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作为研究对象,从艺术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自身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艺术特征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探析。研究认为:武术技术技法是构成中国武术形式与内容的要素,其因自身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构成了中国武术的“程式”,而由武术技术技法组成的武术套路,则成为了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表现形式。通过“提纯”与“美饰”的艺术表现方法,以及以“虚拟”显“真实”的艺术表达方式,武术拳家们对武术技术技法和武术套路进行了“程式化”操作,实现了对中国武术的艺术化处理,赋予了其艺术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法、逻辑法,从文化层次论和文化史观的视角对“女排精神”的产生条件和时代任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女排精神”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是“女排精神”产生的根本途径;“女排精神”诞生的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社会诟病的抗议精神;“女排精神”伴随着女排的胜利给予人们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理由。“女排精神”的弘扬应注重“践行”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两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3.
荀子的“先王”指伏羲、尧、舜等上古有为帝王。“法先王”是针对当时反对法古的观点提出来的,它效法的是“先王之道、仁义之统”;“后王”是指夏、商、周三代圣王。“法后王”即效法夏、商、周三代的具体制度,但又偏重于周代的政治制度。荀子极力主张既“法先王”又“法后王”的大儒思想,肯定“法后王”的雅儒思想,批评“略法先王”的俗儒思想。同时荀子不但法古,而且也肯定霸道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体育哲学中对身体问题在逐渐展开和深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质疑当前体育哲学中的身体研究开始,致力于在体育哲学的身体研究实现从“身体”到“身体运动”的概念转变,实现研究视角的转变:首先在语义侧重点上实现从“身体”到“身体运动”的转变;其次引入斯宾格勒的“时间”“空间”在辩证向度和历史向度对“身体运动”与“肉体运动”进行区别分析,既体现了两者之间在认识论层面上存在的主客观辩证关系,也挖掘了两者在人类理智发展史层面上存在的历史递进关系。最后实现在“身体运动”概念下体育哲学身体研究的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再思考。以期在哲学、史学乃至人类学层面上的进行通力合作,化解由于体育与哲学之间的隔阂所带来的困境,致力于在身体问题导向下形成讨论的新论域。  相似文献   

5.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国家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为引领,对“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先行官身份、机遇、挑战和先行路径进行了系统思考。研究认为:国家“走出去”战略推动了中国武术文化海外交流与合作模式有效构建,“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武术文化国外认同效益的持续发力增添了新型动力源,中国武术文化彰显助推“一带一路”战略有序实施先行官身份同时,既面临有序做大海外市场、促进中国武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中国武术文化自身创新能力等机遇,又面临“共性文化”缺失引发的中国武术文化在地化传播受阻、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沿线区域武术话语体系失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术文化协调发展支持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构筑共性文化,找寻武术文化交流合作切入点,健全武术文化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机制是凸现新时期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武术文化,人类共享”理念的先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其当时的发展受到“总体性社会”的制约。“个体化社会”的到来,打破了“总体性社会”的束缚与控制,个体的崛起对群体意识、集体利益产生了影响,对中国武术的门派延承,家族、师徒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总体性”到“个体化”的社会转型视角,客观分析中国武术当下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认为:“个体化社会”的到来,打破了“总体性社会”的束缚,使武术的发展脱离了国家控制的单一发展模式,转向了多元的发展方向。然而,逐步发展的“个体化社会”的某些基质却打破了中国武术生成与发展的文化场域,削弱了其家族、师徒传承方式;动摇了武术门派存在与延承的社会基础。但是,新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使得个体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对武术处于一种健身、休闲的消费行为,又可满足中国武术再度勃发的客观要求和主观观望。  相似文献   

7.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当代我国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应试化、教育体制的权利化、社会教育的商业化,以及家庭教育的以自我为中心化、过度溺爱化等现象,说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出现了问题。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实效,以“文武兼修”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对“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起源、传承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史学梳理,阐述了“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论证了“重文轻武”或“重武轻文”思想的危害,阐释了“文武兼修”对当代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各历史朝代,提倡“文武兼修”目的在于加强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需进行体育锻炼,以强身健体和砥砺精神,两者相互促进。“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杰出人才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中国教育需要加强“文武兼修”的教育实践,只有智育和体育的共同发展,才能顺利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和健康中国战略,根本改变因片面教育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由于受到视觉文化时代感性审美的影响,当代武术出现了极端化的发展倾向。为了更好地促进当代武术的发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传统与时尚”“技击与艺术”“文化与物化”等多维二元关系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只有坚持武术的传统并且使之与时代特征相融合才能体现出武术传统的与时俱进性,才能被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只有抓住武术的技击本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化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满足全球不同地域异质文化受众的审美需求;只有认同武术的文化价值并且积极的通过“物化”方式进行全球化传播才能将武术发扬光大,才能增强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以“大武术观”的理念视野,对武术的继承与创新或曰武术的“变”“常”问题的理性探讨,为武术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提出在田径运动中发展少年儿童基础运动能力的有效办法—— “游戏式训练法”, 并对该法的基本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以形写神”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审美评价标准等文艺理论问题,约略追溯“形似”与“神似”这对术语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一下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对艺术的真实性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摘要:隔网对抗项目战术行为观察和评估指标选取普遍以“1分”为单位,忽略了隔网项目计分体系的分层结构和时序特征,加之一场比赛分数有限,因此出现了分与分之间的区分不够明显,比赛中技战术的细微差别难以评价等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隔网项目计分体系特征进行梳理,并对评价单位加以提炼,经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提出“1分球竞技效率值”的概念和推导公式。“1分球竞技效率值”是指在对隔网项目进行比赛分析评价时,所选择的最小评价单位,通过一分球的竞技效率值可以把技术评价与比赛获胜之间构建关联。一分球竞技效率值推导公式充分体现了隔网项目计分体系的分层结构和时序特征。经过对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项目的回归检验,得出:一分球竞技效率值的提出,增加了分与分的区分度,从而能够确保比赛的评价体系的完整性,使技战术的评估更加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12.
摘要:社会转型中运动员发展的“单位”空间被日益挤压,使学训矛盾突破“单位”限制成为行业化的社会矛盾。为此,主要采用制度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以单位体制转型为视角系统的辨识了学训矛盾生成的制度机制,批判了学训矛盾的泛“单位”化认识。研究认为:在单位体制转型期中,运动员的发展已脱离原有单位体制的资源供给,形成了多元主体与多元制度共存的培养体系,而学训矛盾成为这一多元培养体系的关键问题和发展动力;学训矛盾正是在单位体制转型过程中发生了制度性激化与演化,形成新的态势,使运动员的发展具有复杂的制度性风险机制;以此为基础,从运动员发展需要出发,论证了创建学训制度的价值内涵,并在其中阐述了学训制度促使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变迁方式。目的在于,打破人们对学训矛盾认识的“单位”壁垒及其化解的合理化困境,转换到基于运动员个体发展的“学训制度”的化解策略上来。  相似文献   

13.
摘要:公众认同、制度创新与体育产业发展存在深层次的关系,“公众认同”会激发体育产业发展对制度创新的重视,从而由认同形成推动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以文献资料法、制度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制度创新与“公众认同”的内涵,“公众认同”对体育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的有效作用及构建“公众认同”推动的重点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公众认同”是制度创新的新思路,“公众认同”包括“观念认同”与“事实认同”,二者的组合是体育产业发展所需制度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实践驱动力;通过公众的“体育产业知悉”认同、“体育文化”认同及“体育消费”认同能有效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从而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校体育文化教育进行了研究,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文化教育需求,构建了“教师引导”、“实践体验”、“环境熏陶”为一体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认为,“教师引导”能改变单一隐性的高校体育文化传播模式;“实践体验”能改善“知”与“行”脱节状况,“环境熏陶”能将有形与无形教育结合,影响人的思想思维,固化与规范人的行为。研究设计了“体育课堂平台”、“运动竞赛平台”、“人文活动平台”、“校园环境平台”等四类教育平台,力图将“教” “悟”、“用”融入教育环节,为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比英语写作教学中“结果法”与“过程法”的实效,笔者认为“过程法”更符合第二语言 习得规律,理想的教学模式是将“结果法”和“过程法”合二为一的新的范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对“挠羊赛”的发展与保护进行研究.发现当前“挠羊赛”竞技性降低、群众化减弱、观赏性较差、市场化不足、科研力量薄弱,“挠羊赛”的保护与发展陷入较大的困境之中.认为,应当通过挖掘、收集、整理“挠羊赛”的图文影像资料,加强“挠羊”传承人的保护与合作,利用运动捕捉技术对“挠羊赛”进行保护,实现对该项目更有效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健康中国”引领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在“健康中国”发展建设背景下,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体育消费成为热点;体育投资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健康领域更加广泛,人才需求更加多元。这些给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成为必然。在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内涵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就业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路径,为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毕业证”制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体育毕业证”制度在应对青少年网瘾问题上可以大有作为,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形成方面具有自身特色,可以使学校体育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能提高体育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可以有效地规避“考试体育”现象的出现,是体育课必要的补充,“体育毕业证”制度视域下的强度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建议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实施“体育毕业证”制度。  相似文献   

19.
“静电计”与“电压表”尽管构造原理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差异很大,但是由于都可以用来测电路中的电压,学生往往对它们混淆不清,从而在解题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尤其是“静电计”与“电压表”在同一电路中同时出现时,学生更是无所适从。为此,笔者撰写本文,例析一下二者间的差异,还“静电计”与“电压表”一个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文武合一”是武术传承的理想追求,近年来学校武术“淡化套路、突出应用”“优化套路、强调应用”“打练并进、术道融合”等教改理念都是在追求“文武合一”中对武术本质“击”与“舞”的改版性重论.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历史视角对武术本质进行分析认为:“击”“舞”一体是武术传承与创新的实质与依据,以“刻意练习”为语系的“击”与以“NLP教练技术”为语系的“舞”两套编码训练系统的合一形成武术技术传承与品质培养的教育指向.与以往重“技术教学”的教改理念不同,2013年学校武术教育联盟提出的“打练并进”教改理念是武术“击”“舞”一体、重“教育”传承的回归.学校武术只有实施散打兼顾套路、套路兼顾散打的教改模式、采取与时俱进的“刻意练习”与“NLP教练技术”教育技术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打练并进”教学目标与“文武合一”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