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它不仅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更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教学应立足于当前教学现状,从各种课程教学方法入手,深入挖掘教材中古诗文的丰富内涵,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创设语文课堂的文化教学情景,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并将古诗文的人文精神注入写作教学,从而探寻在职业教学中古诗文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每首古诗中丰富多彩的意象、多样的写作手法、巧妙的结构布局以及凝练简洁的语言,都是习作表达中的重要素材。但笔者在一线工作中发现,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背诵积累大量古诗文,但另一方面对古诗词的运用与表达却很少提出要求。因此,本文将古诗文与随文练笔进行有效融合,以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渔歌子》研讨课例为抓手展开阐述,寻求随文练笔的“点”,让学生在积累古诗文素材的基础上学会表达运用,并获得民族认同感、自豪感。  相似文献   

3.
写作教学是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翼。而在现实中学生似乎“无米下锅”,因此,将写作内容、写作 知识、写作技能分解成“点”,再将点由浅到深,形成一条线,在写作中称为“格”。将“分格”训练用于写作教学中,势 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往往偏重于以应试为基础的模式化模仿写作训练,从而导致了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缺失.而创新是写作的灵魂,是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改进传统写作训练模式,采取自由写作训练、“求异”写作训练和“一题多练”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高中外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而写作教学在初高中教学衔接中又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结合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和注重过程性写作教学的理论,要克服这一难点,教师应首先掌握高中全套教材中写作训练的要求,确定高一时写作教学的起点;其次,应将听、说、读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再次,是抓阅读量和多关注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中学写作教学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思考生活,这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为此,可以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写随笔,写“放胆文”,然后再进行审题列纲、谋篇布局等写作技能训练,构建独立的、完整的、可供操作的写作训练体系,并且建立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评价体系,将写作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三个“面向”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素质教育这条科学、正确的教学之路。只有搞好素质教育,教育事业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古往今来,无论“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要从基础抓起。而语文是个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教学的重点,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文教学来说,更是教学难点之所在。所以,“怎样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便成了所有语文教师共同探讨和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通过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和创新与实践,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小小的经验。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指导和训练,促使其逐步提高。一、鼓励法针对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兴趣不浓等情况,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提高其写作能力。所以我们可以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而又很简单的题目以唤起学生写作兴趣,使其能凭借自身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到写作中,鼓励他们说出想说的话,写出想写的事,激起他们写作欲望,培养其成就感,从而树立“我能写好”的信心。如作文课上我问:“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几乎都能回答出有时是圆的,有时是缺的等等。于是我再问:...  相似文献   

8.
在写作课教学中,常听到学生发这样的感慨。“学了理论反倒不会写作文了”,“左手翻理论,右手写作文,约束得人写不出好文章”。还有的学生认为“写作理论对写作实践无指导作用,背会了理论是为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古诗文学习的主要障碍则是词汇,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词义,也就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高杰 《阅读》2024,(7):20-22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单元习作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本文重点探讨习作教学中依托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明确习作内容,厘清“写什么”;优化知识结构,明晰“怎么写”;开展互动评价,探讨“写得怎么样”,让习作既有意义也有意思,为教师提升习作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