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讨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随机选取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118名,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干休所老年人、敬老院老年人、非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之间两两差异显著;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70岁以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7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嫉妒心理与幸福感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嫉妒心理的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师范院校女生的幸福感和嫉妒心理之间存在相关,并且各嫉妒心理水平个体所对应的幸福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2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普遍高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初三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低于初一和初二,快乐感、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初中生学生的社会支持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会支持在性别和年级上没差异;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除社会支持各维度与环境满意、消极情感无明显相关外,社会支持中的各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77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初中生:2)心理韧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心理韧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维度及心理健康的抑郁和恐怖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和恐怖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再加入心理韧性后下降。结论: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通过心理韧性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以双性化、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学生为个案,考察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利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CSRI-50),在954名有效被试中甄别出346名双性化、358名未分化被试,采用修订版主观锻炼体验量表、锻炼承诺分量表、锻炼坚持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大学生虽具中高程度的积极幸福感和锻炼承诺、低度的心理困扰和疲劳感,但其锻炼坚持性却不甚理想;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在性别角色类型上存在差异,其中,双性化者的积极幸福感、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显著高于未分化者,并且,疲劳感在观察上低于未分化者;而未分化者的心理困扰显著高于双性化者。②除疲劳感外,积极幸福感对锻炼坚持性正向影响、心理困扰对锻炼坚持性负向影响皆显著;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正向影响显著;在积极幸福感或心理困扰影响锻炼坚持性时,锻炼承诺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在积极幸福感或锻炼承诺影响锻炼坚持性时,以双性化、未分化为个案的性别角色类型具备调节效应。结论:转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丰富正性的锻炼体验,激发认知决策能力,可能是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了检验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对356名大学生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和大学生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在坚韧性人格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压力对坚韧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由此可知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250名心理委员为研究对象,使用基本共情量表(BES)、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GWB)收集数据,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心理委员共情能力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人际交往能力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3)主观幸福感在性别、是否为独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并探讨大学生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科目差异和年级差异均不显著;(2)大学生自尊在家庭来源差异、是否独生差异上显著,其中城市高于农村,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3)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
以天津市、北京市、扬州市、西安市等4个城市,60 - 80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量表测量和数据统计等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体育锻炼在老年人整体自尊与心理幸福感关系中的影响,以期为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体育锻炼的介入,使得整体自尊对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增强,因而体育锻炼在老年人整体自尊与其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区内初中班333名民考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家庭满意度的得分最高,友谊满意度次之,学业满意度的得分最低。除不同生源地的学生自由满意度(.sig<0.1)在90%的置信区间下,存在显著差异,南疆比北疆的自由满意度更高以外,不同性别及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其余各维度上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师大学生为被试,对其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和认真性都和主观幸福惑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外倾性、神经质和宜人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在旅游经济文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共同模塑着少数民族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文章基于对丽江纳西族老年人的访谈,指出旅游经济影响着纳西族老年人的经济幸福感、文化变迁影响着纳西族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文化传播影响着纳西族老年人的文化幸福感、文化猎奇影响着纳西族老年人的旅游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运用自制问卷,对江苏省6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了江苏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和自我满意感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的;(3)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是直接的,而生活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既有直接作用效果,又有充当“中介变量”角色的间接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为提高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整群抽样对江苏省扬州职业大学的1000名学生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做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职生的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应付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与应付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影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付方式和生活事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课外体育活动干预对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针对提高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参考。以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某农村中学留守学生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实验组进行12周课外体育活动干预,对照组正常生活学习,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研究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对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于留守中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运用自制问卷,对江苏省6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自尊和归因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各影响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效果,也有充当"中介变量"角色的间接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选取大学、中学的汉族和维吾尔族10个教学实验班,进行两种不同的动机气氛的教学,以课堂气氛为自变量、Ames的TARGET教学模式为指导,在体育课堂中创设学习气氛和成绩气氛,进行了为期8周的两种课堂气氛的教学实验,考察动机气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出结论:1)学习气氛实验班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成绩气氛实验班;2)学习气氛教学情境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3)成绩气氛教学情境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更大;4)不同动机气氛下,在维族和汉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上不同年级均呈现出变化规律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业余体育活动对于幸福感的影响。述评有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考察体育活动对于幸福感的效益。认为在现代中国,体育活动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效应均须关注;今后的研究内容应包括:体育活动在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构成中是否占有不同的地位;体育活动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体育活动增进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