用,以及各学科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方式和秩序;分析学科间的内在逻辑和变化规律形成的主次、隶属等关系;阐述体育科学学科体系与现代科学体系,以及与体育实践活动体系的联系,依据体育科学学科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规律性、系统性,构建以体育学科为组成要素,以交叉学科、学科群为网络结点构成的横向上、纵向上多层次、多类型网络结构型的更加符合体育科学发展规律的现代体育科学学科体系。正确指导体育实践活动和体育科研活动,更好地为体育运动实践和体育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我国比较体育研究的发展概况以及在理论建设、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揭示了今后比较体育学科研究、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开展体育外交是现实发展的产物和要求:体育外交是外交领域和外交主体扩展的产物;体育外交在国家对外交流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开展体育外交是现代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既有的体育外交概念已不能反映形势的变化和体育对外交流需要,从体育外交的主体和对象、体育外交的分类、体育外交的轨道、体育外交的主题和宗旨几个方面,对体育外交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多科性大学框架下体育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误区,并提出适时加强学科、专业规范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增设新学科和专业,提高体育教学单位命名的科学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是一个由众多学科组成的庞大的学科群。作为一个未来各体育学院必须发展的主干科目,必须对它的现状和发展趋向仔细的分析和了解以求更好的开展适应于新时代发展的学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类分析、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对2000-2002年11种体育核心期刊中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栏目设置及2002年载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1种体育核心期刊对这两类栏目的学科性认识有缺陷,导致栏目的设置不规范;论文研究的内容多注重传统学科的研究,对新学科研究关注较少;论文合著者较多,课题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建议:有关专家和期刊编辑者对两学科进行科学分类,以避免栏目设置不规范现象发生;论文内容刊载上应多注重新学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体育的发展和中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体育管理理论尽快完善并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但体育管理学学科的现状不尽人意。基于这一认识,着重进行了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系统分析和初步的框架设计,并对该学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摘要: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随着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有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迫切需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层面上对其进行改革完善。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对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结构进行剖析,对未能明确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发现现有模式存在主体不明、承担者模糊、发展方式单一,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不够等问题。由此,提出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新思路及结构模型,明确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在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当中各自的作用、发展主体及性质。群众体育“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公民主体、市场推动”的发展新模式将成为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暨人民中心和公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政府引导方式和责权范围明晰,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主办承办者身份明确,社会自我组织有效管理,市场参与度高,体育服务供给丰富。以期对我国群众体育的长效发展提供建议及切实有效的发展路径,深入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体育法的价值是体育法的灵魂,而体育法价值的定义则是体育法价值研究的基础,决定着体育法价值研究的方向。通过对体育法的价值主客体的分析和法价值定义的总结与分析,指出体育法价值是体育法与体育实践主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体育实践主体在从事体育实践活动中与体育法相互作用,体育法对体育实践主体产生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与主体需要的关系是竞技体育内在的、特有性质的反映,是研究竞技体育体系的重要方面之一。探寻了竞技体育对满足主体挑战极限、教育教养、精神需求、健康娱乐、文化审美、物质需求以及商业运作等需要的意义,以期加深对竞技体育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9.
对于高等体育院校来说,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关乎学校的发展大计。在顶层设计中需要增强体育科学发展的大局观,一方面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本质,透视体育科学发展的真正内涵,合理把握体育本质反映出来的功利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体育学科系统内部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的认识。另外,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需要大学精神的引领,要通过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让现代社会大学中过分偏重的工具理性融入博大的人文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20.
论作为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主体的民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主体中,民众是不可替代的依靠主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消失、濒危和变异,民众一定程度上也在从传统体育的继承者、守望者转变为旁观者或开发者.当前不仅应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培养民众对传统体育的重视,而且更应在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重建的社会实践中,重塑主体的民族自豪感,使之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及体育传统,以使民众成为名实相符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