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18,(5):77-83
蚌埠双墩刻划符号是一套成熟的表意记事系统。其中的射术符号也极其丰富,为我们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射术文化提供了一个极佳案例。本文采用考古学和民族学等研究方法,对双墩遗址出土的相关射术刻划符号进行了分类与解析。结果表明:其中与射术文化相关的弓、箭、排箭、矰、弩等刻划符号,采用了象形与写实的手法,既反映了射术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又具有革新和创造的辉煌,其中"弩"的刻划符号,也是目前最新的发现,该刻划符号把弩出现的源头推前数千年。这些符号为我们探索和研究射术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弩的原始形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原始体育文化起源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化遗迹、遗物的分析研究,日益成为探讨原始体育化起源的重要途径。而体育考古学这一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的出现,为利用史前的遗存、有关材料及人类的思维能力去推断并确定原始体育化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基本脉络、特定条件以及主要特征,提供了一种实证性的探索途径。从原始体育化起;醺的生物学前提、集体传习活动的生成机制与原始体育化起源、原始体育化起源的物质前提和原始体育化起源的仪式化前提四个方面,对原始体育化起源的可能条件进行了考古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永 《体育科研》2017,(4):29-36
以文化态身体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体育、身体、幸福之间逻辑关系的演绎,以文化哲学研究范式的符号化指向,提供了“幸福体育”的阐释路径和基本理论架构;通过对体育中身体赋权概念及其路径的分析,建立了身体赋权连接幸福意义系统的模型。认为:(1)幸福的具身体验是一种意义系统的描写,“幸福体育”可以通过体育中身体的文化符号行为来建构;(2)身体赋权通过“自我意识、超越、群体与组织意识”等符号化意义系统连接了幸福体育所蕴含的要素,并解析了其赋权策略;(3)身体赋权存在超越符号的反动的意义系统,体育中的痛苦与冲突等体验,可以体悟和建构形而上的美学化幸福体育。  相似文献   

4.
象形武术——一种用身体表达的动态文化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符号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承载符号而又能创造符号的身体进行解读,阐释身体符号的文化学特征,进而阐明武术的象形是身体表达的动态身体文化符号,从而揭示武术象形文化的特质,为认识武术的内涵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中国原始体育文化,产生和发展于史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它是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的思维水平相适应的。从史前劳动工具与原始形态的体育器械、史前聚落与原始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育机构设施、史前医学与原始的医疗保健体育及史前乐舞祭仪与原始的体育娱乐四个方面,探讨了在史前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多元、多层次的中国原始体育文化形态,认为作为最终形成自己特色的中国原始体育形态,代表了东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原始体育类型。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被看作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究竟是不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并从教育范畴的体育发展演变而来?本文通过人类对体育这一事物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回顾,指出在以往的起源研究中,由于受到教育思想理论的影响,而带来认识上和研究上的局限性。继而,从分析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初步偿试着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根据近代以来对原始民族研究的一些成果,探讨了体育在史前人类社会,最早以某种文化形态存在的可能性。并由此认为:教育性的身体活动,在史前人类社会出现直至现代,始终是作为文化的体育在教育中的反映形式;而把教育体育(或“与劳动教育等值的身体教育”)的出现,说成是体育最初的原始形态,是不能科学全面地解释体育起源的奥秘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体育人类学方法论,借助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身体动作分析等方法,阐释民族健身操身体动作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发生;基于土家族“肉连响”健身操个案分析,采用质性研究范式,追溯民族健身操身体动作雏形、解构文化蕴含意义。研究发现:“肉连响”身体动作始发于原始信仰的母体文化,后成为以军事战争为主要目的的操演,为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历经一系列文化变迁,在文化适应中、社会需求下不断演变,身体动作由之初“巫”“舞”“武”的文化结合体,发展为以健身为目的的健身运动。民族健身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破旧立新的现代产物,从竞赛制度、传统节日文化、学校教育、健身美学4个维度探讨了民族健身操在当代社会的形塑路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探讨体育电商直播中的新型身体消费机制。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形象进行符号化消费、直播间为主播和消费者的身体符号化呈现提供了消费情境、主播与消费者双向的具身参与互动助推身体符号化消费行为。据此提出体育电商直播中的身体消费实施路径:充分发挥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符号化优势、积极打造观赏型和参与型的符号化消费情境、强化主播与消费者的具身符号化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迅速发展,学界不断反思和研究相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以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与落差。以“属+种差”的逻辑学方法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概念界定;在把握体育非遗概念的文化空间要素、人群参与要素、身体运动要素、历史要素和传承方式要素5大要素的基础上,对其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总结体育非遗的传承性、活态性、身体性、地域性、流变性、脆弱性等基本特征;基于体育非遗的特征研究其功能价值,发现体育非遗具有承继传统体育文化、塑造体育文化符号以及拓展体育文化资源的功能;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和材料对现有的体育非遗类型和分布进行研究,包括武术类、游戏类、竞技类和舞蹈类4种类型,不同类别的体育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7,(5):57-62
基于文化涵化和文化堕距理论对武术文化本源的演进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历史上能表述与"武术"特征高度相关联的术语很多,但这一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的身体活动现象则要追溯到前文字时代;无论是武术的器物和技艺外形特征还是正义等内核原型均可以在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叙事文本中得到形塑和映射;武术文化本源寄生于祭礼文化涵盖下的狩猎技术、武舞礼乐、射礼、战争训练、养生等多元一体的身体活动符号;在文化涵化中,武术显性的具有以祭礼文化主导下的多符号身体运动参与的历史印记,因此武术在不同代际都对特定的文化需求作出了调适表现出了宽泛的适应能力;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文轻武和武术文化的制度保障建设出现了文化堕距进而导致传统武术出现了功夫的神秘化甚至巫术化等失范现象,为今后强化武术文化自觉建设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merican presence and influence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ess to understand the way in which that presence influenced and contribu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a sports cultur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s historical sources, the study uses periodicals in the field that were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1932–1950. As a theoretical frame of reference, it uses the repertoire of the New Cultural History in terms of strategy, tactics and devices. It is written in a narrative way, following Ginzburg's style, presenting data and contextualizing them with the historic scene. Clues enabled us to infer that the American presence, which was catalysed by the Brazilian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YMCA), sought to shape a sports culture from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This effort reflected the yearning of Brazilian intellectuals for modernisation and an attempt at cultural colonisation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USA.  相似文献   

12.
顾拜旦体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拜旦由其对社会时代发展的切身感悟及对古希腊体育思想、欧洲近代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和英国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与托马斯.阿诺德的教育方式的批判性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奥林匹克主义思想.他的体育思想及实践在世界体育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与人文精神,及特色体育课程的设置,完善了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营造崇尚健康文化氛围,推动高校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考古等方法,分析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教育训练、管理、竞赛、传承与交融等问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教育训练存在官学与私学两种形式,并且随着社会进步其训练理论与方法不断发展;至南北朝时出现了专业运动团队,从元代开始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北方少数民族在借鉴汉族做法的同时,也制定了适合本民族体育竞赛的规则。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民俗、军事活动、宗教活动等途径传承,其交融主要受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具有互补性、民族心理感情和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依附等因素影响;广泛的民族分布和各异的民俗风情、民族纷争与融合以及稳定的政治局面是交融的基础;交融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体育文化的认同性和排他性、借鉴性与创新性、运动项目由生存技能性与军事实用性向娱乐消遣和健身性转变,具有专业化与大众化的互动性、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在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舞龙运动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舞龙运动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造型、舞法、举行节日等都蕴涵着龙文化的象征底蕴。文章结合考古资料、史书记载和实地考察,探究舞龙运动的文化渊源,认为舞龙是龙的传人对龙的崇拜。  相似文献   

16.
谈跳出中国看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丹 《体育与科学》2007,28(2):13-17
当今世界,运动竞技(sport)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也是世界性的事项,要发展我国的体育和运动,就要站上全球的高度,从世界发展的全局着眼,对世界体育和运动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成果,进行认真探讨、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识课程通过以人文性的教育理念,开设体育健康教育与体育文化欣赏教育内容,从公共体育或通识教育的维度,积极开发培育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健康理念的意义。根据实践经验与相关研究认为,开展体育艺术、体育美学与体育人文教育教学,是推动体育健康与体育文化欣赏教育的一条有着高效率的路径,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做出了切实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视角梳理了自古以来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大量事实证明,台湾地区体育文化无不笼罩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灿烂光环之中。体育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两岸体育及两岸关系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与人文精神,及特色体育课程的设置,以完善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营造崇尚健康的文化氛围,推动高校校园和谐人文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