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学校体育生命安全的视角,通过解读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论述了学校体育具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健康、认识生命,发展和保持学生生命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特征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等价值功能;学校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理念和教学内容上都具有相融性,在体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合在体育课程中,主动承担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从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现状出发,论述了学校体育对生命存在、生命安全、生命维护、生命发展的"源本性、应急性、生活化、健康性"诉求;提出了学校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组织管理机制、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等方面有机契合的措施,阐明学生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危机考验下,学校生命安全与生存发展必须作为学生首要素质的基本体育活动能力发展,构建置身生存全部,面向生活细节,体验健康人生的生活化、情境化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摘要:生命安全教育是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现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体育的本源为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从生命安全教育的视角审视体育产生过程和体育起源学说。旨在探索原始体育的价值取向和隐性功能,进而分析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本源地位和作用,阐释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品性,体现个体生命发展的安全需求,以期回归体育教育的本真。其研究价值在于为学校体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论:体育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带有明显的生存技能及安全教育特征;生命安全教育是体育的本源要素;进入21世纪的现代文明社会,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梳理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指出该领域存在的理论化、教条化、零散化和形式化等问题;在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本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以学校体育为平台,促进运动教育、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融合,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及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5.
寄宿制学校一般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随着人们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视,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筑阳光心态,加强“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教育研究和管理中,将不断探索全封闭式管理下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体育文化在现代教育、生活、工作中影响力度的不断加大,体能、健康、绿色、生命化等开始成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是如何在大学体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如何在融入的过程中,应对并解决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类威胁生命安全的隐患,如何保障大学体育健康化教学改革的质量和进程等,却是目前生命教育理念与大学体育教学理念碰撞并实践尝试应用中,尤其需要预先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文中尝试分析生命教育对大学体育健康化教育改革的影响以及启示。  相似文献   

7.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马克思主义人学存在论作为理论依据,探讨学校体育与人之存在的哲学向度,建立面向生存境况的体育观念,并使学生获得永恒的体育关怀。学校体育追求学生的健康体魄、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体育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是指向人类生命健康、活跃和勇敢的教育活动,它所营造地是生命的狂欢,而不是身体的束缚。人类主体的探索求知,身体技能的动感体验,生命活力的极限挑战,是学校体育的教育责任和本质诉求。在身体实践的技艺中,探讨学校体育的存在根基,学生在体育中感受生命的教育关怀;在生命培育的教学中,审视学校体育的人学归宿,学生在体育中获得生命的意义追求;在体育存在的占有中,考察学校体育的生命境况,学生在体育中走向生命的完整自由。学校体育是人生命知识的教育形态,是人主体生成----的时空场域,是生存境界中自我实现的自由之路。人学存在论是学校体育的理论路向。  相似文献   

8.
学校应重视开展关于学生应急避险的生命安全教育,将学校体育教学与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相结合,构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模式,寓应急避险能力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以培养学生在险境中的应对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由此提出"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的概念,并探讨了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的构成要素以及培养途径等。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如何应对疫情是学校体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认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学校体育具有重要价值: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激活家庭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维系国民体质健康的重要基石;是科学防控新冠疫情的辅助手段。学校体育要发挥特殊使命:重视生命安全价值,为生命安全护航;立足健康本位价值,为全民健康助力;延展医疗辅助价值,为体医融合赋能。学校体育要积极践行担当:完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居家体育学习质量;开发疫情体育课程,实行疫情体育长期教育机制;发挥体育教师力量,助力推动国民体质健康促进;发挥体育科研优势,服务国家科学防控疫情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生命安全教育纳入学校体育之中,需要构建完整的目标体系来适应体育课程的实施。生命安全教育领域目标涉及认知、技能和体能等几个方面,同时6个水平层次的划分更有助于防预性技能目标、应急性技能目标、生发性技能目标的有效实施,能够为生命安全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和常态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文章分析了“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种种反映,提出体育教育应突出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主体性,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制定合理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高校体育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生存教育及其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体育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思想以及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都要求学校体育融入生存教育理念。为了在学校体育中贯彻生存教育理念,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二者各有优势,并存在明显的互补性。我们把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连续性、灵活性和学校教育的团队性、系统性、专业性结合起来,以便优势互补、发挥二者的最佳效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献研究与分析,对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学校体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所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的不良影响早已被社会各界所认识。然而,学校体育也存在应试教育的误区,表现为大中小学的普通体育课均以竞技运动成绩为教学和考核的主要依据,以运动素质代替身心素质。体育专业的师生所推崇的是运动技艺方面的一专或多能,对运动健身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甚少,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对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探讨,并在理论上就其发展趋势和对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基本特征的研究,发现该模式与我国正在推广的校园足球总体规划,在目标及要求上有许多的契合之处.结合当前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校园足球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提高足球技战术,能培养学生的足球比赛意识和实战能力,更好理解足球文化,为校园足球的改革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摘要:研究目的首先就在于明确学校体育的美育价值与美育使命,促进当代学校体育的价值转型,从而有效落实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研究发现:学校体育与美育具有内在价值关联性,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当前乃至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审美品格;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学校体育具有以“美”育人的实践诉求与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人体之美与运动之美、塑造人格之美与精神之美、促进个体的身心自由和谐与全面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简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简论了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工作的关系,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与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向的关系,分析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学校体育新的质量要求。结果认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需要学校体育多种模式并存的格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必将促进学校体育内部的整体改革;在学校体育中需处理好“减负”与“加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初中是人生教育的关键时期 ,学校应是德育的主阵地 ;在德育的创新工作中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及培养师德是关键 ,同时还应发挥好社区共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进程,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观念更新的加快,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长沙个别职业学校、高职院校等的实际调查以及过去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在当前形式下职业院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工作体系,并应突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其实施的目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