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钰 《中国软科学》2007,(4):32-38,56
本文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深圳、上海、大连三座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五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字化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剑亮  李伟 《情报科学》2006,24(5):672-675
本文从数字化城市的内涵出发,依据目前数字化城市的现状,提出了中国数字化城市的基本框架及今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巴塞罗那、赫尔辛基和东京三个典型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然后以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四个层面,对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混合主导型三种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各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比较,总结了不同模式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合主导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上海的启发。创新制度上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创新资源上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创新文化上倡导创新观念、营造创新氛围;创新主体上政府干预适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城市发展状况评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凌  陈劲  王飞绒 《科学学研究》2008,26(1):215-222
 在研究国内外城市竞争力、创新经济、创新能力相关评价体系经典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创新型城市发展建设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希望为我国当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期帮助国内各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该指标体系包含创新活动产出效率、创新资源投入水平、创新体系运行状况三个方面共计23个指标,凸显了当前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重点,为我国各省市的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理想的借鉴方案,具有较先进的理论发展内涵和较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创新型城市的内涵、特征,提出构建创新型城市创新系统的思想,并阐述了创新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立足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概述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度量标准,介绍了国际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现状和成功经验,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城市与产业创新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概述国内部分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情况和国内部分学者研究创新型城市的观点,描述出基于产业创新要素的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并在介绍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产业创新系统这一创新管理工具是如何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城市以传统城市为基础,通过不断丰富其创新资源,提升其创新能力发展而成,并以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埃因霍温目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城市,通过对埃因霍温城市发展的相关文献和政府报告的梳理及分析,介绍了埃因霍温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总结了该地区成功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经验:包括政府主导全面创新,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三位一体螺旋式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和重塑老工业区域地方品质的文化创新。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现状,为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本文在讨论目前我国城市化道路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城市发展方针的基础上,从城市化内涵和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城市化现状问题为突破口,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城市化应实行农村城市化与城市内涵化共同发展的战略,构建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泉州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从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的转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泉州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对泉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基本思路提出几点思考,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突破,开创泉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新局面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企业充分利用外部的知识共享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水平。本文以此为视角,构建企业外部知识共享与内部知识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以期发挥二者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韩璐  陈松  梁玲玲 《科研管理》2021,42(4):35-45
为了从城市层面定量验证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基于2011—2016年286个主要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在剔除特殊城市样本,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更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对于创新能力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越明显,从而导致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扩大;创新环境(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能力二者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即在人才集聚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政府应以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为抓手,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此外,应重视数字经济会扩大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这一现象,在促进数字经济驱动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加强城市间帮扶与合作,避免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高铁正在重塑我国的城市与区域格局。测度高铁建设的时空效应,可以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经验证据。基于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借助PSM-DID方法考察高铁开通前后城市创新产出变化,识辨高铁网络下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在全国层面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创新水平,但也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即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东部和西部地区高铁沿线城市的创新产出,而对中部地区高铁沿线城市的影响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区域创新差距;高铁开通显著提高了沿线中小型城市的创新水平,而对沿线大型城市的创新产出影响不显著,呈现出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创新的溢出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高铁成为区域创新空间体系格局重构的新动力,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利用高铁网络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建立一套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的构建与结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城市创新能力结构耦合视角,采用系统耦合模型描述创新要素的动态结构匹配作用关系,测度城市创新协同度,直接刻画创新协同启动方与创新协同匹配方的内在二元性关系结构,构建城市群创新协同网络模型(UA-SIN).UA-SIN为有向网络,包括拓扑与赋边权,内协与外协网络等模型形态.进一步基于UA-SIN的城市中心性、聚集性和相关性等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分别研究城市创新协同能力(包括发起、匹配和中介能力)、城市创新协同集群和城市创新协同模式等网络结构特征.最后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UA-SIN能够在构筑区域经济循环体系、优化城市创新链分工、规划城市群创新平台布局、定位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领域与方向等方面,为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优化提供决策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一种创新网络视角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新网络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技术创新的新型创新模式。它作为相关企业知识交互作用的创新平台,为企业应对复杂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条件。本文旨在探讨创新网络交互作用特性,基于创新网络的视角,探讨技术创新的网络性,最后对我国创新网络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阶段转变,创新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研究制造业创新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演化,对于深化创新地理理论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制造业大省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从制造业创新研发和制造业创新转化两个环节构建制造业创新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对广东省制造业创新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化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发现:广东省大型企业的制造业创新能力高于中小型制造企业,但小型企业的制造业创新活力较强;外商投资企业的制造业创新能力最强,而内资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创新能力较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创新能力较强,而纺织服装、家具制造、造纸印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创新能力较弱;广东省制造业创新在新产品开发环节强于基础研发环节,呈现显著的“中心-外围”格局,从业人口规模、GDP规模对广东省制造业创新有较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是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逐步确立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技术、人才、资本、文化等领域出台系列创新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已成功转型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创新型国家。广东作为中国沿海省份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可借鉴新加坡经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决定性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创新力量,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8.
     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是有关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发展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文章使用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测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此外,文章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并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其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整体偏低,并且绿色发展绩效均值在地区和城市之间存在空间异质性;(2)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存在促进效应,同时会对周边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其稳健性得到检验;(3)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了多重中介效应,并且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导致未来社会对服务机器人巨大需求,从而形成了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代表而集成的服务机器人产业。本文对烟台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构建技术创新型城市群、实现从“制造优势”到“设计优势”进而实现“创造优势”的转变,必须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角度入手,提出了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必要性,探讨了其可行性,并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给出了实现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的途径,最终目标是形成点-链-群三层网络架构的技术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20.
对创新系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特点、范围、发展机制、创新特点、创新机制和障碍等方面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在需求和供给的双重作用下快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创新系统知识的创造、扩散和使用,促进了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提高。但是目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创新政策不适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阻碍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