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升体育消费水平,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立足于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分别考察和分析了英国、美国、日本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和英国、美国、日本三国居民体育消费状况相比,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和水平均较低.营造健全的体育环境和浓厚的体育氛围,积极提升体育人口并引导体育消费,创新体育产品与服务是提高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对我国大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为21世纪体育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提供示范和参考;为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提供一些有利的措施,引导居民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我国体育社会化改革为研究对象,在对建国以来我国体育社会化发展的历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反思了我国体育社会化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原因,从而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的精神提出针对体育社会化改革出路的思考,力求推动体育社会化改革研究进一步深化发展,提出路径有:1)树立“体育文化本位”发展思路,转变大众体育消费理念;2)深化体育体制改革,设计新的发展战略构架体系;3)深化职业体育改革,建立职业体育联盟制发展机制;4)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5)加强体育市场法制化建设,促进体育公平公开发展。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对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水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旨在为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提供示范和参考;为提高成都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提供一些有利的措施,引导居民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合理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消费在人民持生活消费结构中占据的比重日趋提高。目前,探讨体育消费的合理发展,不仅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对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合理化的基本标志;现阶段我国体育消费的主要问题;我国体育消费合理化发展的主要对策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体育体制也正在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笔者就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及其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VAR模型分析法,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存在相互推动的关系;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总量的提升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最后,从改善体育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培养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等方面提出促进建议,以提高体育消费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一大主要消费群体。本文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述,并提出提高和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意识,推动我国体育市场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带建设与城市体育文化繁荣有共生共荣关系.文章从理论层面证明了城市经济和城市体育文化的关系,对我国城市带建设与城市体育文化共生的影响因素做出探讨,提出城市带建设与城市体育文化共同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认为:1)避免"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将城市带的运动资源分散和共享;2)利用互联网影响打造独特的城市体育文化和城市体育形象;3)加强城市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扩大赛事影响;4)打造特色体育城市文化,避免城市带间的同质化竞争等措施实现我国城市带建设与城市体育文化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体育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建设体育强国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体育强国其关键在于形成一个结构优良、运行高效的体育资源整合、利用、转换机制,能够实现体育资源较高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当前我国体育领域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因素对于体育强国的建设造成阻滞;建设体育强国,其战略重点在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调整与优化体育发展的自身结构、支撑结构与区域结构。通过调整与优化体育发展结构,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协调体育关系,提高体育资源的转换效率与效益,维护体育的良性运行,从而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研究海淀区城市居民家庭的体育消费构成 ,得出如下结论 :海淀区居民家庭年均体育消费总量为 16 6 0元 ;其中体育实物消费占体育消费总量的 47.75 % ,体育劳务消费占 30 .35 % ,体育信息消费占19.6 1% ;家庭体育消费总量与家庭总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低 ,体育消费支出落后于家庭收入的增加 ;海淀区城市居民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依次为乒乓球、跳舞、旅游、滑冰、足球、羽毛球等等 ,但这些运动项目在体育消费支出上并没有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西宁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以及影响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西宁市城镇居民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实物性体育消费仍占主要地位;制约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收入水平、观念、价格等。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以青海省自身的要素禀赋为依托,建立外向型为主的、集约化的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论符号消费视角中的体育消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消费社会学、消费行为学、符号政治经济学、体育社会学和体育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现代消费社会体育消费符号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说明体育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也具有符号价值、象征价值.如此,人们对体育商品的消费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性:一是消费符号,二是符号的消费.而所有这一切必然导致体育消费的异化:即体育消费的浪费、体育消费从理性消费走向感性消费和体育消费中的炫耀性消费.  相似文献   

14.
体育消费的符号化现象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社会消费现象符号化发展的分析基础上,对于置身其中的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深入的符号价值分析,成为对体育消费市场解构的必然。消费社会中体育消费的结构变革及其发展趋向,使体育物质性与服务性消费市场与消费需求被赋予了深刻的符号价值内涵。而这一符号价值转向在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体育本质价值的缺失。如何使体育产业与全民体育参与的水平能够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导向与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苏北地区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苏北地区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结构和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苏北地区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总体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实物性消费占主要地位,影响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包括居民收入、价格、观念等方面。初步探讨了苏北地区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前景,未来该地区居民体育消费方向。  相似文献   

16.
湘鄂渝黔边区民族传统体育消费与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因所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文化特质的不同呈现出与现代竞技体育的不同特点,笔者概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将消费概念引入传统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和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探讨了促进湘鄂渝黔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体育消费行为理论探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为基础对体育消费行为理论进行探索,首先对将"体育消费"纳入"体育消费行为"研究范畴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概念界定及分类,最后尝试建立起体育消费行为系统动态模型。其研究目的是对体育消费行为理论进行探索,为体育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构建理论支撑,改变现有的体育消费研究缺乏理论支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论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足点,着重分析了刺激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于体育产业与其它行业具有较为密切的产业关联度,因而开拓体育消费可以带动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较小;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总体上将呈上升趋势。这些都表明开拓体育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是可以预期的,但从目前我国体育消费现状来看,期望体育消费在短期能对经济增长作出较大贡献是不现实的,文章提出对目前我国体育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