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长跑专项训练具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比赛距离即专项训练内容;另一种观点是决定于运动员对不同类型训练负荷的身体反应的特性。 1 中长跑的能量来源大家都知道,跑的距离越长,越依赖有氧代谢能力。然而,对于长距离跑适应的另一因素则是遗传决定了运动员肌纤维的类型,肌纤维的不同比率决定了运动员获得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优秀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Ⅰ型纤维的百分比明显占优势,而速度性项目的运动员则Ⅱ型纤维的百分比显著要高。一部分学者认为运动员肌纤维类型的上述特点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是经过训练后肌纤维产生适应性变化所致。笔者认为:肌纤维类型可以相互转变似乎更加符合生物进化的客观规律。并指出肌纤维类型的转变是一个从量到质的转变过程,具有量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并同时持续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导致肌纤维类型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的骨骼肌该如何适应运 动的反复刺激,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肌肉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具体地说,组成肌肉的肌纤维类型对于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训练计划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运动员比其他运动员在短跑中能跑得更快、肌肉更容易得到强化,而在长距离比赛中更容易坚持下来而无疲劳感的原因之一吧。为了给每名运动员设计出最佳的训练方案,作为教练员,了解运动员骨骼肌的复杂性是十分重要的。 一、肌纤维类型 (一)白肌纤维 人体有三种不同的肌纤维类型。收缩时间缓慢并具有强抗疲劳性的肌纤维称为白肌纤维(又称慢  相似文献   

4.
1972年戈立克应用针刺活检技术,对48名不同运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与26名无训练者的股外肌和三角肌中肌纤维类型的横向比较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股外肌中慢肌纤维的百分组成占优势。嗣后,在杰出的长距离跑、自行车、划船以及越野滑雪等项目运动员的股外肌、腓肠肌或肱三头肌中慢肌纤维的百分率较高,短跑、跳跃和举重运动员的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的百分率较高。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了运动员的主要肌群中两类肌纤维的配布与运动项目特点有明显的依从关系。由此引起了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肌纤维配布是先天遗传的,还是由于长时间专项训练所产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分析法,对足球运动员的心率变化,足球运动员血乳酸浓度的变化;足球运动员肌肉中糖元的变化和肌纤维类型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加大训练强度,以适应比赛的强度需要。  相似文献   

6.
陆宗芳 《中华武术》2004,(12):43-44
就训练类型来讲,由于肌肉中肌纤维比例的不同,属于“耐力型”的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的速度,常常接近他们的无氧阈速度,他们必须在平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无氧阈水平,尤其是在运动成绩出现徘徊的时候,提高最大摄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速度型”运动员则相反,他们不需要提高他们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速度。对“耐力型”运动员来讲,乳酸的产生会提高他们肌纤维中的“酸性”,从而导致在马拉松比赛中过早地消耗糖元储备。这种类型运动员应该将目标定位在加速乳酸的清除和提高肌纤维使用氧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7.
生理因素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时,肌肉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它们可供运动员从事不同距离、不同程度的运动项目的比赛和训练。 1、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ATP—GP系统)。是短跑运动最直接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只能供运动员进行大约30秒钟的练习。  相似文献   

8.
人们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中长跑的训练特点:第一考虑比赛距离,从800米跑直到马拉松跑;第二考虑决定员运动身体对不同类型的训练负荷作出反应的个人特点。一、能量来源众所周知,跑距越长,有氧能量来源对成绩的贡献就越大。运动员对某一特定比赛  相似文献   

9.
就训练类型来讲,由于肌肉中肌纤维比例的不同,属于"耐力型"的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的速度,常常接近他们的无氧阈速度,他们必须在平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无氧阈水平,尤其是在运动成绩出现徘徊的时候,提高最大摄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速度型"运动员则相反,他们不需要提高他们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速度。对"耐力型"运动员来讲,乳酸的产生会提高他们肌纤维中  相似文献   

10.
在儿童少年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中,常用30米作为训练距离,运动员尽力跑完30米后,轻松走回起点,再进行下一次。用这样一定的距离训练儿童少年运动员,既不符合肌纤维的供能特点,又与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相违背。 骨胳肌纤维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是有限的,虽然可以被磷酸肌酸(CP)重新合成,但仍仅可供肌肉收缩6~7次。也就是说,肌纤维中由CP快速合成的ATP,极尽所有,也只能供两侧下肢跑14步。10岁  相似文献   

11.
肌肉特点肌纤维类型和面积肌肉能否提供足够的能源与张力是一个人在长跑中是否能够跑得快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也揭示了一个人长跑成绩的好坏是同他的肌纤维特点有很大关系的。自Bergstrom(1962)所创针刺活检技术问世之后,加之结合对肌样品的显微以及生化分析,长跑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与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肌纤维类型是其中研究较为透彻的一个方面。长跑运动员肌纤维类型之特点、它同运动成绩的关系以及训练能否导致类型发生互变等等,都是令人关心的问题。肌纤维分为快(FT)和慢(ST)两大类型。快肌又可分为F_a、F_b和F_c三个亚型。一般说同FT比,ST(慢肌)纤维收缩速率慢、糖酵解(无氧供能)能力小。但有  相似文献   

12.
运动训练的年度计划是根据竞赛日程和竞技状态的发展规律所确定的。根据田径竞赛日程的特点,运动员的冬季赛程是60米,整个比赛期持续5—6周,夏季比赛距离则是110米,比赛期长达3个丰月。这些特点决定跨栏运动员在训练中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早期专项训练的理想年龄,年龄与身高的关系,神经类型,身体形态结构,肌纤维类型,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遗传因素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计了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有关总题,并得出了定量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王刚 《冰雪运动》2017,(6):50-52
在力量速度体能类竞技体育项目中,力量素质的训练水平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成绩的获得,力量素质特别是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瓶颈因素之一.高水平运动员力量训练要符合项目比赛的特点,肌肉收缩表现出向心、离心和等长收缩等不同形式,主要体现为全面性、多元性、相持状态下体现爆发力以及无氧代谢功能状态下发挥最大力量等特点;最大力量训练普遍采用高强度短期刺激法,避免运动员肌纤维横断面明显增粗,对提高运动员肌肉内的协调性和肌肉间的协调性有很好的效果,从而可以在肌肉体积没有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提高肌肉力量,有效控制体重的增长;快速力量的训练一般采用本人最大负重40%~60%负荷进行力量训练,既能发展力量,又能兼顾速度训练,肌肉收缩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不同打法类型的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在比赛中的不同阶段的得分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各打法类型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得分特点,分析得分的主要战术特征,旨在为我国网球运动员打法类型的培养及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国际大赛上取胜,800m跑运动员需要具备各种能力。它时常要求运动员在高乳酸的状态下持续训练以改变步频;同时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和冲刺能力。800m跑能力的获得需要短时、高密度负荷,丰富的快速收缩肌纤维和充足的无氧供能。优秀800m跑运动员的成才取决于先天肌肉成分和专门的能力结构(图1略)。基于以上因素,在培养优秀800m跑运动员时,应首先考虑速度型和速度力量型天才运动员的肌纤维结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运动员在经过一段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训练后,快肌纤维可转化为慢肌纤维。因此,优秀800m跑运动员的训练结构应顺应比赛…  相似文献   

17.
李赞  田麦久 《体育学刊》2011,18(1):95-98
对导致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后认为: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是遗传效应、训练效应、比赛效应和生活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从因果关系上看,遗传效应是内因,训练效应、比赛效应和生活效应是外因。同时对影响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因素进行了重要程度的排序。  相似文献   

18.
黄健辉  刘艳 《体育科技》2005,26(2):35-37
对广西60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进行比赛中快速移动距离的测定、心率测定、比赛后血乳酸测定、2种速度耐力训练后血乳酸的测定,结合他们在不同训练手段情况下的能量代谢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广西部分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水平偏低。根据篮球比赛的性质和能量供给特点提出合理安排训练负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比赛后程降速问题的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速度滑冰中长距离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后程降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速滑项目进步的瓶颈之一,对此类问题的突破性研究对我国速滑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认为运动员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的特点,全面身体训练与滑行技术水平,不同距离项目的训练要求,饮食结构,运动员临场的竞技状态,比赛中的滑跑平均速度对其比赛中的后程降速具有重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的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找出其焦虑水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体系,为该年龄段足球运动员焦虑的调控及科学化训练和选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位置、训练年限、运动等级、比赛经历和比赛身份的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其焦虑水平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训练因子、自我能力因子、心理因子和他人影响因子构成了一个多维结构的影响因素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