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1979~2009年中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9~2009年中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的发展情况.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经过10批审批,到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有120所,学位点有257个;自1986年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以来,19所体育学博士生招生院校具有29个博士研究生学位点.2005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使体育学形成了体育学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的综合格局,为我国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开辟了新的培养渠道,解决了我国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问题.然而,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还存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置不完善、4个二级学科间发展不平衡以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审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从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及学制与培养方式等方面深入剖析目前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已初具规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二级学科研究方向的设置各具特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选修课程呈现出多样性,课程学分体现差异性;学位论文研究过程逐渐程序化和规范化,采取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隐名评审和预答辩等方式对博士论文进行质量监控;导师制、外聘制、联合培养等是博士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保证体育学博士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体育学博士教育扩散的缘起在于"合法性危机":包括社会与政府两个方面.扩散的显性结果是趋同化,这在体育学博士教育的区域布局、院校分布、学科设置、导师遴选、招生录取等方面均有表现.深刻认识和正确分析我国体育学博士教育的趋同性,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学博士教育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汉升 《体育科学》2007,27(9):3-2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新中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总结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阐述建国 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在收集整理全国38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86份培养方案和122所体育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研究生招生信息进行比较详细的统计的基础上,分析招生规模、学科分布、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学位论文状况以及导师队伍建设,探讨其现状及其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 4个方面对 21世纪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全国10所具有体育学博士授予权高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培养过程中的方式与方法、学位学分与学制、毕业论文要求以及用人单位评价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培养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动态优化策略,旨在为提高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综合能力,深化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理论层面的革新与实践层面的运作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天津体育学院1979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全国最早开展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之一。当时,招收和培养了体育管理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为“博士联合培养单位”,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博士生。此外,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2005年,获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同时,还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形成了体育学二级学科之间、体育学与教育学和临床医学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互动式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硕士授权点跨学科门类和专业数目均居于全国体育院校前列。目前,在校硕、博士研究生400余名,硕、博士生导师60余名。  相似文献   

7.
中国普通高校体育学教育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招生单位的名称数量、单位属性、培养层次、专业设置、教育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进而分析了我国体育学教育过程中多种不均衡现象、体育院系部的发展及就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学博士培养质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21个体育学博士招生院校的57名在职女性博士生导师的自然特征、教育背景和专业素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体育学女博导过度集中于一地一校;4个二级学科人数分布不均;梯队后备人才匮乏;学历和职称较高,7成以上拥有博士学位,且均为教授;4成以上女博导兼任本单位党政工作或有社会兼职;有海外进修经历者较少,不足3成;H指数平均值明显较低,主持国家层面科研项目的仅占半数。评聘条件比较刻板、导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不完善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等从培养单位、培养方案等方面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较为雷同;培养目标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导师负责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等。建议:各培养单位应积极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按照体育学科特点和社会实际需求制定培养目标;逐步建立由导师组协作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形式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美国体育学博士评估的发展历程出发,对美国的体育学博士教育评估体系进行探析,为我国体育学博士教育评估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研究发现,基于专业的评估组织,不断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美国对体育学博士评估深度聚焦学科质量,以实现自我改进、自我提升为目标。我国的体育学博士评估应主动吸收美国体育学博士评估的经验,从坚持质量导向的评估理念,构建专业的评估组织体系以及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等方面来推动体育学博士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体育教学中关育的意义及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姿态美教育、形体美教育、心灵美教育、创造美教育、智慧关教育,并从行为、品格、语言、示范等方面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若干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圣君  温禹  吕林 《体育学刊》2002,9(4):84-85
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以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素质影响的视角,审视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敏学 《体育学刊》2007,14(5):96-99
为了提高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分析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方面有缺陷和残疾的少年儿童,其身体和心理有别于正常儿童少年;身心缺陷的补偿与康复是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针对性,追求体育课程的缺陷补偿和康复功能;个别指导是体育教学组织应遵循的重要原则、直观手段的补偿与综合运用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场地器材应符合残疾儿童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品德教育的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心理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营造生动活波、和谐友善的氛围;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战胜挫折;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群体交往及游戏、竞赛等手段进行心理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体育“在育体中育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等方法,对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试图为促进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思想中的体育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如何正确认识素质教育思想中的体育教育提出几点见解,以期为体育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邵红艳  郭琳 《体育学刊》2007,14(4):114-118
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必须有机结合,以实现二者的互补互动,相得益彰,而不能单纯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其依据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交叉互补、相互影响的关系,决定了两者有机结合的必要性;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学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的统一,为两者有机结合提供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改革对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理论知识的教学,探索符合体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透视体育课程中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兆雄 《体育学刊》2008,15(6):70-74
体育课程和生命教育无论从课程的性质、功能和目标来看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体育课程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生命教育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体育课程可以顺应自然天性,解放儿童生命;增强生命活力,感受生命之美;培养积极态度,学会健康生活;塑造体育精神,养成崇高人格,对生命教育的实施具有独特的价值.体育课程实施生命教育必须遵循体验性、发展性、个性化、生活化的原则,才能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视生命,使生命价值得到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