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先秦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嬗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由简单的记事向复杂的写人发展;(二)人物类型由上层逐步向下层扩展;(三)作者感情由隐而显;(四)风格由简朴、单一向纵恣、多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笔者通过多年研究 ,形成了教材教法改革的总体构想 ,即 :(1)按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 ,在教学中把握教材的目标要求 ;(2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 ,探寻教学改革思路 ;(3)研究教学程序 ,改进教学方法 ;(4 )改进评价体系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代天津赶大营问题是中国移民史、边疆发展史、商业贸易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来,我国史学界对于“天津赶大营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关于天津赶大营的起因;(二)关于天津赶大营的诸多特征;(三)关于天津赶大营与新疆地区社会变迁的关系,尤其在商贸方面著述尤多。从整体研究来看,研究内容由宏观向微观转变,研究方法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研究角度由本学科向不同学科转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国外研究史料有待挖掘,还需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丰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优点有 :增强理智能力 ;由外部奖励走向内部奖励 ;学习探究和发现的方法 ;辅助记忆过程 ;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是 :(1)选择课题、提出问题 ;(2 )向全班解释探究的程序 ;(3)搜集相关资料 ;(4 )形成理论 ,描述因果关系 ;(5 )说明规则 ,解释理论 ;(6 )分析探究结果。探究性学习适用于地理教学活动 ,并能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运用欠发达区域创新理论总结"对外开放带动区域创新的渝北模式",该模式有以下突出特色:(1)通过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外需;(2)主动与重庆都市产业对接,主动承接沿海和海外先进产业的转移,发展特色现代产业集群;(3)通过对外开放引进相对先进的初级要素,并创造条件及时转向引进和发展高级生产要素;(4)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并借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5)向主城核心区靠拢,建立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现代都市区和具有现代产业功能的特色小城镇;(6)革新社会组织细胞,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新型区域政府、企业、社会单位、家庭等组织体系;(7)建立多样性的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变革家族企业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丰富的要素市场和与时俱进改革行政体制;(8)不断转变观念和解放思想,先从经营农村和传统农业向培育中心镇和发展工商业转变,再向发展新兴都市区和先进产业转变,进一步向建成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转变。  相似文献   

6.
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院校图书馆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 ,应发挥自己的文献信息优势 ,有针对性、引导性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可以采用以下服务方式 :(1)利用学生社会实践向农民提供服务 ;(2 )送书下乡 ;(3)代为翻译和查阅新资料 ;(4)组织巡回展览 ;(5 )举办培训班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师资需求是高师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惟一理由。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在数量、质量和配置方式上呈现了新的变化 ;( 1)基础教育师资的数量需求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局部仍然不断增加 ;( 2 )基础教育师资的质量需求向高层次、高标准发展 ;( 2 )满足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方式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过渡。高等师范教育必须根据这种需求变化的新趋势做出必要的改革应对 ,才能健康顺利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练员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按照压力程度,体育教练员的职业压力源依次为训练比赛、职业发展、运动员因素、人际关系和工作—家庭关系,其压力超过中等水平,并有向"压力大"发展的趋势;(2)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超越应对、发泄和回避,其中解决问题是体育教练员应对的首选方式;(3)职业倦怠程度已明显超过中等水平,并有向"严重"发展的趋势,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表现更为突出;(4)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即具有直接作用,又以应对方式为中介对职业压力产生间接影响,而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具有显著性;(5)所建立的路径机制模型拟合良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必须变换角度,从新的视角来研究。就当前来说,应转变四个角度:(1)由研究社会主义应不应发展商品经济转变为研究应发展什么样的商品经济;(2)由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外在特征转变为既研究其外在特征又研究其内在特征;(3)由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般特征转变为研究其多层次的特征;(4)由单纯从纵向研究商品经济的分类转向从纵横相结合来研究其分类。文章对四个角度的转变进行了详细论证,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网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发球技术环节上的差距,否定了有关发球可完全由发球者自由操控的片面发球观,首次提出应将发球视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发球系统观,指出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应追求合成与协调效应,具体包括:(1)从静态到动态合成和协同;(2)发球各个相关要素(学科)之间合成和协同;(3)由外在到内在合成协同. 本研究在提出了"发球系统说"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球发球合成协同训练体系:(1)优先发展协调性,统摄发球诸环节,达成发球训练合成和协同效应;(2)注重发球与下一拍技术间的衔接,实现合成协同效应;(3)纵向一体融通,发挥身体的整体能力;(4)增效节"能",升华合成协调效应;(5)形成个体最佳发球节奏.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作为文学的两大种类,小说、戏剧的文学教育功能日益为人们所看重。然而,由于文学教育观之不同,明清时期的小说、戏剧作家的创作目的明显不同;小说、戏剧评论者的创作评价也大相径庭,旨趣迥异。对此,我们应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以作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论述鲁迅与沦陷区文学的关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优秀的爱国分子高举鲁迅的旗帜,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主张抗战救国。东北沦陷区和华北沦陷区的乡土文学写作,揭示了沦陷区人民真实的生存困境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生存意志,延续了鲁迅开创的乡土小说写作传统。南方沦陷区杂文作家没能继续坚持鲁迅风的写作风格,但其文学创作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也为抗日救国运动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谈及乡土文学走向世界的诸多问题:分析鲁迅、沈从文、巴尔扎克、塞万提斯、马尔克斯等大家的广义乡土文学走向世界的实例;实证鲁迅“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主张之正确;这与马、恩的民族文学形成世界文学的论述有相同之处;“乡土文学”走向世界是时代潮流的使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韩国在民族、国家面临危机时“启蒙”是“救亡”的急务之一,当时两国新文学精英用文学做“启蒙”的工具。所以两国产生了以启蒙主义为主导的新文学。本文通过对中韩现代文学发生时期的启蒙主义思潮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国新文学创作思潮与启蒙意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证人证言作为法定的刑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被广泛应用,证人证言同其他言词证据相比客观性更强;与物证书证相比,更为生动具体,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刑事诉讼法规定,用作证据的证人证言应经当事人质证,证人应出庭作证。而在司法实践中,证人证言与证人出庭作证常常面临一些尴尬的境况。  相似文献   

16.
文学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和规律。在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学出现了再辉煌的"白银时代"。十月革命后,在"白银时代"多元美学思想的推动下,出现了20年代的文学复兴。斯大林体制占统治地位后,苏联文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波澜壮阔的文学大潮被分裂为三个支流。斯大林去世后,文学家掀起"解冻"运动,三流汇合,俄罗斯文学又登上世界高峰。俄罗斯文学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存在的历史条件同独立的文学家队伍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治武功”政策,从向度、维度与深度等方面对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国古代史上,“崇文抑武”政策贯穿于宋代始末,它造就了极致的华夏民族文化,对作为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体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崇文抑武”政策下,宋代军事体育实力“形强实弱”,宫廷体育与民间休闲体育融合并繁荣发展,女子与文人士大夫体育发展缓慢。对我国当代体育发展的借鉴价值有:重视体育礼仪教育利于治理竞技体育异化,减少政府不当干预利于体育市场发展,排斥武学(即学校体育)影响国民体质提升。  相似文献   

18.
元散曲的时代旋律与元代文人的生命感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存元散曲中写得最多的题材可分为四类怀古、叹世、隐逸和情爱.这四大主题形成元散曲的时代旋律.元代文人在思考现实时习惯于以历史为参照物,以古探今,寻求生存的最佳方式.他们对历史人物屈原、陶渊明、韩信、伯夷等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元散曲叹世之作普遍流露出一种仕途险恶的意识,表现出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在对现实和历史的观照中,元代文人认为人生最高的生存境界是“适意”,倘佯山水,留连诗酒,沉醉情爱是“适意”的最好方式.这使得元散曲中隐逸和情爱之作最耀人眼目.可以看出,怀古、叹世、隐逸、情爱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从春秋、战国之际的“礼坏乐崩”到两汉大一统盛世,中国经过了一个由周小一统中国之分裂而进至于汉大一统中国之建立的历史进程。与此相对应,先秦两汉士人也经历了一个由“闵周”、“从周”以至于“崇汉”的精神进程。作为民族的心灵历史、精神历史,中国文学从《诗经》到汉大赋,正以文学的形式对先秦两汉士人由悲悼、向往小一统中国之过去到拥戴大一统中国之现实这一精神进程做出了历时态的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