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会碰到语体障碍的问题,需要我们根据谈话的交际对象、交际功能、交际场合的不同进行语体转换,选择或庄重或幽默或优雅或通俗或简洁或繁丰的语言风格来实现言语交际与表达的得体和准确。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并非直截了当地,而是间接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就是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语言使用的问接现象已受到语言学界的普遍重视,语言学家把此现象称为间接言语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闻接言语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并给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文章试图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分类以及如何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英语教学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境,语境对言语交际中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是解释作用和制约作用。语境的解释作用主要体现在:语境有助于言语交际中指示语的理解、省略语的完善、言外之意的准确传达、歧义现象的消除。语境的制约作用体现在:情境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的外语教育存在的重大误区之一就是认为交际能力就是说的能力。其实,对于交际能力中交际语言的恰当选择与运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交际语言的语言风格的运用能使语言具有独特的风貌和格调,使交际语言更具艺术魅力。因此,文章重在研究交际语言的不同使用风格及其对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能力的培养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将自己的内部世界外化的过程中,人声和文字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的表达过程和言语交际过程中,人声和文字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利用人声进行表达时,很难收到表达主体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非言语交际在日常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的结合能共同有效传递信息、表达人们的思想。本文通过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及环境语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非言语交际在大学英语口语任务教学中的开发性研究,并论证了其可行性和实用性。对学生进行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励他们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及对知识的积极探索,加强学生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交流系统中非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一样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非言语交际行为中最常见的体态语、时空语、客体语进行文化差异方面的详细对比,指出了传统语言教学忽视非言语交际的片面性,大胆提出了排除文化干扰,得体运用非言语交际的外语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言语交际信息模型在解释口译过程时所遇到的缺陷,提出了口译过程的言语交际推理模型,认为口译当中译员并非被动地解码、转码源语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源语信息的构建。该模型为译员培训和口译实践提供了更好的解释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言语交际中,幽默效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语言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违反交际中的原则、使用特殊的交际方式或在交际中使用肢体、手势等副语言都可能是产生幽默的原因。本文以言语交际中由于交际者违反合作原则而使交际产生幽默效果为研究对象,对其幽默效果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1]"语言的模糊性并不会妨碍交际,事实上,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需要大量的模糊词语。这听来似乎是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受到如此大的限制,就会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也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相互交际的那种工具遭了损害。"[2]实践证明,模糊语言不但不会影响交际,而且还会使交际更有效,书面语言中能够是这样,在口头语言中更是这样,所以,模糊语言可以应用在口语交际的各种场合中,在各种场合中都可以表达出它的适应性、灵活性、生动性等功用。  相似文献   

11.
言语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言语失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言语失误也是言语输出时常见的错误,英、汉语言交际中不同的言语失误现象,其成因及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它可以在课堂教师的指引下进行补正,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进行自我补正.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包括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其中非言语交际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交际方式。非言语交际不仅仅是表面行为,而且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个性。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以中俄餐桌上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为例,分析中俄两国人民在用餐时的非言语跨文化交际行为差异,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民族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语言观,是儒家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滥觞。本文从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首倡“正名说”、明确语言能力要求和应有态度、确立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等四个方面,探讨孔子语言观的构成内容。  相似文献   

14.
反映孔子思想和言行的《论语》一书,有相当多的篇幅涉及到言语交际的问题,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孔子的言语交际观。本文从言语的和谐性、言语的得体性和言语的真实性三个方面介绍了孔子言语交际观的具体内容,并由此来说明孔子对“什么是语言?”之类的语言学的概念问题虽然未曾有过专门的论述,但《论语》一书中对语言应用的种种精辟见解足以说明孔子是一位语用学的大师。  相似文献   

15.
如何学习韩语,是几乎每个韩语学习者都会思考的问题。对比韩语与汉语的异同点,对言语交际的四项基础能力即"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将四种能力划分为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范畴的立场上,根据实践应验,分别提出提升各项能力行之有效的具体学习方法。而归根结底,要学好韩语,夯实基础是根本,勤学多练是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公式化语言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口语交际的流利性、正确性和得体性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促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英语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公式化语言的学习和积累。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但环境对人们的言语交际并非起绝对的支配作用。人们不会完全听命于环境的摆布,在主观能动性的支配下,既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创造出于交际有利的环境来,又可以对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加以合理利用。只要依据一定的条件、掌握一定的方法,无论创造还是利用,都能稳操胜券。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哲学观渊源于古希腊思想,他的语言观其实质乃是自然语言观,"自然在说话"。这是对技术时代理性语言的反拨,要求人们回到自然语言上来,倾听自然的召唤,应合自然的指令。而自然语言本质上是诗性语言,只有诗性语言才能通达人类的诗意栖居。在后现代语境下,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启示人们言说方式的转变,从以人类为中心的言语转向以生态为中心的言语,即生态言语。生态言语要求人们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推进新的文化范式的形成,同时为新兴的生态文艺批评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说话人传达给听话人的第一信息。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人必然经常提及或招呼到桌人,这时就要用到称呼语。虽然称呼语的使用受到社会规约的限制,但并非固定不变的,它具有高度的动态性,人们会根据实际的语言环境做出灵活的变换来顺应当时的语境。在双方身份、角色不变的条件下,说话人对同一对象采用了不同的称呼,即所谓称呼语的转换。本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为例,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了言语交际过程中称呼语的转换模式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索绪尔的"言语""语言"分类,认为"语言"是言语的内部结构、语法规则,使用规律;"言语"是指具体场景下语言的应用。这为我们提供了"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分类的理论基础,以"言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符合高职日语教育特点,"言语—语言—言语"的教学模式下,语义理解是教学的核心,言语产出是技能训练的主线,汉日语言对比是跨文化思维意识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