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难题”。“之乎者也”的难读不说,古今异义、古今语言的表达形式不同等问题更是让我们老师、学生谈“古”色变。  相似文献   

2.
“联”“连”二字都是常用字,它们读音相同,意义也十分相近。区别在哪里呢?按段玉裁的说法:“周人用联字,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所谓古今字,即同表某一字义而古今用字有异的汉字。如果联、连是古今字,两字纠缠不清便带有某种必然性,但此说在学界似并未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古代文论走进当代文论研究界的当务之急,走进当代的关键,在于必须找出古今论的联结点。“原人文学论”是古今文论的联结点,因为此命题与当代文论中的“文学即人学”相通不悖,二者共揭示了古今文学皆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与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史目的保持一致,尽管在具体事功上对古今似有偏重,但司马迁基本上还是坚持了等视古今的理性态度。因古今在揭示天人关系上的同等地位,司马迁既反对崇古也反对厚今。因而在处理古今关系上他强调“古今一体”而要求通晓古今之变。司马迁对古今的态度及其对古今关系的认识与其历史观密切相关。因古今时长的可调性,从宏观上看,司马迁在审视古今历史发展的总体历程时采取了循环论模式;但是从微观上来看,司马迁在审视具体的古今变化时又秉持明显的进化史观。  相似文献   

5.
致力于古今文学演变的研究者,没有必要继续在古今文学“是否断裂”、“应否断裂”的枝节问题上纠缠。大量中国现代文学旧期刊完全可以证明,不承认古今文学断裂的现象,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是,一笔抹杀现代作家为沟通古今文学的联系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古今字臆说     
《左传·宣公二年》: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一句话有两个难处:“竟”、“反”按其现在形体的意义都解释不通,前者须训为“境”,后者须训为“返”才文意涣然。而“竟”与“境”在“边境”的意义上、“反”与“返”在“返回”的意义上正是古今字的关系。古今字是阅读古书的一大障碍,所以段玉裁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相似文献   

7.
高中课本里的“通假字”简直是“有并吞八荒之心”的秦国,又是贪心不足的吞象蛇。在人教版上用“通”字大口,在苏教版上用“同”字大口一股脑儿吞噬了古今字和异体字,使得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变成了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8.
也谈古今字与通假字之辨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运用文字学、逻辑学的相关知识,重新审察古今字与通假字,透过音形义方面的异同表象,提出以是否是新造调为标准,区分古今字与通假字中非古今字部分;以是否是“本有其字”为标准,区分通假字与古个字中非通假字部分的理论主张。最后,肯定“古今通用”现象的客观存在,并提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史记》中“午”、“景”等 1 5个词语的古今释义作了研考 ,纠正了古今释义的错误和偏颇 ,亦对《史记》中的文字讹误做了校勘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五味的名称,上古是“甘、苦、辛、成、酸”,后来变成了“甜、苦、辣、成、酸”。除了“咸”古今义没有变化,没有引申义外,其他4个词的引申义古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丰富而精湛的史学思想是一笔永垂史坛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娴习史籍,鉴古喻今,古为今用,在《毛泽东选集》1-5卷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古语、史鉴等,运用之对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起了重要作用。鉴古喻今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动词to picnic构成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的方法与一般的规则动词的方法不同,基于发音方面的原因,要先在c后加k再加词尾-ed或-ing.这一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晏殊之子晏几道传承其父的"花间"传统,抒写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男女悲欢离合之情。其词中的思恋对象很明确,即表现他与四位歌女之间的情感往事。晏几道词感情真挚、执著痴情,把自己对过去温馨场面的回忆和现实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融汇在词中。在深感词人无奈的同时,也深深敬佩他的痴情与执著。  相似文献   

14.
在对英语的形容词性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的类型、结构、语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较为详细的论述的基础上,就其理解和如何进行忠实、通顺的翻译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我们的翻译理论、翻译能力、教学质量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反讽和典故是特·斯·艾略特诗歌的两大特色。在其早期诗歌中,艾略特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反讽性典故"的手法,将典故中的人物和情节与其早期诗歌中著名的反英雄人物斯威尼和普鲁弗洛克相关联、并置和对照,以古讽今。反讽性典故的创作手法与艾略特尊重传统又强调将过去和现在有机结合的传统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蒙古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和语言类型,在时态表述上存在差异。本文在对比蒙古语和英语时态的基础上,对蒙古语过去时和英语现在完成时进行比较。其对比结果发现,蒙古语的时态是着眼于动作或是事情发生的时间而划分,较为粗略,没有和体相结合;而英语的时态是时和体双重影响下产生,表述上更详细、具体。蒙古语的每个时所涵盖的时间概念比英语的广。蒙古语的过去时至少可以包含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和过去进行时所表达的时间概念。英语现在完成时所表达的时间概念在蒙古语中属于过去时表达的范畴。因此,两者在概念、形式结构、用法上的差异值得学习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要籍教学除对史学的发展概况的意识进行介绍外,还应对史官、史学大家、史学名所寄遇的史学的经世致用传统进行精心的讲解,目的是增强历史系学生读史,治史为社会服务的认识和观念。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前的重大任务。建设先进文化必须放眼世界,敢于创新。同时坚持“古为今用”原则,批判地继承祖国优良文化遗产。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爱国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对待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9.
后新生代科幻小说家陈楸帆创作的科幻文本以科幻现实主义与新浪潮的风格著称。在其小说中,对时间的3个维度的书写与思考具有极强的存在主义哲学意味。而“过去”“现世”与“未来”也在陈楸帆的笔下显现了超越其浅层意义上的隐喻指向。  相似文献   

20.
前理解是陌生化效果实现的前提。从阐释学循环以及消除前在性—展现当下性—消除当下性(消除新的前在性)的陌生化路径循环着手,来解释译者通过与原文本和目的文本的两次视阈融合来实现陌生化翻译效果过程。而延宕叙述以及修辞等手段的使用可以帮助译者实现这一效果。前理解到陌生化效果的实现有助于译者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翻译,提高译文的质感,从而真正达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