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蒋炜波  赵坚 《物理教学》2022,(4):2-5+17
“双减”政策对作业时间和作业总量都提出了限制,但“双减”不能减质量。如何提高物理学科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如何实现作业对教学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等方面的反馈功能,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教学改革,为“教”提质,为“学”增效,实现学生在课内学足学好,为“双减”赋能。“双减”的落实关键在课堂教学,重点在作业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实现了及时互动,实现了基于学情的教学和作业设计,构建了自适应学习环境。人工智能支持下实现了作业数量和质量可视化,促进教师重视作业设计,提高作业效度,最终高质量实现“双减”。  相似文献   

3.
樊宗宝 《甘肃教育》2023,(17):112-115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设计化学作业,提升作业质量,通过设计作业达到检测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并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情,为教师精准开展教学活动反馈准确信息,是每一名化学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方向,探索“双减”下初中化学作业提质增效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曹晓航 《小学生》2024,(1):82-84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倍受关注。各个学科中都涉及语文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语文知识,才能顺利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语言基础的课程,历来都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教学科目。在“双减”的大环境中,如何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是教师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小学语文实际学情为基础,基于“双减”背景,探讨了新形势下的教学路径,希望以此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应该朝着“提质增效”的方向转型,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能够深入解读“双减”政策的内涵,并结合相关理论,制定符合初中学生学情的作业布置策略,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以及实现发展.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望能够充分发挥作业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的出台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掀起改革之风,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构建轻松高效的数学课堂、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是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法.“双减”政策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而是变学生“苦学”为“愿学”“乐学”,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结合教学结果以及“双减”政策内涵,文章从教育理念、方法、内容、评价这几个方面分享了一些可以助力“双减”政策在数学教学中落地的策略,希望能为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践行“双减”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来优化作业设计,精准分析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作业目标,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从而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8.
作业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减”政策之后,如何高效设计学科作业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物理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双减”政策下物理学科活动组织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身心发展特征制定目标,体现物理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分层作业是“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作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借助分层作业不仅能够实现作业的轻松高效,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作业的综合质量。立足“双减”政策要求,分层作业设计要依托物理学科特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从层次化的作业设计入手,落实分层设计、分层批改、分层评价,多措并举,有效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双减”政策的落地有效缓解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对改良教育生态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落实“双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儿童问学课堂以“问”为特征,以“学”为核心,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是以问启思,以问促学,以问优学,以问乐学,问学相生,激活学生内驱力,促进学生最优化发展的教学新样态。其教学理念契合“双减”精神,践行时代要求,也是“双减”背景下的一种课堂教学新常态。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发布后,小学数学教师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评的脱节与分离不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实.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文章从“教—学—评”一体化内涵出发,总结“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价值,并从“教”与“学”的一体化、“教”与“评”的一体化以及“评”与“学”的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对实践策略进行总结,旨在发挥教、学、评三方的融合与推动作用,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取得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文件的出台,中小学作业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双减”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作出了具体要求,提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功能,并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吴左华 《天津教育》2022,(16):49-50
<正>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不少中小学生从重复、繁重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中解脱出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就可以懈怠。面对如何提高教育水平、如何促进学生成长等问题,新政策下我们要有新策略。基于“学情视角”重构理念,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向课堂40分钟内、外要效率。这意味着在关注课堂“顺学而教”的同时,向前延伸探究做好课前“精准调研”,向后延伸尝试做好课后“反馈调整”,具体来说就是“三变”。一、变备课方式:提前调研,悉心备课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小学英语教师开展学情分析的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但是有较多教师不清楚学情分析的方法和内容,而且在实践操作层面存在时间紧张等实际困难。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应注重“明晰学情分析内容,加强具体学情的分析”以及“灵活调整学情分析方式,经验判断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两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与学生作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作业数据的全流程记录,为推动“双减”落地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撑。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作为“双减”重要一环,充分发挥数据在作业减负中的作用也是落实“双减”的必然要求。研究从作业数据视角出发,通过聚焦数据赋能作业减负的实践案例,旨在厘清数据赋能作业减负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向。研究发现,数据驱动的作业设计层次更具差异性、完成过程更为可视化、学情反馈更富效率,但仍面临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兼顾个性需求及满足精准需要的现实困境。就如何进一步发挥数据在作业减负中的作用,还需从深挖学习过程数据、扩展数据使用主体、发挥教师数据智慧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如何使学生在提质减负层面达到动态平衡成为家校共育的重要研究内容。杉木小学成立四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积极畅通家校桥梁,基于学情努力探索实践,最终形成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家校共育策略实践,以期惠泽更多普通家庭。  相似文献   

16.
单永杰 《作文》2023,(8):19-20
<正>“双减”政策直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这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双减”政策的发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应根据新课改及“双减”政策要求积极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思考、研究如何构建有深度、有创新、有效率的语文课堂。在“双减”及新课改的现实背景下,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升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课堂中。可以说,课堂中的“教”与“学”体现着师生的实际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双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双减”,才能更好地落实“双减”,达成“双减”的根本目的。“双减”背景下,减负是手段,目标是提质,增效是实现从减负到提质的策略、措施和方法,必须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统一。要采取有效对策,破解如何“双减”、如何提质、如何增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许珊珊 《考试周刊》2024,(6):107-112
精准教学核心是基于学生学情而开展的教学设计、教学决策、教学指导、个性化干预和学生的学习补救及改进方案。“双减”政策实施后,初中英语教学出现新变化,包括课后作业控制下的作业数量、质量和形式变化、“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精准教学与效率提升依赖初中英语课堂提质增效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需要逐步打造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英语教学方案,所以研究“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精准教学与效率提升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艺萍 《福建教育》2022,(14):29-31
“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业如何减量又提质是重点。本文提出将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设计“三学”作业:课前预学作业,帮助学生有效自学;课堂检学作业,清晰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后延学作业,巩固提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活动式教学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试从“学情分析”的视角探究语文活动式教学实践,以沪教版语文教材《雁》一课为例,基于学情分析、学情设计、学情实施三个层面,重构高效的课堂。课前进行学情分析,得出学情分析的结果;在学情分析基础上设计语文教学活动的“点”(目标)、“策”(策略)、“法”(方法)、“评”(评价);最后从学情实施层面评估学生学习的效果。活动式教学中的学情分析,不再是教案的附属品,它打开一扇了解学生需求的大门,与教学系统中诸多要素互相影响,多向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