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德国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ECTS学分管理和评价制度等研究,认为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学生分段管理的严格性等方面值得我国高职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2.
杜云 《教育教学论坛》2014,(22):105-106
德国双元制大学是企业与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合作的产物,培养在技术、经济、管理和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和管理的实践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该校为例介绍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作者在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研修经历,总结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课堂教学中自由却不失严格、充满乐趣却不失专业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分析了教师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与形式上的自由,学生在择师择校以及学习考核方式上的自由;分析了高标准的教授聘任资格和学生严格的课前预实习制度;举例说明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比较了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在教材选用、授课方式、教师实践能力、学生学习创新能力、考核方式等方面的现状,为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这类高校既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又传承了职业教育办学传统,“双元制”模式在其办学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双元制”模式具有直接面向区域服务企业等特征,对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面临转型,培养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其重要任务。文章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在分析“双元制”及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由其引申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及政府、行会、企业等多方发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思  相似文献   

5.
与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应用性专业设置以及灵活的学生专业选择政策,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显著特征。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可以得到相关借鉴与启示:第一,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预警机制、专业动态评估制度,推进服务产业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构建契合产业发展、根植当地、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第二,制定和实施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设置评议制度、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制度等,加强产教融合的专业设置,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第三,建立学生专业选择下的专业竞争机制,促进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的高技能型人才,这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德国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在校区建立、专业设置、专业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赴德实地考察和学习,以德国巴伐利亚州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为切入点,列举实例,分析归纳,阐明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技术应用性、办学灵活性、服务区域性及证书权威性的显著特点,并对“双元制”有进一步的理解,对我们搞好高职教育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在于课程价值选择通常以"学科本位"和"教师本位"为主,而较少从"学生本位"和"社会本位""课程系统"的价值理念出发设置课程.通过我国F省工程学院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中德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之异同,立足"学科本位、教师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课程本位"平衡点,提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社会本位的应用化、实用化、学生本位的成品化、课程结构的系统化、模块化、操作量化等方面值得中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借鉴.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科院校课程建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与企业的合作相对较少,且中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培养出的学生不能符合企业要求。德国的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利用其自身资源与企业积极合作,基本实现了为地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目标,这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虽然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历史并不长,但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把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放在首位。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甚至超过了学术型的综合性大学。文章以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为例,探析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期为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队伍由教授、讲师、科研人员、教辅教师和管理教师组成,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多年的生产实践与市场前沿经验,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和科研始终保持鲜明“应用性”特色的保障。法律制度、学校面试、德国联邦科学委员会提供的优化决策、教师发展启动促进计划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遴选标准确定和遴选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继续教育课程、项目融合课程、第三方组织机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应严控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职前遴选标准,建立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职后能力生成机制,开拓应用技术大学与综合大学的多元合作,增加国家、地方政府及科研机构的干预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德国高等技术教育主要由应用科技大学和双元制职业大学组成.本文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双元制职业大学在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主要构成方面做了对比分析,以期在全面了解德国高等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与不同层次院校特色的基础上,对我们探索并构建有自己特色的高等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德国职业教育成果显著,应用技术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侧重通过微观角度实地考察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管理模式,分析其教育管理方式、师生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培养质量水平较高等内在特征,引出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的有益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275-279
在研究德国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点的基础上,并以典型院校为实例,总结了德国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办学成效。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德国经验对我国地方院校转型所带来的启示,并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不莱梅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经验,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师资力量、产教融合等方面研究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认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必须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经验,找准办学定位,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政府、企业和高校的三方联动,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创新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管理机制、发展目标和保障体系,认为其具有多方参与、校企协调、共益共赢等特征。而中德两国应用型高校的校企合作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推进校企合作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机械工程类专业企业实习环节(包括入学前实习、第三和第六两个实习学期)的目的、要求、内容、运作过程、评价方法及其主要特色等进行了较全面详细地考察和分析,并结合我国工程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际,提出了学习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企业实习成功经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德正 《广西教育》2014,(39):33-35
分析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以及其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对我国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形成、发展及培养模式,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情况,阐述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与传统大学比较的视角,分析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等方面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