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基于学校体育生命安全的视角,通过解读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论述了学校体育具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健康、认识生命,发展和保持学生生命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特征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等价值功能;学校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理念和教学内容上都具有相融性,在体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合在体育课程中,主动承担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更是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由于学校体育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目的具有相似性、作用也具有统一性,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实施安全教育十分可行。希望达到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学会保护生命的技能、确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提高保护生命的能力等目的,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学校体育中实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学校应重视开展关于学生应急避险的生命安全教育,将学校体育教学与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相结合,构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模式,寓应急避险能力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以培养学生在险境中的应对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由此提出"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的概念,并探讨了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的构成要素以及培养途径等。  相似文献   

4.
摘要:生命安全教育是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现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体育的本源为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从生命安全教育的视角审视体育产生过程和体育起源学说。旨在探索原始体育的价值取向和隐性功能,进而分析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本源地位和作用,阐释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品性,体现个体生命发展的安全需求,以期回归体育教育的本真。其研究价值在于为学校体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论:体育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带有明显的生存技能及安全教育特征;生命安全教育是体育的本源要素;进入21世纪的现代文明社会,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马克思主义人学存在论作为理论依据,探讨学校体育与人之存在的哲学向度,建立面向生存境况的体育观念,并使学生获得永恒的体育关怀。学校体育追求学生的健康体魄、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体育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是指向人类生命健康、活跃和勇敢的教育活动,它所营造地是生命的狂欢,而不是身体的束缚。人类主体的探索求知,身体技能的动感体验,生命活力的极限挑战,是学校体育的教育责任和本质诉求。在身体实践的技艺中,探讨学校体育的存在根基,学生在体育中感受生命的教育关怀;在生命培育的教学中,审视学校体育的人学归宿,学生在体育中获得生命的意义追求;在体育存在的占有中,考察学校体育的生命境况,学生在体育中走向生命的完整自由。学校体育是人生命知识的教育形态,是人主体生成----的时空场域,是生存境界中自我实现的自由之路。人学存在论是学校体育的理论路向。  相似文献   

6.
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中应该同时贯彻生命化教育理念,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是唯一能够在提升学生自然生命质量的基础上,兼顾发展学生精神生命及社会生命的课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体育课程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应该坚持"生命第一"的教育理念,为追加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健康存量服务;为培育大学生的精神生命服务,为大学生创造体育休闲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7.
寄宿制学校一般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随着人们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视,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筑阳光心态,加强“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教育研究和管理中,将不断探索全封闭式管理下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逻辑学视角对学校体育本质与功能进行分析,指出学校体育的本质是"学校教育",学校体育的本质属性是"身体练习性"、"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与"学校教育性",而学校体育的功能是学校体育本质属性的现实反映,包含了"健身"、"教育"、"娱乐"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发达国家体育生活化价值观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探讨学校体育生活化实施路径的“四个渗透”,提出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网络体系,帮助学生健康意识、良好生活方式及锻炼习惯的形成,促进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生存教育及其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体育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思想以及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都要求学校体育融入生存教育理念。为了在学校体育中贯彻生存教育理念,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认知的调查,提出要把学生放到第一位,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做到取长补短,给大学体育课程以正确的定位,把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将体育真正融人大学生们的生活中去。要让学生得到体育锻炼的同时,更加了解体育的历史、体育的文化、体育的价值,充分挖掘大学生们潜在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就要加强传承体育文化,培养他们终身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其开展要依据生命体本身所具有的个性、多样性、自主性,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生命体的创新性和潜力等素质。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将生命教育逐步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不同生命体的个性发展,实现体育课程从"健康第一"向"生命为本"的逐步升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美国大中小学、学前机构的观察和访问,厘清了美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和运行经验,利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专家访谈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等对美国学校体育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美国学校体育的概况及经验主要包括美国体育课程目标科学;体育技能传授循序渐进;体育项目众多,以兴趣为导,以游戏为主线;注重联盟间的竞赛与竞争;体育特长生与体育俱乐部发达;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高度融合与发展。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意见和建议,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优化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增加体育项目种类,科学设计分项分区的联盟赛事,积极倡导俱乐部建设,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体育活动中并与社区体育紧密结合,大力建设体育项目传统学校,注重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各级学校体育的改革与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当前,学校体育面临着体育课程各学段相脱节、学校体育资源供给的非均衡性、课外体育活动实施形式主义倾向性等短板,已经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以上短板,实现小学、中学、大学体育课程整体设计;破解学校体育资源供需错位困境;促成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宾夕法尼亚州和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广泛,重视个体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各级学校体育课程衔接;提出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要提高衔接性、体育课程设置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残疾人体育、充分利用体制优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构建完整体育活动圈等建议。以期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体育教师必须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应地培养并提高自身的能力。本文在阐述新课程标准概要和对中学体育教师的一些能力要求的前提下,着重讨论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更注重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体育健身与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体育课程研究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还是"运动技能教学",一直是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争论的问题。为解决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中国学校体育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说,包括"2-1=1"策略的"体质教育论"、"1+1=2"策略的"课课练"、"2-1=2"策略的"运动技术健身论"及"1+X=?"策略的"健康教育论"。上述理论假说在不同年代的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中各有侧重,各有缺陷。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应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增强体质"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重点,还应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为使中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能增强学生体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以精准监测、精准分析、精准干预的"体质提升三精准"作为体育课程的增强体质导向;2)开发有效的、有趣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游戏";3)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4)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5)强化"学科融合""课内外结合"及"家校结合"。  相似文献   

18.
摘要: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是课程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有力手段。本文借助于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我国中考改革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梳理和探究。中考体育改革,将会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优势和阻力,其优势表现在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体育课程地位的提升,加强体育师资的建设,加速体育评价的转型等,其阻力表现在:可能形成体育学科的“应试教育”,体育考试中素质项目和技能项目的比例失衡,体育学习长期效益无法实现,体育学科特殊性和考试公平性难以体现等,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政策解读,加强体育课程、场地设施资源建设,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弱势群体保护机制,规范组织工作,以及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我国高中体育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状况的研究、分析,从如何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将纵向体育的发展与横向的教育教学相关元素整合思考,推动高中体育工作的发展,探寻、构建全新、高效、多维的高中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营造学校、教师、学生三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