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职学生的来源基本上是初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语文素质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调查入手,多方探讨,努力摸清学生胃口,从思想态度、因材施教、激发兴趣、社会实践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使学生接受整体的语文训练,以期达到优化语文教育目的,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主学习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在语文教育中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途径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尤其是农村学校,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和学生语文学习广泛而丰富多样的需求。可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将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新和完善语文课程观念,将是势所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课程的理解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这种观念现在已经不能适应语文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对语文学习丰富多样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利用语文课内课外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必将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一、语文课…  相似文献   

5.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对建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语文课改的实践者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构筑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六盘水实施新课程改革已近十年,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校的大力推动下,语文新课改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通过调查发现:语文新课改模式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也存在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相对较忽视某些基础知识的学习、素质教育不能全面根本性地实施、因教学资源贫乏而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塑造民族灵魂的一门学科,职教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人们对教育的期望日益功利化、实用化的今天,职教语文教学举步维艰,岌岌可危。如何才能走出困境?笔者认为,只有集思广益,开拓多条渠道、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内驱力),才能改变职教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将影视欣赏与职教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就是其中之一种方法。本文对职教语文教学的现状、影视欣赏与职教语文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些粗浅的探讨,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工具性、交际性和思想性等特点十分凸显,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优化阅读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关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去反复…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上,只有内隐学习占主导地位,外显学习协同作用,才能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还基本上局限于手中有限的教材资源,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这已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对语文学习广泛性及多样性的需要,不能实现"大语文教学观"。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二、课程资源三要素:教材+教师+学生1.在当今多元化的的教学背景下,教材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语文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只有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语文素质教育,才是成功的语文素质教育,才能适应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为祖国的腾飞提供用之不竭的高素质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主要介绍笔者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有效提高自主学习的策略,一方面是教师需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内容、活动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的干预;另一方面着重介绍了有效提升自主学习的方法:分组教学法、角色互换法、问题中心学习法以及情景体验法。主要针对实施有效自主学习策略进行了效果评价,评价认为初三语文实施有效自主学习比普通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语文研究性阅读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掌握学习规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课前研读预习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效率,强调的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所以,重视课前研读预习学习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标准的内核,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5.
中职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现今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很多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材内容呆板、知识点针对性不强等,都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创建更好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投入语文学习中;要不断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总结教学经验,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对策;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其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下,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对于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诗词是我国前人学者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粹,其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人文价值,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健全人格以及陶冶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与素质教育改革相契合。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中,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影响十分深远,语文教育除了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提升审美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情感元素,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显得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多层次的人文熏陶,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文就古诗词教学中情感教学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来寻求对策,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量阅读对于语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学生很少阅读课外书,产生这种令人堪忧的状况,与家庭文化熏陶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学校语文教学模式及社会环境有关.语文教学必须改革创新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力和效力,造就大胆创造的人.  相似文献   

18.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教会学生识字、读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阅读作为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信息采集与认知世界的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阅读教育.基于初等教育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成因,并提出...  相似文献   

19.
“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研读有别于传统语文学习中的接受式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和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通过充分的自读,主动地探索研究,积极地发现与解决问题。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为了让高职学生适应社会进步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社会人”和“职业人”,笔者认为,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研读学习,这有助于高职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助于培养高职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只有首先了解并协调好师生课堂心理,才能很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教师课堂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