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预设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设 ,即交际过程中有关背景的假设 ,是一个复杂的研究主题 ,需要从逻辑角度对其进行细致分析。笔者从预设的概念出发 ,分析了绝对预设和相对预设、广义预设和狭义预设 ,讨论了预设在翻译过程中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指出了翻译过程中因不完全预设而造成的译事之难 ,从而粗浅地探讨了预设与翻译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令,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西方的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另外,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从中国人过西方节日及外国人过中国节,我们感到中西文化交流加快的脚步。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深化,中西传统节日逐渐被双方人民相互包容接纳,又有此消彼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以及饮食习俗等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文化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差异: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主要强调长寿,而西方的饮食文化则以健康为主;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泛神性和世俗性,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体主义色彩浓厚,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则强调个体主义价值取向。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西方交流越来越紧密、频繁,了解中西方在传统节日上的异同有助于中西之间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化的涌入特别是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被不同程度的冷落和漠视,民众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已经淡化。对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保持忧患意识,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加强中华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如何通过准确的翻译,让中国国家的作品走出去,让中国文化在英语文化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则成为当代翻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生态翻译学是新时期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突破,是实现生态学与翻译学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理论体系。基于此,本文以阎连科作品的翻译为例,结合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对翻译方法及理论进行探究,以期对中国文化的翻译与推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的翻译研究领域,翻译活动已由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发展为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本文从全新角度把女性性别结合后殖民的社会背景,用女性主义翻译视角对王蕾和一蕾的翻译文本从语言和心理角度都进行了对比,探讨男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性别差异所体现出不同的翻译角度,同时也有助于中国读者对莱辛作品阅读品鉴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俗传统节日因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特有的文化内涵而受到教育界的青睐,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已成为当下幼儿园组织民俗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一种新趋势。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组织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探析西部民族地区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西部民族地区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韦努蒂所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翻译法中,可以对应地引出翻译中一般对文化因素处理的两种方法,即主要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异化)的翻译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归化)的翻译。尽管两种方法都有其存在价值,但归化翻译扭曲了被翻译文化的文化身份,而异化翻译法对于保存文化“异质因素”尤为重要,且有利于彰显多元文化,从而确立翻译中的文化认同。因此,在对中国文化中令人瞩目的古诗翻译时,异化翻译是保留中国古文化特质不二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汉语丰富的文化专有项,这些在中国电影中随处可见。本文基于电影字幕进行实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电影字幕翻译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了解观众喜爱的翻译策略。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研究将会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而字幕翻译的研究将会通过逐渐提高电影的质量并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中日益流行起来。当代大学学生对西方节日的热捧让学者担忧会冲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者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倾向于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对于西方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深浅不一,庆祝方式有本土化趋势;大学生普遍可以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的热潮,不崇洋媚外。  相似文献   

11.
在汉英翻译中,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译成英语时,经常在英语表达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因此,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汉英词汇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英语作为英语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特别是汉语拼音音译词已被语言学习者所熟识.因此,音译词既丰富了英语词汇,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扩大了汉语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装扮节日厅堂,以此来体现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及满足审美需求。优秀的传统节日要精神传承和形式传承及创新并重。精神内涵决定表现形式,而形式的丰富多样则更有利于让人们深刻理解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科米萨罗夫翻译理论在译学中体现出语言的社会文化限定性,文化与社会观在翻译中具有决定性因素.由此来看,其译学观点对中国的现代翻译研究非常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翻译目的论突破了"纯语言方面转换"的结构主义等值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较量和交流,为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开拓了一片崭新的领域。本文试图揭示《围城》译本中译者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而采取何种翻译方法来处理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和概念的。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译者本人对原语文化的知识和经验的掌握是否达到或最大限度地达到原作者的理想读者的水平;二是译者能否完整并准确地传达原语文化,使读者在领会译文的同时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本文旨在讨论文化缺省这一交际双方预设的情境认同如何在惯用语的翻译中得到补偿,以及如何补偿才能忠实原作同时兼顾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它们承载着深厚的伦理文化意义。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西方文化的浸透,传统节日日益式微。如何追寻传统节日于现代生活的意义,成为了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词的译介研究是一种了解文化碰撞和文化协商的学术研究,为在中国语境下研究西方文艺理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当前国内的文艺理论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意义。关键词的译介研究的引介和运用,对于
  关键词在中国的知识演变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及翻译实质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翻译研究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沉淀着中华文明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和道德伦理。曹雪芹在《红楼梦》这一文学经典中当然也不会忽视传统的节日生活。  相似文献   

19.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艺术性最高的一部。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经行阐述,结合《老残游记》两种英译本中对文化意象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文章指出,在处理文化意象时,杨宪益夫妇倾向于使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本的可读性;而哈罗德·沙迪克则更多地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忠实传递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之下,如何对我国经典进行传播并且建立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成了我国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我国优秀文化作品进行翻译并传播成了建构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式。辜鸿铭作为翻译天才对于儒家经典的翻译受到了欧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建立做出了重要建设。本文立足于文化自信的角度,通过对辜鸿铭儒家经典翻译进行分析,对经典翻译与文化自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