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刚  刘丹  严小虎 《体育科学》2006,26(6):47-50
以训练学理论为依据,对体能训练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足球运动员体能的获得具有阶段性特征;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是通过体能无序和有序状态的相互转化实现的;比赛期体能整体水平是准备期体能各因素的训练效果叠加的结果;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调控体能的有序和无序变化的方向和时间。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篮球学生体能训练中,核心力量的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育界,核心力量训练一直被人高度重视,是提高学生体能的有效方式。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在篮球体能训练的质量,高校教师需要将核心力量训练有效融入到篮球体能训练中。本文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篮球体能训练中的实践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走访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生篮球的体能训练状况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体能是小学生篮球技术提升的基础,进行体能训练不仅能够提升身体机能素质,还能提高篮球教学比赛成绩。本文对小学篮球进行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其训练策略进行阐释,旨在为小学篮球教学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提升我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需求,为今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整理法、专家访谈总结法、逻辑推理分析法等。研究结果和结论:我国篮球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忽视了核心体能的训练,把核心体能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相混淆,导致运动员整体运动素质偏低。  相似文献   

5.
在篮球队伍的建设中,应把队员的体能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并紧密结合训练实践与队员的能要求和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阐述。在阐述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区别的基础上,提出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我校篮球队员部分体能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绝对速度慢,最大力量不足,高度明显处于劣势,这就容易造成比赛场上攻防节奏缓慢,不适应身体对抗;失去制空权,很难在对抗激烈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本文主要对我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进行研究主要有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运动耐力训练,弹跳素的训练及心理素质的训练。一0ji0力基于绩质  相似文献   

6.
篮球是一项普及率比较高,参与度比较广的体育运动,也是体育中考的项目之一。众所周知,篮球是一项激烈的运动,体能是比赛取胜的关键之一。要取得篮球比赛的胜利,除了运动员具有精湛的篮球技能外,还要有充沛的体能。因此,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从有氧训练、无氧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弹跳训练等五个方面来抓牢抓实学生的体能训练,使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保持充沛的体能,从而促进篮球教学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庄成 《中华武术》2021,(2):35-36
体能是各项运动进行的能量站。在初中生篮球课训练中,体能训练同样也是重要一环。良好的体能促进学生长时间、高效进行篮球学习,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篮球的技战术,预防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8.
刘惦 《灌篮》2021,(3):15-15
对于高职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和体能训练,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和内容同时,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影响篮球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的重要性。在高职体育篮球教学中,要求教练员对篮球运动项目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也要在篮球技术、体能、战术上做到充分的融合。在篮球体能性训练中,通过加强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训练,提高选项课训练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法和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长时间观察,对现代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篮球体能的主要特征、训练的原则、和发展体能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训练后的营养补给特点、训练后的恢复措施,提出几种有效的篮球体能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伟 《体育世界》2011,(9):78-79
本文根据体能的内涵和篮球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着手,分析了高校篮球教学中体能训练计划,得出了高校篮球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篮球运动是无球和有球技术的结合体,没有良好的体能基础不能使其在比赛中完整发挥技术动作。在高校的篮球选修课中,由于不可能将训练单元分开,所以在每学时内合理地安排两种训练就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篮球运动当中,专项体能培养是帮助运动员熟练掌握篮球技能并进行实战应用的重要条件。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根据分析高校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的特征,提出了有效培养高校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与办法,旨为进一步推进高校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锻炼在教学内容当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篮球训练。篮球是很多体育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很多地区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升学压力也比较大,所以一些学校故意缩减了学生对篮球的训练时间,这种教学行为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篮球技术的掌握程度。本文主要对提高学生篮球技术的训练方法做出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进行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沛的体能是篮球技战术发挥的重要保证,是影响篮球运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篮球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发展的意义,认为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以下问题:篮球体能训练理念落后、科学研究缺位、体能训练培训组织缺乏、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发展,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新征 《体育学刊》2006,13(5):114-116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思想认识重视不够、对篮球运动主要特征把握模糊、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体能训练与专项运动脱节和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我国篮球教练员、运动员必须提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具有良好的体能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正确把握篮球运动项目的主要特征,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加强对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采用科学的先进技术的手段对体能训练进行监控。建议各级篮球队配置专职体能教练员,并作为制度规定下来,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以利于运动员各项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体育运动,它除了具备高超的技术和熟练的战术配合外,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中力量素质是基础,尤其是下肢力量。作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必须从青少年时期抓起。本文以科学化训练为指导思想,以青少年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特点和篮球运动特点为主要依据,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进行分析,为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合理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方欣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50-552
如何做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是教练员(体育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发展专项技术水平较慢,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个人技术相对得不到较好的发挥,这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技、战术训练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学期间运动员技术水平还没有定位,只抓技、战术会导致运动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篮球储备资源需要加强,而青少年的篮球运动员是主要的储备力量,运动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这就需要教练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科学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篮球运动员获得更充沛的体力,在比赛的最后关头仍然可以发挥出良好的竞技水平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成绩。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处于发育时期,体能往往存在着不足,因此体能训练是运动员练习篮球的基础课程,众所周知,一场篮球赛的身体对抗强度大,对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身体素质过硬才能掌管一场比赛。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应结合每一个篮球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计划,要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8.
篮球运动员体能恢复的营养学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练后疲劳的及时恢复是篮球训练的重要环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针对篮球运动的特点结合运动营养补剂的研究成果,对篮球运动员恢复的营养学手段做出分析探讨。在篮球训练与比赛过程中平衡膳食、合理使用运动营养补剂是运动员消除运动疲劳、提高体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篮球运动是一项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篮球也是重要体育教学内容,一方面,学生通过篮球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学生在相互的协作中,可以增进感情,培养出团队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该文针对大学篮球体能训练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于篮球运动中培养小个队员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如何培养进行探讨。本人认为在世界篮球运动和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小个队员依然大有作用;我国基层篮球队员个头偏小,有必要加以培养,要从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控制支配球能力、篮球意识、攻击性及组织指挥能力等方面综合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