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再论体育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体育科学体系的形成、体育科学的特征、结构与层次、体育科学与整个科学体育的关系及体育科学本身的学科体系等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体育科学的功能和对体育运动实践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体育与劳动的互补关系认识体育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体育科学的基本概念。体育的上位概念不能在体育科学体系内探寻;体育以教育为上位概念外延失之过窄;体育以文化为上位概念内涵失之笼统;体育以人的活动为上位概念是合乎历史逻辑的自然选择。体育的本质属性是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体育的特有属性是以自我的身体活动为基本的活动方式实施改造。体育运动以自身自然为活动对象;生产劳动以身外自然为活动对象。它们不仅具有活动过程的同构性,而且在活动的性质和对象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体育运动与生产劳动的互补关系,其实质是人类改造自身与改造环境的统一;同时也表明体育运动与生产劳动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活动。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基于学科形态演变的视角,从学术思想和学术知识两个维度对中国体育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谱系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厘清学科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将对中国体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中国体育学的学术谱系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中国体育学从体操科、体育科、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到一流学科的演变历程中,学术思想经由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民族体育思想、新民主主义体育思想、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赓续创新,学术知识呈现泛教育性、学科性、多元性、交叉性和中国化的成长特性。总体展现出学科旨归与国家需要相统一、学科方向与思想赓续相统一、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相统一、学科形态与学科制度相统一、学科理论与体育实践相统一的谱系特征。以此为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体育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融通体育学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打造体育学经典教材与著作,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学学科体系,探索体育学家的培养之道,应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4.
科学构建运动竞赛学科的思考--兼论体育科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竞赛学科的科学构建需要正确认识体育与运动、体育科学与学科体系、运动竞赛学科与运动训练学科的不同范畴,作者就此进行系统分析与论述,并提出明确观点。  相似文献   

5.
运用德尔菲与同行评议法等,借鉴指标评判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结合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现状,整合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的评判因素,建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指标评判体系。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提供较为科学的评判工具,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相关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推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体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及其特点,探讨了该学科的薄弱之处,通过学科在国际上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国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进行思考。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具有综合性、跨学科和反思性研究的学科特色,当前中国体育人类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理顺与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构建学科方法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着眼于学以致用的应用趋向,为体育学在社会实践的融合应用中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条件等方面对我国的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现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诸如研究方向的趋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学科设置的混乱以及配套师资不足、研究生培养不规范等问题。对当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体育学科发展的关系进行理性思辨,两者存在社会背景趋同、目标融合、功能统一等关系特征,提出我国大学体育学科发展的战略性路径选择:转变大学体育发展方式、优化体育学科建设目标、改革学术组织形式、改善学科队伍结构、转换人才培养模式等,为我国大学体育学科建设走上持续、科学发展轨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构建主体学科明确、本体学科坚实、支撑学科完善的体育学科体系是攸关体育学价值存在的问题。将体育实践主体及其体育实践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构成体育的主体学科;以体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构成体育的本体学科;体育工具学科是将支撑体育研究的技术、手段作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体育主体学科、体育本体学科、体育工具学科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牵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就体育对外关系学科创建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研究认为: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体育交往的频繁,体育已经成功地走向了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前台,并不断扮演和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作用.因此,构建一门新的体育对外关系学科,符合时代要求并具备初步的条件.本研究主要就学科创建的名称和研究对象,学科的性质和构建的基础与特点,以及研究体育对外关系学的意义和要求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邓碾管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2,27(2):F0002-F0002,F0003
一、学科概况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领域中各种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体育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素材,又从人文社会诸多学科中得到理论支持,它既指导、服务于体育运动的实践,又从体育的角度充实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宝库,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美国7所大学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美国这7所大学的体育学科发展现状、内涵、世界排名、学科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这7所大学设置的体育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体育学研究更多地体现出相关母学科理论在体育学中的运用、侧重指导实践、与科技密切相关、体育科研的国际合作融合度高。得到启示:中国的体育学需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体育学研究需拓宽国际视野,体育科研需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高校体育学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以《体育科学》为期刊样本,运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科学知识图谱技术,对2000-2010年间发表于《体育科学》的2 148篇论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学科体系,提出了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体育旅游学新学科创建的必要性,简析了体育旅游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并且就创建体育旅游学的意义、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建设态度、学科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运用理论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阐述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特点,勾勒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内容,探析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规限,对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进行整体性研究。旨在丰富体育社会科学教育体系,发挥体育社会科学的教育实践功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产业学科建设,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对体育产业高度重视的背景下进行的,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问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学科建设背景、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体育产业学科发展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科学的专业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和教材建设、强化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等举措。  相似文献   

16.
摘要:德国兼具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双重身份,其单列体育学科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理念与我国颇为类似。为进一步拓宽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理论视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选取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体育学科评估排名前10名高校为研究对象,坚持一手资料收集,运用文献分析、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学院定位与学位设置、招生制度与研究方向设置、授课方式与考试形式、模块化课程体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融合等5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博洛尼亚进程中德国各高校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征。结合我国当前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从4个方面阐述了对我国的启示:1)打造学校自身特色,追求差异化培养方向;2)构建能力本位下的课程体系;3)注重课程设置与研究方向的契合;4)丰富授课与考试形式,注重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7.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目标、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尚显稚嫩,其突出表现是学科知识缺乏独立性。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沿着目标→困境→出路的逻辑线路,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主要观点:1)特色鲜明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目标,该目标达成所倚赖之原动力是实践内容的相对独立;2)边界模糊是阻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保持特色鲜明、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致因;3)反求诸己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打破边界模糊困境、实现特色鲜明目标的出路。如此,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方能因获得独立性而有成长壮大之可能,才有希望摆脱学科依附阴影,乃至问鼎显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学科各专业多个专业共存的实践要求,对体育学科的要义、专业平台通用课程的构成进行初步研究,从整体上把握体育学科各专业之间发展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剖析平台通用课程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分析体育学科"大平台"的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横向拓宽、纵向延升、优化资源、激励学生个体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的可行性建议。为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平台培养方案的修订和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