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竞技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的实践与升华,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理应得到持续繁荣发展,可实际情况却是经过二十多年后竟然退出了竞技场。本研究针对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现状,从竞赛体系、保障体系、人力资源和训练体系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进行了研究。研究着重从文化的角度对'推手'一词的译介、推手的基本技术、推手中的'劲'以及推手的战术指导思想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太极推手的世界传播,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3.
对《武术太极推手竞赛规则》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推手竞技运动是在传统太极推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约定下的对抗性推手竟技形式。为了发展这项运动,国家武术研究部门和太极拳专家先后以多种形式对太极推手竞赛形式、规则、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和探索,并于1994年经国家体委审定颁布了《武术太极推手竞赛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使得太极推手这项运动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是,通过多年实践也应该看到,太极推手竞技运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比赛场中运动员顺势借力等太极拳技术体现得不够充分,经常出现僵持顶抗现象;在竞技…  相似文献   

4.
太极推手是武术对抗项目之一,为了了解该项目发展的现状,预测太极推手发展趋势。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录像分析法、现场观摩法、比较法等方法对太极推手的现状与对策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的太极推手比赛在竞赛一体化、技术的规范化、训练手段的科学化等方面均有不足,需要不断完善该运动项目的理论、技术、教学训练、赛制、科研等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推手的社会化推广策略和模式进行了分析。太极推手的推广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传播科学健身理念;组织各种层次的交流展示,提供太极推手交流平台;结合太极拳的发展,形成练用结合的锻炼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推手竞赛模式;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认证工作;根据习练者的练习目的积极地创新太极推手的开展形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开设太极推手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认为在高职院校已经具有开设太极推手课程的软硬件条件,同时开设太极推手课程不仅有利于太极拳及太极推手运动的推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丰富师生课外锻炼项目,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对太极推手传统理论与文化及现代推手的技术实践等进行研究,认为太极推手秉承了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术风格和文化特色,且具有含蓄、谦让、和谐的对练技术特征.但将太极推手作为一项攻防竞赛项目开展,有违太极拳运动的传统理论和运动规律,误导人们对太极推手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8.
论竞技太极推手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太极推手的发展趋势与对策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竞技太极推手正向着保持民族特色、突出技击性,注重科学性,强调武德修养等方向发展,指出了在比赛规则、运动员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存有不足,并提出其发展对策:加大竞技太极推手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建立激励政策,提高运动员专业化水平,对比赛规则进行改革,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研究,努力搞好国内各级比赛等。  相似文献   

9.
太极推手是利用太极拳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对抗的一项运动,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太极推手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结论为:太极推手要发展,必须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史有为 《体育科学》2003,23(2):96-99
研究目的:探讨太极推手腿部瞬时发力时劲力变化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为太极推手的训练和教学提供科学的方法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太极推手腿部瞬时发力的劲力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推手运动员与非推手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腿部瞬时发力时推手运动员比非推手的运动员的水平力大得多;从事太极推手多年训练之后,在发力时肌肉能迅速的达到激活状态,有内劲、速度快,爆发力强,动量大,冲击力比较大,建议:不断从科学角度总结太极推手理论,使太极推手理论与太极推手训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现代武术竞赛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武术竞赛是推动武术运动发展的重要方面。竞技武术因得益于完备的竞赛体制,在国内外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传统武术竞赛体系的形成,为传统武术拓展了应有的空间。套路与散手竞赛的分离是武术适应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的必然结果;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中,武术的奥运发展战略是正确的选择;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要改变对峙,协调发展,走向共赢。展望未来,套路与散手竞赛的分轨有望得到解决,竞技武术融入奥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传统武术将成为武术后奥运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比赛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发展成为运动训练的重要训练方法之一。但是,简单的“以练代赛”或“以赛代练”,都是违反训练学规律的。因此,在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取得一定突破的情况下,需要从运动训练学科的角度认真总结训练方法的科学性问题,正确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的关系,这不仅是竞技体育的科学理论问题,更是竞技体育技术实践与管理的指导性问题。“以赛代练”,不是不练,提法的科学理解必须明确。  相似文献   

13.
竞技的源起是多元的 ,除了与宗教祭祀相关以外 ,还与战争、狩猎等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竞技与传统竞技在审美功能上已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观赏娱乐之外 ,审美内涵观照的对象主要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 ,而且竞技审美已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九运会周期射击赛制改革的特征及社会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九运会射击竞赛质量,国家射击运动管理中心于九运会周期对我国射击赛制进行了全面改革,通过积分制和席位制将年度系列赛与九运会紧密联系,从而使这次赛制改革表现出5个基本特征:专项赛事的多样性、赛次结构的系统性、参赛价值的关联性、参赛目标的统一性、席位调控的广泛性。研究发现九运周期射击赛制改革形成良性效益的内在驱动机制;赛制改革导致训练管理者管理观念和备战全运会指导思想的变化,导致对九运会的投资方式发生结构性改变,将传统的非均衡式投资方式改变为期前投入和均衡式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竞技武术套路竞赛从其雏形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它的出现使中国武术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实际对我国竞技武术套路的竞赛体制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与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竞技武术套路竞赛体制从其雏形发展到现在,用了170年的时间,分别经历了五个不同形态的发展阶段,即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曲折发展阶段、逐步完善阶段和新型竞赛兴起阶段,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武术套路竞赛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体育专业报纸的垄断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鸿波 《体育科研》2006,27(6):48-50
中国体育报纸在市场化之后,开始由自由竞争走入了垄断竞争,垄断竞争是媒体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体育专业掘纸发展的必由之路。垄断表现在体育专业报纸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资源的垄断、人才的垄断与争夺、报纸发行与广告市场的垄断等,垄断为体育专业报纸带来一定的垄断利润,同时也为体育专业报纸与其他形式的媒体竞争与融合提供了实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拳击、散打、跆拳道优秀选手比赛强度下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拳击、散打、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主要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且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拳击、跆拳道、散打。三项目训练应以Hb、Bu、Ck作为主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跆拳道运动员焦虑水平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队学生11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我国修订的STAI自我问卷量表,对运动员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进行测量,以了解跆拳道项目焦虑水平特征。测试结果表明,运动员特质与状态焦虑处于中等水平,状态焦虑高于特质焦虑,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焦虑水平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状态焦虑个体差异呈继续增大趋势。前三名运动员状态焦虑水平低于一般运动员,说明适宜的焦虑水平,有利于比赛中保持理智的思维,对复杂变化的环境作出积极的应对反应。各轮次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差值说明第一轮与进入争夺名次的场次,运动员情绪激活水平较高,比赛层次虽低但至为关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拳击、散打、跆拳道优秀运动员比赛时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3个项目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拳击、散打、跆拳道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点主要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拳击、跆拳道、散打。3个项目的训练应以Hb、BUN、CK为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Worldwide,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rates of women generally lag behind those of men. One reason for this could be the way that sport cultures typically frame and value competi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meaning and impact of ‘competition’ on the sport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s of men and women. Using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individual and group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76 current and former male and female collegiate athletes from both varsity and club sports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competition on their sport experienc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women and men tended to view and interpret competition differently, which strongly impacted their sport experiences. Sport programming that embraces a balance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may be valuable for attracting and retaining both male and female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