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的证券市场具有融通资金、配置资源、投资、实现企业转制等多种功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帮助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拓宽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股权分置,使证券市场的功能定位出现偏差,重融资功能而轻投资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已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将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必要性,从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体育产业主体迅速成长、有利于为2008北京奥运会筹措资金、有利于重新构建体育产业融资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组建形式、募集方式、营运框架、投资原则等核心问题,力图探索和拓展新的体育产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必要性,从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体育产业主体迅速成长、有利于重新构建体育产业融资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组建形式、募集方式、营运框架、投资原则等核心问题,力图探索和拓展出新的体育产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4.
体育产业融资结构与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融资结构和方式的确定一直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应当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现实可行性,来选择适当的融资结构。现阶段我国体育俱乐部是按股权融资、内部融资和债务融资的顺序进行融资,但随着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职业俱乐部应该以内部融资为主,辅以适当的债务融资,最后再考虑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展我国体育债券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体育债券的性质、发行体育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展我国体育债券构想入手 ,认为发行体育债券是体育产业真正走入市场经济的重要指标和标志之一 ,应该大力提倡 ,同时发行体育债券是体育产业重要的融资渠道 ,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精神出发,对我国体育产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做好资产重组,走证券化之路;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健全法律法规,培养专业人才;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介入。旨在早日形成我国体育产业融资主体和渠道多元化的格局,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是针对未上市体育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是体育产业领域投融资体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鲜产物。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理论、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时间尚短,相关立法和运作环境不成熟,与国内其它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我国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运作上应主要围绕健全法律体系、拓宽资金渠道、给与税收优惠、培养职业人才和完善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规模较小,资金缺乏稳定来源,投资渠道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法制不健全,政府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缺乏高效率的信息交流机制,难以形成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与体育企业或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建议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建立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运作机制、开通多元化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资金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融资结构理论中的融资定律认为 :企业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 ,外源融资应首选举债 ,然后才是发行股票。而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时 ,看到的却是上市公司融资中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偏好。这种偏好的形成与上市公司融资制度、融资成本以及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对上市公司资本的使用效率、公司治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以及国家的宏观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只有通过从根本上加强宏观制度建设 ,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以及大力发展和完善公司债券市场才能矫正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自1981年我国发行国库券以来、我国证券市场迅速成长,在促进国家财政平衡,改变企业融资方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培育人民群众的投资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尚属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试图提出一个证券市场运行分析的基本框架,以对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水平进行总体测度,并提出相应的证券市场成长促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构建我国体育融资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纵观各国体育经费的来源模式,在不同体育管理体制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拨款型、筹款型与结合型.现阶段我国宜采取结合型的模式.具体分析我国的体育资金来源,从管理体系上可分为国家体育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和运动员自身三个层次;主体构成有政府、企业、机构投资者和投资银行以及体育消费者等;在融资模式上有直接的资金供应、资本市场融资和体育博彩融资等.构建与完善我国体育融资体系应强化体育资金管理体系,拓展体育融资渠道,特别是要挖掘新的资金来源,政府还在政策及法律上予以支持,加强体育产业化的宣传,增强人们体育消费的观念以及开拓社会捐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产业中的投融资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和比较的方法,对过去我国的体育产业中的投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阐述了我国现在及将来的若干种投融资体系。我国的体育产业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各种投融资方式的现实可行性,来选择适当的投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彩票的投融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体育彩票投融资特点及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现状和体育彩票业在投融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体育彩票投融资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体育产业作为未来我国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提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体育产品品牌化、体育企业集团化、体育设备智能化、体育产业国际化、体育产业网络化.通过对体育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体育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主要包括:加快对体育产业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实施人才倍增计划、加强体育产业与科技创新相融合.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产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与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产业治理存在传统政府治理、市场主导型治理、体育行业协会治理、体育企业或集团自我控制治理等多种治理模式,每种模式都有优点,也存在诸多缺点。本文提出新时期我国的体育产业治理的三种模式选择,并指出多元化协同模式为其最佳,即政府、市场和以体育行业协会、体育中介为主的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等多元因素相互协同起作用的模式,并通过体育产业多元化协同治理与传统的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的比较指出了体育行业协会在多元化协同治理中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案例解析等研究方法,对区块链技术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融资模式中的应用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战略的重要环节,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元素,但限于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结构单一、专业担保机构不足等问题仍非常突出。近年来,伴随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手段,也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融资提供了业务创新基础。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含义和主要特征进行介绍,阐释了区块链融资模型的基本构架及操作流程。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共识机制、时间戳记等特征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融资模式中的应用具备较多优势,如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可靠,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等。最后,针对区块链技术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企业融资案例中的应用过程展开理论分析,并提出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实证等方法,就我国体育产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运作的现状及发展作出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已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A股上市中已有多家体育产业公司,已形成独特的体育产业概念的板块;有一批公司在香港联交所、纳斯达克、新加坡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目前在A股市场中涉及经营体育产业的公司数量逐渐增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二级市场中表现突出。这些体育产业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发展,融得了更多的发展资金;规范了管理;扩大了规模;增强了效率,提升了盈利水平;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产业战略转型升级打好了基础,是我国体育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