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陇右是中国北方一个富有特色的地区,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文学具有苍凉慷慨与刚劲有力的独特气质,唐人把陇右慷慨苍劲的意蕴发挥到顶峰。陇右有许多闻名遐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唐宋文人借助这些自然人文景观抒写个人情怀,成就蔚然。  相似文献   

2.
西征客秦的问题是杜甫陇右之行和杜甫陇右诗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学者多所意见。一些意见虽给人触动或启示,但整体看来许多研究却彰显不足和问题。问题主要有二:一是证据不足,更多发挥想象:二是背离诗歌本体立场,文学本身的思考太过缺乏。其中第二点最为突出,它亦是整个中国学界古典文学研究中极为常见的问题。回归问题本身,理想的研究应该注意这样两个厚则:第一,在各种可能因素构成的复杂场域中分析对象,思考话题。第二,坚守文学的本位立场,通过文学价值的建构派生或寻找其他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对于诗人杜甫来说是极为不寻常的一年,"一岁四行役"的经历使他的生活和创作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中陇右时期是他生活的转折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转型期。杜甫这一时期的诗作具有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鲜明个性,其价值和地位已为愈来愈多的人肯定和认可,而其成就的取得则和陇右的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他的陇右之行和诗歌创作又对陇右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两者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的探究,有助于对杜甫诗歌的深入研讨和对陇右文化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陇右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陇右地区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荟萃,多民族在这里相互杂居、和谐相处.中外文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补,既为陇右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又在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进程中使陇右文化得到重塑与改造,使陇右文学具有了开放兼容的优势和多元的文化生态.唐代关陇地区山川雄奇壮阔,民风淳朴刚强,文化积淀深厚,既是全国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杜甫的陇右思亲怀友诗在他的陇右诗中占有重要位置,且独具特色.诗人将思亲怀友与忧国忧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概括了安史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因而,其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已超出了思亲怀友的狭小范围.  相似文献   

6.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雍际春教授主编、研究人员集体编写的《陇右文化概论》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陇右文化地域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未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为了发展陇右文化,推进陇右文化的研究,构建陇右文化的学科体系,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集体编写了《陇右文化概论》一书。《陇右文化概论》一书由雍际春教授设计篇目结构并统稿、定稿。第一章专门叙述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意义,重点对陇右文化学科体系和基本研究方法等基本理…  相似文献   

7.
从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历吏事实、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论述陇右文化的生成及其演变.肯定了陇右文化的优长,指出了陇右文化的缺陷,提出了提升陇右文化并使其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一些见解.陇右文化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本源价值十分突出,准确认识这一久远的地域文化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突破口,也是反思反省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F0002-F0002,F0003
2001年,天水师范学院为了立足地域优势,整合科研力量形成学科优势,凝聚办学特色,决定成立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作为专门从事陇右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的科研机构。陇右文化学科建设以此为平台而起步,第二年陇右文化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作为天水师范学院惟一人选的省级重点学科,在省教育厅的指导支持和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  相似文献   

9.
陇右文化是天水师范学院惟一的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学术积淀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基础扎实、成果斐然。自2001年12月成立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以来,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被确定为2002~2005年度、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带头人雍际春教授的带动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陇右文化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陇右历史地理、陇右典型文化、陇右民间文学与艺术、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陇右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陇右文化。陇右文化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积极意义。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从学科体系、学科队伍、课程建设和学术研究四个方面建设陇右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陇右田园诗颇具个性化特征。研究这些田园诗,不仅可以领略陇右的田园风光美和田园风物美,也可借此了解诗人流寓陇右时的思想变化,还能审视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杜甫一生的生活和诗歌创作生涯中陇右时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时期的诗作具有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鲜明的个性。其成就的取得有诸多的因素,其中陇右地域文化的影响是一个不应忽略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陇右的独特自然风貌、胡汉民族浑融、文化多元情境及不时出现的边烽紧急情势对杜甫这一时期的思想和创作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激发了杜甫的诗兴,影响了杜甫山水诗的创作,陶冶了杜甫的心灵,升华了杜甫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公元七五九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杜甫自华州弃官西行,流寓陇右(古代指陇山以西地区)。其间,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三个月时间,在同谷(今甘肃成县)不足一月。对杜甫陇右行踪游迹,历来注杜诗者各有所据,众说纷纭,近代学者论及时,往往摘引古注,很少亲往实地考察研究,以致讹传错抄,舛误甚多。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实地探访和查阅有关地方志、史料,对杜甫陇右行经地和诗中提及的地名作了初步考察探索,特略述如后,以抛砖引玉,就教于杜诗研究者和文史学者。  相似文献   

14.
陇右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多源中心之一,经济开发活动也开始甚早。但由于历史上各地自然条件、民族结构、政权分割等因素的差异,在开发时间和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形态特征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对各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历史时期陇右地区农牧经济的起源、农业开发、牧业发展、商贸经济的发展及其象征性意义进行论述,阐明陇右地区历史地位的变迁,对当前陇右地区的经济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陇右地区以炳灵寺、麦积山石窟、南北石窟寺为代表的三大石窟群,约有石窟寺建筑50余处.在佛教文化东传的过程中,古代的艺匠们不断改革与创新,使陇右石窟建筑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形制风格,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艺术财富.由于陇右地区地质地理环境相差较大,地域文化非常丰富,因而受地理、地域文化影响,三大石窟群在窟群、审美标准及艺术形式上面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陇右地区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葬、甘谷县毛家坪秦人墓葬遗址、张家川马家塬战国西戎墓葬发掘中秦早期文物不断出土,推动秦早期文学研究高潮跌起。将出土的秦早期车马葬和《诗经·秦风》进行互证研究可以看出秦人“独此一家式”的文化特色,表现为鲜明的尚武特质、发达的礼乐文化和突出的华戎交汇特色。早期秦人在相对边远的地理空间上撒播了中华文明,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地理范围,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杜甫陇右诗的边塞意象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流寓陇右期间,诗歌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秦州及同谷一带风物为题材的边塞诗便是其代表.关塞、胡乐舞及胡人、羌女、烽燧、戍鼓、胡尘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心中作为边郡陇右的边塞风情以及征战年代的乱世情状.陇右自然环境的特征、安史之乱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特殊的思想心态等多种因素,玉成了杜甫的陇右边塞诗.  相似文献   

18.
杜甫擅长写景,他对于自然景物,既十分热爱,又常常具有独特的感悟。因而.在他的笔下.往往把自然景物描写得生意盎然,富有情趣。这一特点在其陇右诗中亦表现得非常明显。其陇右诗在写景方面颇具个性化特征,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描写景物细腻逼真,绘形绘色,尤其是注重细部刻画.以此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能给人以无穷的审美享受。二是善于以情点景,即在景物描写中注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使情与景融合为一,这样就“点活”了景物,使作品闪耀着身处逆境的诗人虽忧愁郁结却又不屈不挠的生命火花.三是写景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明丽自然的吟咏.亦有突兀峭硬的放歌,二者备具特色,同臻其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中的交流愈来愈频繁,并全面带动了这些领域的迅速发展。与中国文学相比,大多数人对英美文学的认知还相对薄弱,对英美文学的文化底蕴与内涵理解也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拟从英美文学的基本特征与功能出发,分析英美文学的人文主义价值、理性主义价值以及黑色幽默价值,探讨英美文学的现实意义,旨在为英美文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陇右民间美术的区域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右民间美术受地理环境与民族因素影响,总体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与审美功能。作为一种地域文化,陇右民间美术以其多民族色彩,形成了稳定的区域文化圈。在历史的变迁中,各民族共同学习,相互借鉴,使陇右民间美术得以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并且顽强地保持了自己的区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