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陈威 《体育学刊》2012,(4):116-120
通过与《论太极推手的技术和文化特性——兼论传统太极推手竞技化不可行》作者商榷,对该文作者提出太极推手仅适用于"对练运动形式"提出质疑。认为现代太极推手运动源于传统习练太极拳之"用"的练习,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传统的太极推手练习不乏对抗性,太极推手竞技化可行,传统与现代并重并不矛盾,并对竞技太极推手的继续开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中国武术协会、亚洲武术联合会审定推出的太极推手对练套路,具有丰富的推手技术、独特的运动特点以及深邃的传统文化内涵,为国内外太极拳习练者所喜爱。因是两人对练且技术复杂,教学具有一定难度。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太极推手技术,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普及太极推手运动,采用文献资料、实践总结等方法对太极推手对练套路教学教法进行总结,旨在加强交流,完善推手教学理论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技击技巧认识和探求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太极拳运动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太极拳的研究不能遗忘对太极推手的研究。也因此,对太极推手的文化技术研究显得弥足珍贵。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研读太极拳古籍文本的基础上,运用哲学思辩的理论和方法,对太极推手技术理论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认为,太极推手技理的哲学意义表现为:沾粘连随求得机得势;引化拿发达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显以巧斗力;舍己从人示和谐向善。文章最后指出,在太极推手技法体系中,各个环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沾粘连随是基础,引化拿发是表现,刚柔并济是手段,舍己从人是目标。  相似文献   

5.
太极推手是利用太极拳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对抗的一项运动,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太极推手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结论为:太极推手要发展,必须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杰出代表,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太极拳运动的推广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体现太极的理论基础与运动特点,深入挖掘和整理太极拳技术和理论,改变以套路为主,不吸引青少年人群的现状,抓住青少年健身人群,发掘适合他们的太极拳运动形式和模式,丰富太极拳运动,扩大太极拳人口。竞技太极推手作为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级表现形式,是太极拳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推广上先集中后普及、先业余后专项和规则上先限制后放开是竞技太极推手推广的重要方法。最终形成广泛的大学生校际比赛,将大学变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培养基地和太极拳普及与提高的重要场所,这应该是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在高校推广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开设太极推手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认为在高职院校已经具有开设太极推手课程的软硬件条件,同时开设太极推手课程不仅有利于太极拳及太极推手运动的推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丰富师生课外锻炼项目,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竞技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的实践与升华,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理应得到持续繁荣发展,可实际情况却是经过二十多年后竟然退出了竞技场。本研究针对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现状,从竞赛体系、保障体系、人力资源和训练体系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竞技太极推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传统太极推手太极推手是武术对抗项目之一。早在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代陈王廷(1600~1680),在家乡传拳的基础上,依据《易经》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的原理创编了太极拳。陈王廷在创编太极拳的同时,以太极拳引劲落空,借力打人和恃巧不恃力的原则,将拿、跌、掷、打融为一体,创编了太极推手这一独特风格的锻炼手段和切磋技艺的运动形式。传统的太极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习练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两人搭手、互相缠绕,遵循太极拳“沾、粘、连、随”的要求,运用“扌朋、扌履、挤、按、扌采、扌列、…  相似文献   

10.
对《武术太极推手竞赛规则》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推手竞技运动是在传统太极推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约定下的对抗性推手竟技形式。为了发展这项运动,国家武术研究部门和太极拳专家先后以多种形式对太极推手竞赛形式、规则、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和探索,并于1994年经国家体委审定颁布了《武术太极推手竞赛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使得太极推手这项运动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是,通过多年实践也应该看到,太极推手竞技运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比赛场中运动员顺势借力等太极拳技术体现得不够充分,经常出现僵持顶抗现象;在竞技…  相似文献   

11.
第一讲概述与基本手法[一、太极推手简介]   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1600~1680)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创造了太极拳。 同时,他以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和恃巧不恃力的原则,将拿、跌、掷、打融为一体,创编了太极推手这一独特风格的锻炼手段和切磋技艺的运动形式。 传统太极拳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练习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两人搭手,互相缠绕,遵循太极拳“沾、粘、连、随”的要求,运用“ 、捋、挤、按、采、 、肘、靠”八种方法,按照“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运转自如”的原则,双方配…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一种获取内功的方法和手段。太极拳推手,是从内在检验、印证、规范拳架,正确理解、明了,掌握拳理的必修之课。太极拳推手.是深入研习太极断手、散手功夫的必由之路。太极拳推手.是调心、调息、调身、祛病、强身的必要举措。太极拳推手,是加强交流、增强团结、缔结友谊的纽带与桥梁。太极拳修炼,离开推手,则为操舞.非但功不上身,祛病强  相似文献   

13.
一、概说 太极拳除按一定的要求、姿势练拳架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对练和应用技术,这就是太极推手。用(扌朋)、(扌履)、挤、按或采、挒、肘、靠的要求来完成动作和达到目的。因此也称四正推手或四隅推手,实际是推手的四组动作。 太极拳的盘架(练习拳式)是练“体”(练习自己的重心平衡稳固),而推手则是练“用”(练在自己的重心平衡稳固情况下去牵动对方的重心,使其失控)。练体、练用是太极拳运动的两个不可分割部分,不可失之于偏。尤其是练推手不劣应当像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健身价值被世人所认同,而体现其技击项目的推手是让人体验太极的魅力所在。推手是展示太极拳攻防技击的重要演示项目,如何在推手中战胜对手处于优势,本文通过一些实战现例和"中正"的作用对"中正"在太极推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杨波 《精武》2004,(5):30-31
本人习练传统吴氏太极拳推手多年,时常留心体会传统太极拳论中对推手的要求,还将一些太极明家的推手经验在实践中加以印证,逐渐有了一点认识。现表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太极推手是一项文明、高雅的传统武术技击形式,是衡量与检验太极拳习练者知劲、懂劲及技术运用的一种方法。自明代太极拳产生以来,经过王宗岳、陈长兴、杨禄禅、武禹襄、李亦鱥等几代太极大家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包括各门派太极拳推手  相似文献   

17.
太极推手本采不是太极拳的打法,是训练拳人太极八法、折、按、采、拢、肘、靠的方法,以求踏上“听劲、化劲.发劲”高层次太极切夫之路。推手爱好者推手玩玩乐乐也是一件趣事,对健康有益。如果想从中学练太极切夫,没有名师指导,推来推去很难提高,关于推手的问题,我谈一些浅显的看法,以求得到拳友的共识。太极推手的“手”大约司分为六种:即拙力手、病手、招手、强手、高手.神明手。拙力手,《打手要言》中日:”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拙力手者并未练习过太极拳,太极理论知之甚少,初涉武术喜爱推手。不知关…  相似文献   

18.
周家和 《武当》2005,(11):12-13
太极推手是一项由两人进行的徒手对抗性运动。由于它不按固定的套路,而是因人因势灵活地运用太极拳招式、手法进行无伤害的攻防技击竞技比赛。所以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深厚的功力,大无畏的勇气.更要有灵活的头脑,积极的思维。太极拳的动与静、刚与柔、虚与实、蓄与发、开与合、呼与吸、攻与守、粘与走、意与力、内与外等等阴阳关系,对太极拳推手极为重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太极拳十大关系,学  相似文献   

19.
翟维传 《武当》2001,(2):15-16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对练的内容之一。是在熟练太极拳架,掌握了一定的太极拳理,具有一定的太极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二人技击性训练的一种方式。是学习听劲、摸劲到懂劲的一种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谈太极推手的合理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多方面对太极推手的合理用力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太极推手用手要张弛交替,劳逸结合,以逸待劳,不妄发击,充分利用人体重力和势能作用,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运动的惯性用力,合理运用摩擦力,要巧用螺旋力,以供学习太极拳的爱好者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