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该法关于侵权法律适用的规定与之前的法律相比,有很大的变动。文章通过对我国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现行立法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有关涉外侵权法律适用的相关规定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解读,以期有益于我国未来的司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涉外法律选择适用中,一般认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适用于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法律关系。我国法律对涉外侵权案件能否适用没有作出规定。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运用到侵权案件中,意味着当事人之间可以自主的选择解决彼此之间的争议,有利于纠纷的顺利解决。为促进我国的对外民商事交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上设立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可在涉外侵权法律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船舶所有权的法律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没有具体规定,而《海商法》中的有关规定又略显陈旧。本文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船舶所有权的法律适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有了长足发展。然而现有的规定不管在立法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很难应付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日益复杂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相较于之前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有了质的飞跃,其立法的价值取向也迎合了当代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如何研究和完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对我国法院审理涉外代理案件在法律适用上统一了标准。然而由于我国司法实践的匮乏,加之我国实体法中又无有关代理单行法对之概念加之明确,民法与合同法对代理的界定也不一致,这必然导致我国法院对涉外代理案件适用的困顿或导致出现司法惰怠。为保证我国关于涉外代理法律制度的有效、准确实施,我国有必要借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代理法律适用公约》中有关条款的规定,或以单行法的形式,或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界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关于代理法律制度规定的适用范围,对代理采用明确定义、穷尽列举及排除性条款相结合的方法,对代理的适用范围进行规范。以突破立法界定缺陷导致的司法困境.完善我国的代理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为正确划分物流服务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在对我国现行有效的关于无名合同法律适用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律规定梳理的基础上,讨论物流服务合同的具体法律适用问题.结论为:作为无名合同,在发生纠纷的物流服务明确的情况下,物流服务合同类推适用其他法律及《合同法》分则的规定;在不明确的情况下,适用调整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规范,其后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如果物流服务合同具有涉外因素,则依据我国调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法律来解决其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为界,2011年4月1日生效的《法律适用法》标志着我国国际私法立法迈入了法典化的轨道。其中,在自然人属人法上,一个突出的变化是,"住所"被"经常居住地"完全取代了。  相似文献   

8.
涉外海事合同法律适用原则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事国际私法中涉外海事合同的法律选择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规定,就法律适用原则进行探讨.通过对意思自治和最密切联系等法律适用原则的分析,提出我国涉外海事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并探讨其新发展.涉外海事合同应当依据合同当事人的选择确定准据法.当事人没有选择合同适用法律时,依据"特征性履行"方法确定与涉外海事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作为合同准据法.当事人选择适用的法律或者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准据法不能查明时,可适用法院地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律、法规对专利侵权民事赔偿的适用原则、赔偿标准、计算方法规定不详,造成司法领域的混乱.拟在分析上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专利侵权民事赔偿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是指当事人双方有权自行选择某个法域的法律来调整其法律关系。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法律实践的发展,为了解决在涉外经济领域完全适用意思自治原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意思自治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赋予了被侵权人以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保护了公民的精神利益,作为与民事侵权相对的国家侵权领域也迫切需要对被侵权人的精神利益进行救济与保护。2010年《国家赔偿法》修正案中对此项制度作出了规定,但由于赔偿标准不明确、赔偿范围过于狭窄等多种原因,司法实践中的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引起了不少争议。下文从《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出发,结合世界代表国家的立法经验,分析我国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与不足,以期提出一些看法与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现代冲突法理论对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实体法律适用规则进行分析,旨在对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的完善提出具体建议。研究表明:国际体育仲裁院为普通仲裁程序和上诉仲裁设置了不同的实体法律适用规则,均接受了意思自治原则,并且排斥了利用冲突规则选法的途径,而是直接选择适用相关实体法,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赋予仲裁庭较大自由裁量权、最密切联系原则缺失等不足。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灵活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法律选择是当今法律选择方法的发展趋势,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应该注重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强调法律适用的结果,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兼顾商事性和体育专业性。国际体育仲裁院应该将最密切联系原则纳入其实体法律选择规范中,限制仲裁庭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涉外侵权案件日益增多,所以侵权行为法律适用领域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在回顾传统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领域出现的新学说和新方法以及它们包含着的灵活、多元的法律选择方法,并且展望它们今后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究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法典》将自甘风险规则纳入侵权责任编,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指南,是立法对司法的有力回应。自甘风险规则的确立虽在实证法角度有了定论,但其背后蕴含的法教义学理论与具体适用方面仍有讨论之余地。鉴于此,应对“一定风险”“其他参加者”以及与自甘风险相关的一些概念作出合理解释。应通过实质判断,明确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参与体育活动自愿的意思表示,实现民事主体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与精神健康状况相统一。与此同时,明晰比较法研究中的“接触式体育运动”与“非接触式体育运动”,为区分我国不同体育活动的责任和义务提供理论证成。根据新修改的《体育法》中体育保险的相关规定,建议为不同的主体提供差异化的体育保险服务,再审慎思考人工智能背景下AI机器人参与体育活动能否适用自甘风险规则,不断丰富该规则的理论脉络与时代架构,方可逐渐形成体育活动下自甘风险规则的体系化认知。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第1176条使自甘风险从一般理论上升为我国的民法规则,使体育领域的人身侵权纠纷处理有了更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从尊重意思自治的角度保障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但老人穿越篮球场案的判决与媒体对案件适用自甘风险规则的解读,以及白银事件发生后个别有关参赛选手行为是否适用自甘风险规则的观点,均不符合第1176条对自甘风险适用范围的限定,陷入了主体泛化、混淆损害与侵害的认识误区,对人们准确理解《民法典》自甘风险规则适用产生误导。为使公众树立正确的自甘风险规则法律意识,须通过活动、主体、主观、客观4个方面研判第1176条适用条件,只有同时具备这4个方面的条件才属于《民法典》自甘风险适用范围。活动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则应依据相应条款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6.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已成为确定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依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决定仲裁适用的实体法,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当事人对仲裁实体法选择的方式不仅包括明示方式,还应该包括默示方式;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间来进行法律选择;但是,也应该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自由加以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际体育仲裁单一化的法律适用,造成当事人意思自治基本原则的背离,导致仲裁司法可能缺乏监督与保障,造成隐性不公正现象.探索与改革国际体育仲裁法律适用确有必要.对于程序法适用,国际体育仲裁规则宜适用体育仲裁院仲裁规则,仲裁程序法则适用实际仲裁地法;对于实体法适用,普通仲裁程序优先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在当事人未选择或未...  相似文献   

18.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带给人们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变革,同时也在催生着法律制度的变革。《侵权责任法》36条的规定在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于网络侵权责任作出规定,对侵权主体范围和责任承担等问题做出了初步规定。本文通过对侵权责任立法理念的再认识,阐释了当前我国侵权责任立法理念的不足之处。其次通过对现有法律规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法律规定与事实之间的紧张关系。最后,从司法实践出发,提出独到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规则完善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典》规定的通知删除规则在网络侵权认定与责任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适用方式不明确以及利益冲突等原因使得该规则在适用上仍存在错误通知频繁难以规制、必要措施采取不当以及反通知后的合理期限难以确定等问题.针对现行法律规制不足,应对错误通知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对必要措施的采用以柔性规则解释以及在等待期上设定上限并...  相似文献   

20.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侵权行为形态,虽然我国法律对此已有规定但是在审判实践中不同法院对该类案件的处理却大相径庭。本文探讨了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概念、构成要件;意思联络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的关系及责任承担模式;进而对我国的立法规定进行评析并提出完善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