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天津市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1985年和1995年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0年来男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而女大学生身高与胸围却显著降低。反映机能水平的肺活量下降。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力量、速度、下肢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提高,但耐力素质显著降低。大学生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低下的比例较大,肥胖检出率逐年增多。据此提出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丰  宋广侠 《体育科技》2013,(5):152-154
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一、二年级的女大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比和分析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职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在校女大学生分为健美操组、篮球组和乒乓球组,在运动强度基本相同、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次测试身体素质,测试结果显示:三个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锻炼项目对身体素质水平的影响在实验前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特点;实验后健美操锻炼项目、篮球锻炼项目和乒乓球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维度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普通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课程学习一学期前后各指标的测试变化结果,分析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经过健美操运动锻炼,健美操选项班学生身体成分BMI、WHR、%BF等指标均未有显著性变化;身体机能水平有较明显的改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拉丁舞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拉丁舞中的伦巴、恰恰、牛仔舞为教学内容,对50名女大学生进行17周、每周3次的干预训练,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进行实验前、后测量,并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自身对比研究,对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后,其结果显示:拉丁舞训练不仅能够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同时也能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三年公安大学与普通大学的300名女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以及三大球、田径比赛成绩进行了调查,并对他们的素质状况和比赛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公安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和球类比赛比普通女大学生的成绩好,只有某些技术性项目,普通女大学生高于公安女大学生。这些结论对普通女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轮滑教学中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校轮滑教学中,女大学生占有重要的比例,女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轮滑教学中女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分析,认为女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主要有:轮滑基础差;身体素质差;动作危险、难度大;教师水平低;男女混班等。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女大学生身体素质;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区别对待;对学生加强保护和帮助;帮助树立自信心;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等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16周瑜伽练习(1次/周,90min/次)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睡眠质量和状态焦虑的影响。结果显示:低频次的瑜伽练习可有效改善女大学生身体素质;低频次的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和状态焦虑无显著性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性相关,与状态焦虑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1.前言为了进一步掌握我校女生身体素质状况,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体育标准》,现将我校一、二年级城乡女生(19~20岁)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与1995年广东省女大学生同年龄身体素质作比较,从中获得我校女生身体素质的现状与水平,这对改善学校体育教学和增强学生的体质起到一定作用,并为我校体育教学科学化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锻炼20周的86名1-4年级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体成份、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等指标进行测试,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前后对比,结果显示:长期进行有氧健身操锻炼能改善女大学生的体形,提高心肺功能,发展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通过大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对身体素质的关系研究,分析运动技能水平、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之间的规律。研究得出大学生运动技能水平与身体素质呈正相关,且运动技能水平高对身体素质起到一定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生心理问题与体质健康及体育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建忠 《体育学刊》2004,11(5):102-104
通过对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中小学校体育整体改革,构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模式的研究”实验学校心理健康学生与心理问题学生的体质健康与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心理问题学生无论在体质健康方面,还是体育活动方面都不如心理健康学生。因而体育教学要做到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目标,就必须首先从学生心理方面着手,重视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指标的实地测试结果,分析研究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并与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公布的2000年黑龙江、吉林、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比较;为全面了解黑龙江省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有重要意义,也为我省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与保证。  相似文献   

13.
陈利霞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2):112+122-112,122
通过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校2009-2011级在校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大学女生体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浙江省大学女生体质监测指标数据为资料,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一套适合浙江省大学女生体质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旨在为浙江省大学女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将有助于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迈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了解大学生体质自评水平和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探讨健康危险行为对大学生体质自评水平的影响,研究大学生体质自评状况与自我健康维护、健康支持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对2 096名大学生进行体质自评水平和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分析具有不同健康危险行为大学生的体质自评状况的差异。体质自评为很好、好、一般、差的大学生分别占调查人群的28.2%、43.1%、25.3%、3.4%。年龄、生源地、专业、学业阶段等基线信息以及自我健康维护、健康支持环境等客观因素均影响大学生的体质自评状况。特定危险因素和大学生体质自评状况显著相关,且危险因素的聚集可明显降低大学生的体质自评水平。大学生的体质自评能力亟待培养,其对自我体质水平的认知和体质维护行为存在明显的错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和分析后,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质健康的提法不合理;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下该做何抉择;以及其中选测项目的兼容性有待提高;体育教师在测量过程的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缺乏心理素质的测试指标。最后提出结论:改体质健康为体质状况;取消台阶实验以耐力跑替换;加强体育教学及教学目标的改革;增加心理测试指标;加强教师在测试过程中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体质健康测试,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为未来大学生体质发展趋势的研究建立基础资料库,促使我校学生积极关注自身健康水平,获得健康知识,掌握自觉锻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湘西地区1991年和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汉族城乡学生的体质状况作9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湘西各民族学生体质状况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1)9年间,湘西汉族城、乡学生身高、体重的平均增长值各有增减;胸围平均增长值出现下降;城、乡学生生长发育的突增高峰年龄出现推迟。(2)9年间,汉族学生肺活量平均增长均为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3)9年间,汉族学生身体素质平均增长值多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耐力素质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近段接连发生的3起长跑猝死现象警醒高校体育必须重视大学生体质状况,课程管理对学生的体质改善有重要作用。2011年3月,河南农业大学公共体育课开始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理念、教材建设等都是俱乐部课程管理的内容,在实施中都应注重增强大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20.
进步度与达成度评价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冬  叶佳春 《体育学刊》2006,13(4):111-114
对沈阳市第43中学初二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实验,力求了解进步度与达成度评价方法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进步度与达成度评价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能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在学生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要从绝对性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来分析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