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壬戌学制及其新学制课程标准颁布为标志,我国近代体育课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近代壬戌学制与体育课程的改革背景、新学制下体育课程的特点,以及学制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意义等问题,做了分析与论述,旨在为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兵式体操”是最早从国外引进的体育项目之一。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所订《学务纲要》中明确规定“各学堂一体练习兵操,以肄武事”开始,到1923年北洋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布《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各学校从体育课中一律剔除兵操时止,它在中国各类各级学校中,整整流行了二十年。兵式体操为什么会在中国学校中兴起和发展呢?后来为什么又衰落而至废止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探讨的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近代体育兴起和发展的脉络,并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学制才从西方引入、确立,并历经国民初年的改革,仍然存着不少的问题,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促进了现代化体育的发展,也呈现出了问题,因而孕育着一场新的改革。五四运动后,西方教育大量传入我国,以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尤甚,在此背景下,我国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新学制的产生是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  相似文献   

4.
“体育”一词的来龙去脉,以及在我国的由来,是体育史研究工作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新体育》80年第9期发表的《“体育”一词在我国的由来》一文(以下简称《由来》),我觉得有商榷的必要。“体育”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近代体育传入我国后,起初也没有用这个词,而是使用“体操”一词。后来,“体操”、“体育”长期并用,直到1922年北  相似文献   

5.
谈谈“中国体操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体操学校”是我国近代创办较早、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一所体育专门学校。它的创办,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研究这所学校的创建过程及办学情况,不仅是研究我国近代体育发展史的需要,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借鉴历史经验,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专业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摘要:癸卯学制的颁布揭开了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序幕,清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加速了体育教师培养培训机构建设的进程。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癸卯学制期间体育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创设时间、办学性质、命名方式、地域分布、学制及招生规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当时的机构主要创设于1905-1908年之间;各机构的办学性质主要有官办、会办和民办三种形式,不同性质其办学目的存在较大差异;各机构的命名门类繁多,以体操专修科、体育学堂、体操传习所三类为主,不同命名方式隐含着不同特点;机构的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浙江、四川、上海、江苏;各机构的学制主要有半年以下、半年、一年、一年半、两年五种形式;其招生规模多在100人以下;当时的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各级各类学堂所需;各机构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仿日”为主,且渗透着由“体操”到“体育”转变的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学》是高等体育院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实验把“说课”纳入《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内容后,对于满足学生对掌握体育教学基本技能需求,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主动性,巩固体育教师专业思想有一定增强和提高,同时,98%左右的学生支持把“说课”纳入《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学校体育课程在强调发展“体适能”的基础上,同时应重视体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文章对“心适能”的概念、范畴进行了阐释,阐明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在通过体育课程内容的变革,培养符合新健康概念标准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降,国门洞开,文化交流日渐凸显,教育方面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史料记载,清末时期日本“体操”教学不胫而走传入中国,进而加强了中日教育制度、内容、管理等方面的交流.研究发现日本“体操”教学的目标是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以强身健体为基本内涵,其中涉及了到日本“体操”教学的宗旨、动作教学、教师素养、教学方式等,以此为借鉴,萃取其中精华为当今我国青少年体育运动动作发展与优化提供有益启示,重新考量学校体育的教学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体育刊物产生于清末民初。1909年(清宣统元年),中国体操学校的创始人徐一冰、徐傅霖等人首先创编了《体育界》杂志。1914年中国体操学校又出版了另一种刊物,名日《体育杂志》。以后,各地陆续有一些新的体育刊物问世,如1918年南京高师体育科出版的《体育研究会会刊》。同年长沙出版的《体育周报》,1921年上海出版的《武术》杂志,1922年东南大学出版的《体育季刊》,等等。三十年代前后,随着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各种体育出版物也相应增多。据目前统计,从1909年至1949年出版的体育刊物(包括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体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曾经使用“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全民健身”等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至今仍存在混用现象。文章通过梳理“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全民健身”与“大众体育”等概念的演进历程及语境语义。发现:这些不同概念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中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不同理念与侧重,且与国际上通用的“大众体育”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建议应以使用“全民健身”概念为主,也可以在某些约定俗成的场合继续使用“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等概念。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便于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与学术交流需要,对外则可以使用“大众体育”这一词汇。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与目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学校体育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现行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根源,已成为影响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最大障碍。必须从根本上彻底修改或取消现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模式。理想的学校体育应该是在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下,学生们自由选择1~2项活动内容进行重点培养提高,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体育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当前,体育研学旅行课程面临目标定位模糊、内容设置单一、实施环节不畅、评价效果欠佳等问题,将“体教融合”理念嵌入体育研学旅行课程有其必要性,其在优化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推进课程实施、检验课程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体教融合”理念下体育研学旅行课程的程式设计,提出在课程目标上进行阶段化、差异性设计,课程内容上跨区域打造资源共同体,课程实施上各环节保持规范有序,课程评价上扩展评价主体范围等措施。旨在构建完善的体育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体育有悠久历史,但过去一直没有用“体育”这个词。“体育”一词是外来的,据笔者看到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二十世纪始,是由日本传来的。清末,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日本求学,仅1901~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为数不少。从现有资料看,仅四川一省,当时毕业于日本大森体育学校(又称大森体育会)的就有10几人。他们回国后带来了“体育”这个词。在我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光绪30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一、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此;……”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了“体育”说:“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我国的留日学生回国后,不仅带来了“体育”这个词,并且还创办了许多体育学校和团  相似文献   

15.
摘要:近现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从无到有、由零碎到系统,体育课程建设始终存在国际性(西方化)和民族性(传统体育)两条基本路线。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国际性和民族性两个视角分析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学校体育课程的形成与“体操”盛行;武术成为学校体育课程合法内容与西化程度逐渐提高;传统体育几无建树与国际化建设几经波折;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进一步受到重视与国际性建设主导地位形成。对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环境等的分析发现:我国体育课程的国际性与民族性发展呈现出“非同步性”、“社会依赖性”、“差异性”、“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统一”以及“科学性与非科学性同在”六方面演进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迈入了新的时代,优化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逐渐凸显。在挖掘“健康中国2030”战略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传统学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以“健康中国2030”为契机,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方略。  相似文献   

17.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提出的:"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为依据,借鉴国内外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理论,对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体操舞蹈”已为体育学院普修女生特设的一门必修课,并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体操舞蹈课程,经过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充实,现已成为对体育专业学生实用价值颇大的课程,其课程的开设对体育专业学生基本能力新需求,而体操舞蹈课程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体育史学界,一般认为: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开始于洋务运动,成形于戊戍变法,推广于“自强新政”。这个估价应该说是基本正确的。但是,在作这个估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洋务运动所引进的近代体育主要是兵式体操一类,而正规的田径、球类等活动则首先是在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中开展起来的。当然,这两者之间也稍有区别:基督教青年会侧重于社会体育方面,教会学校则开了近代学校体育的先河。可见,  相似文献   

20.
从体育史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操”与“体育”这两个词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考证,对它们的概念、含义及功能的变化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