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德国版的大学重点资助政策“卓越计划”提高了受资助机构的科研资金收入,这些资金主要被卓越大学用于科研人员支出,博士候选人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群体。证据表明,受到“卓越计划”资助的德国卓越大学扩大了博士候选人的培养规模,科研发表产出继而提升。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历来视博士候选人为“科学继承者”,给予博士候选人正式的科研人员地位,在绩效导向和周期特性的大学重点资助政策背景下,体现出了更高的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美国的人才战略,激活德国的高校体制,德国联邦教研部于2004年年初提出了创建5所“精英大学”的计划。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及广泛争论。经协商,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达成一致:以联邦和各州“共建”的形式。创建10所“精英大学”,并重点资助德国大学的“精英系”以及旨在培养高,层次科研后备力量的“博士生院”。“精英大学”计划标志着德国高校政策的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3.
德国高校体系以平等均质为特色,各类型学校崇尚平等,特色各异。近年来,德国政府为提高高校竞争力,对促进学校差异化发展做出政策调整。“卓越计划”在平等传统上,促进高校功能分化:卓越研究型大学和均质大学并存,自治大学与应用科学大学均衡。从历史维度梳理德国高校分类发展进程发现,横向分类中均衡与均质并存,纵向分层中分化与卓越并举。正视不利于德国高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中国“双一流”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尽管德国拥有一批历史悠久的中世纪大学,然而在今日鳞次栉比的世界著名大学之林中却难觅其身影.为了打破这一尴尬的局面,德国政府启动“卓越计划”,力图打造一支“日耳曼的常春藤”,重塑德国大学重要的科研地位与国际声誉.本研究结合“卓越计划”实施前后德国大学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大学竞争文化和机制的转变、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德国大学在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等,探索“卓越计划”推出10年来的实施效果,展望“卓越计划”未来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甘肃教育》2008,(23):F0004-F0004
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理工大学)创建于1868年,坐落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是该州唯一的工业大学,也是德国最古老的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德国顶尖大学,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优异的科研教育质量被德国科研联合会评为首批三所“精英大学”之一,也被德国政府列为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符合人才培养发展要求的辅导员队伍是每所高校都要面对的课题.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高校,江苏科技大学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创新了辅导员工作模式,不但为“卓越计划”实施注入了活力,也为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韩墨 《教育》2012,(35):61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德国老牌理工科名校,在德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在校长沃尔夫冈·赫尔曼倡导下,慕尼黑工大自1995年起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并启动了"创业型大学"计划,旨在培养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创业和创新人才,其中一些做法收效良好,在德国其他高校以及奥地利高校中得到推广。创业教育同样是系统工程慕尼黑工大第一副校长、华裔科学家孟立秋介绍说,慕尼黑工大提出"创业型大学"理念,其核心要义是调动一切力量,着重培养学生的适应力、学习力和实践力。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职业视野和方向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6年德国开始总共为期11年的卓越计划,2017年"卓越计划一期"进入尾声。本文介绍卓越计划的主要内容,以及重点通过德国高校的世界排名、科研产出的效果以及引起德国高校的分层来对德国卓越计划进行评析,并对"卓越计划二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地方本科高校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文章根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要求,结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在工程教育方面的现状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探讨和提出了地方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慕尼黑工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世界名校,在其教育和研究的核心领域取得了高端成果,因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优异的科教质量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是德国政府“未来计划”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德国“卓越大学计划”是德国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发展本国大学和顶尖研究而实施的改革举措。纵观计划全局,“卓越大学计划”具有项目设计的层次性,评估机制的合理性,资助对象的流动性、项目分布的差异性等特点,其对我国“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借鉴是: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做好“双一流”建设顶层设计,构建积极长效的评审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参与和退出机制,重视地区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柏林大学的诞生曾创造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要求的德国大学制度模式,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其不适应性逐步凸现,为此,德国上下进行了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卓越大学计划。当前,高校转型与发展已经成为事关我国高校自身存亡的战略抉择。本文从"卓越大学计划"切入,在制度层面对德国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深入分析,以求为我国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德国政府于2006-2011年推行了"卓越大学计划",计划分为研究生院、卓越集群和未来构想等三个部分,共投入资金19亿欧元。该计划具有打破德国高等教育均质局面、分类资助与整体资助相结合、重视青年科研骨干人员培养、促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以及强调高校特色发展等突出特点,并在资助方式、科研发展策略和评审程序等方面,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德国经济繁荣和“工业4.0”计划的顺利推行,离不开独特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以慕尼黑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为例,从培养理念,课程、师资与实践,就业与社会声誉等方面解析德国理工类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聚焦我国理工类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培养理念、推进“管工结合”融合发展,构建“管工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与实践、打造学科交叉教研团队,加强“管工结合”职业发展支持、提升人才培养品牌声誉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大学曾是现代大学的典范,但如今似乎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为了重振德国大学的科研地位与国际声誉,2017年德国政府在2006年“卓越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卓越战略”,57个卓越集群、10所卓越大学和1个卓越联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卓越计划”到“卓越战略”,其主要动因在于重振德国大学的全球领先地位;其最大的变化在于调整了资助层面、遴选标准和遴选机制;其战略意义在于推动大学分化与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其实现路径在于引入国际评审、实施流动与反馈机制以及整合区域科研资源,力争促进德国大学早日重返世界科学研究中心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月27日。德国教科部长布尔曼提出“精英大学”计划.其目的是要在高校和科研财政削减的情况下,引进竞争机制,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经长期协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计划在S年时间内(2006-2010)投资19亿欧元共建10所世界级“精英大学”。其中联邦政府出资占75%,各州占25%。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磋商实施“卓越教师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激励大学教师教育革新,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以及推动教师的州际流动.该计划是德国2000年PISA测验结果公布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升华,是继“精英大学”之后又一大教育革新计划.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一流大学,各国有不同的战略。德国“卓越大学”的建设不以学科为导向,而是以“卓越集群”建设为重点。“卓越集群”聚焦重大研究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鼓励不同学科和院系的研究者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平台。德国“卓越集群”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在于,在注重学科基础建设的同时,应当考虑如何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为大学内部学科之间的合作与整合,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的涌现多创造一些制度性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德国针对世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并重视精英教育的新形势,提出并实施了卓越计划,力图通过加大对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资助,集聚促进国内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优质资源,从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向追求卓越发展的理念过渡,最终实现德国高等教育领先世界的复兴目标。虽然卓越计划在各方博奕及均衡发展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存在着经费不足等困扰,但其推动德国高校之间加大竞争力度的战略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模式方案的内容,以期为同类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模式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的探索与思考,对舰船动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与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