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概念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就是使运动员获得最高的竞赛成绩,并尽可能长地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的竞技能力.作为竞技体育主体的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对运动寿命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运动寿命与年龄、竞赛成绩的关系以及影响运动寿命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我国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差异,发现我国运动员在竞技状态保持阶段明显短于国外运动员.从体能训练的角度就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关系,柔韧能力的认识和训练,协调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的训练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我国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初次提出"散打运动员进行‘其他搏击项目’训练"这一理论,并阐述该训练理论的意义:弥补中国散打理论的缺失;适合中国散打实践的需要;将会有利地促进世界技击文化的发展。从世界搏击运动的技击共性和一些优秀搏击运动员的训练经历2个方面说明了该训练理论的可行性,并探讨散打运动员进行"其他搏击项目"训练的3种形式:"借鉴经验,闭门训练""登门造访,融合训练"和"相互切磋,以赛代练"。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结合八一散打队备战十一届全运会训练实践,对部分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进行探讨和研究。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等相关知识分析竞技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为教练员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竞技体育管理中应用“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它把竞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利用搜集的各种信息,用控制论的观点进行分阶段的控制与反馈的实践应用,建立一套目标管理体系,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就是控制者与受控制对象。要使某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获得优异成绩,赛前、赛期通过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过程及手段的控制,达到预期的目的。“三论”在竞技体育管理中的应用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深入发展,它为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管理开拓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有效的训练手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下肢力量是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下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是竞技体育当中获得优胜的核心因素之一。散打运动的项目特征,决定了下肢力量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实验法等方法,借鉴核心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对散打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的实践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散打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训练中要将一般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结合起来;多参考项目运动规律及运动员损伤发生情况;关注躯干支柱准备、恢复和再生以及训练后的拉伸练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我国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差异,发现我国运动员在竞技状态保持阶段明显短于国外运动员。从体能训练的角度就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关系,柔韧能力的认识和训练,协调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的训练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我国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法对山东6名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在赛前训练期和比赛前后血清肌酸酶CK、血乳酸BLA的生化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散打运动员CK、BLA基础值与我国普通男子无显著性差异;专项训练后CK活性、BLA的浓度显著增加,CK、BLA值随着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降低,教学实战后的CK、BLA值略低于正式比赛的CK、BLA值;比赛后CK、BLA值可反映赛前训练负荷及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由此更能清楚地分析队员现实状态下的专项竞技能力,从而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优秀散打运动员特长技术运用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统计法得出:优秀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全面均衡的发展及特长技术在竞技能力的超前发展.提出:特长技术运用的距离差打法,时间差打法,空间差打法,时机打法,反抑制技术、放射性的发展特长技术的训练;不同技战术打法运动员的训练,从而为提高我国散打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散打队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三名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结合队员个体化技战术特点,采用实验法,选取基础素质指标、专项能力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检验女子散打男性化技战术与专项体能相结合训练模式的实效性.研究表明:通过训练理念的创新,运动员在实战比赛中表现出体能充沛,个体化技战术运用合理且较成熟,针对性竞技对抗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散打运动项目特征为切入点,在对陕西省散打队进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测量方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心理训练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暴表明,构成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指标是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根据该指标,结合散打技、战术特点的心理训练能有效地促进散打运动员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人文社会学的视角为切入点,对4组中外著名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进行探讨,通过文献,调查材料和案例的研究与分析,运用思辨与实证相结合以及解释学等方法,揭示影响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人文社会学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武术散手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的测试,分析、探讨了不同级别、不同运动水平散手运动的身体形态、机能特点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为武术散手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在训68名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显示:1)我国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围度因子、四肢长度因子和体脂因子构成,表现出:四肢长且粗壮,肌肉发达,体质含量少的特征;2)上臂紧张围、上肢长度和皮褶厚度3项指标,可作为评价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3)制订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单项或综合评价标准可以为武术散打运动员的选材以及训练监控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不同级别身体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参加2003年全国散打冠军赛(郑州男子赛区)的各省队部分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统计、分析,探讨了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不同级别、不同水平的体格、身体成分、体型的特征.旨在了解运动员身体形态现状和某些规律性的特征,为散打运动科学性的选材、训练,合理的选择级别,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散打通级比赛运动员礼仪完成情况的统计与调查表明:1)散打运动员完成礼仪情况比较混乱,认识不很清楚,急需严格的专业培训加以规范;2)应切实重视武术散打礼仪教育,强化武术散打教育功能,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色;3)应加强竞赛中武术散打礼仪的研究,确定明确规范的礼仪内容与要求,注意在日常训练中强化武术散打礼仪教育,提高散打运动员的整体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心肺功能现状及训练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保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良好体能,取得优异成绩,是当前高校运动训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测试了高校若干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员的心肺功能及有关指标,以了解其体能状况,供改进训练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篮球高水平运动员在每搏量及纵跳两项指标较一般运动员强外,其它大多数指标并不具明显优势。篮球、足球、田径、排球、击剑项目间比较,除足球具明显优势外,其它项目的指标与常人相似,提示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泵功能并不理想。建议高校运动训练应加大体能训练比重,注重训练的质量;应增加比赛、建立高校水平运动队竟赛制度,并可定期进行生理功能、体能等测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研究法、“BTL-SW-1.2操作思维测试软件”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操作步数和总时间上都优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且在操作步数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同属于技能主导类开放性运动技能项群中优秀男子运动员相比,表现出操作思维步数较少、操作思维速度快的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和训练年限的积累,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精练程度和敏捷性表现越强;依据全样本测试数据,制订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的评价标准,经样本内回代检验,能较好地反映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实际操作思维水平,具有一定的评价效果。结论: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具有一定的特征,不同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和其他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且受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案例分析看中外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人文社会学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竞技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就是使运动员获得最高的竞赛成绩 ,并尽可能长地保持运动员的高水平竞技能力。以人文社会学的视角为切入点对 5例中外著名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进行探讨 ,通过文献、调查材料和案例的研究与分析 ,运用思辨与实证相结合以及解释学等方法 ,揭示影响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人文社会学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如何解决运动员的教育与竞训非均衡发展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十四年一贯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数据收集采用了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及专家访谈法:数据则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经过讨论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十四年一贯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教育和普通高职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它在文化基础教育、专项运动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将职业教育理念和手段融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运动员退训、退役时的后顾之忧,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步骤,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途径或思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