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归纳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民俗体育的历史变迁过程与现实发展路径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经过了与民俗文化同样的现代化演进过程;民俗体育的变迁经历了从"日常生活"到"农村生活",到"历史遗留物"再到"复兴回归"的发展过程。在目前的文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民俗体育主要呈现出"文化遗产化"和"文化产业化"两种现实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徽商与皖南民俗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归纳等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皖南民俗体育历史演变及与徽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徽商的崛起有力推动了皖南民俗体育的繁荣与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变迁是皖南民俗体育繁荣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历史比较法,以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视角,以潍坊风筝的历史文化生态变迁为例,对民俗体育在旅游开发中对“家园生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社会结构变迁中“家园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民俗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民俗旅游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究了生活方式变迁对安徽民俗体育发展的影响。发现:虽然安徽农村地区民众的民俗体育的参与情况、认知态度和传承意愿都比较好,但是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依然对民俗体育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分析安徽民俗体育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安徽民俗体育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契机,积极走进社区,融入学校,借助旅游业来发展和传承。并对民俗体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民俗体育的扩布现象,并分析了影响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原因。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民俗体育文化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特性是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动因;民俗体育的扩布性现象也正是民俗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的一种表现,体现了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对民俗体育扩布现象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域性民俗体育的原生态传承是保护与发展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地域性民俗体育及原生态的界定,在分析地域性"原生态"民俗体育的特点及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地域性民俗体育"原生态"传承的路径选择。通过利用地域性民俗体育文化的"造乡运动"、民俗体育"文化生态"的活态保护、地域性民俗体育原生态发展的"去模式化"及提高对原生态民俗体育的文化认同等措施,以促进地域性民俗体育的原生态传承。  相似文献   

7.
蜀文化孕育下的成都民俗体育有其鲜明、独特的文化品格。在史料研读的基础上,从历史变迁及其演进过程的视角,对成都民俗体育所承载的蜀文化内涵及精神价值进行分析与阐释,揭示成都民俗体育具有"亲近自然、包容并蓄、浪漫趋新"等蜀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了探索影响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问题的主要社会根源,并探讨解决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问题的对策,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乡土社会西方化与城市化消解了民俗体育的生存土壤;2)政府全面主导“送体育下乡”挤占了民俗体育的传承空间。本研究对解决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问题提出来了以下对策:1)政府主导政策研制与路径选择,解决发展中不够的问题,为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提供条件与空间;2)促进文化主体价值观念转变,提高文化自觉与自信,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条道路”,为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提供生存土壤;3)加强基层文化传承模式创新,构建“健身联体+全科体育指导员”传承模式,解决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不和的问题,实现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协调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农村全民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契机。以民俗学、社会学、体育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以山西省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为背景,归纳总结了山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联动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联动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的科学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学视角,对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我国民俗体育从活动方式到文化内涵都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民族性、传统性和文化性特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俗体育将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民俗学、社会学、体育史学视角对山东地区民俗体育形成的农耕文化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山东地区民俗体育的起源、活动方式等都带有很明显的农耕文化痕迹,表现出世代相袭的传承性,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对山东民俗体育未来的走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是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需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现代文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当中,使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地域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变化使“活态”的民俗体育失去了孕育、滋养它的土壤,使其趋向于现代化,缺乏民俗体育自身的“本土化”风格特性,同时也使常年依附于形式背后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意识、精神内涵以及民族图腾等民俗特征也随之逐渐消亡。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演变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当今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演变与发展的规律。研究认为:1)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演变的因素主要是:职业性质的转变、活动区域的减少、功能性被取代、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传统节庆淡化的影响;2)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发展:迎合时代所需,确立合理定位、坚守文化内核,赓续民俗文化之基、盘活赛事运营多元主体,打造品牌赛事体系、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推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耦合共生,构建二者互利双赢的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13.
对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途径。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统性、朴素性和注重伦理的特征与当今社会的功利性和宣泄性的需求不一致,民族传统体育实践主体逐渐流失以及西方体育的强势推进等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重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性价值,不断提高民族传统文化自觉,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哺"机制才能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访谈法等对我国唯一海洋民族京族的民族民间体育的起源、分类、特征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认为京族民族民间体育可分为嬉戏娱乐、节庆习俗、比赛竞技三类,并具有亲海性、宗教性、娱乐性的特征.课题根据“四层文化理论”对京族民族民间体育进行分析与研究,科学而准确地把握其的产生、分类和发展方向,促进京族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努力发掘京族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推广民族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民间体育文化是现代体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试图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民间体育进行梳理,对中国民间体育的深层文化意蕴、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提倡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建设意义、中国民间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关系以及当前民间体育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国民间体育文化的研究做一些文化思索.  相似文献   

16.
以"阿细跳月"为例,研究民俗体育在"国家在场"的文化再造中,如何顺应国家话语,重构本族群的文化内涵和调适策略,由文化心理建构实现民俗体育在社会变迁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家在场帮助族群提升理解和接受其他族群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建议通过政策法规、经济补贴、遗产名录、生计方式等形式实现文化传承,探索建构一套适应当前环境的遗产保护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间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还不是很普及,作者调查研究影响潮州中小学开展民间体育的各种因素,并得出初步结论: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师资缺乏;器材设施配备不齐;场地紧缺;信息资源薄弱.据此提出发展对策:应先提高民众对潮汕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认知水平;要加强对地方特色传统项目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应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多渠道开发和利用场地器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民间体育项目进课堂的重要性,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