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慧学习环境的形成,为高校课程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型提供了大好机遇。从课程教育评价视角构建课程素质教育活动的一般模型。课内实行唤醒、鞭策、激励等评价机制,以达到驱动课外完成课程自主学习目的;构建并执行课内驱动课外、课外学习成果充实课内的课程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最终将课程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要求,使拓展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拓展课堂教学,就是在信息技术数字化设备、网络及教学资源的强力支持下,将"教授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堂教学时空拓展为"课外"与"课内"两个部分。执行课内与课外联动机制,一方面,通过课内驱动课外,不断唤醒、激励和鞭策学生课外学习的动力,使学习不断向有序的更深层次目标迈进;另一方面,使课内成为内化知识、激活学生潜质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实现1+1>2教学效果及多元化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吴薇 《今日教育》2014,(4):47-47
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文化知识教育的传统,让艺术教育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导致艺术教育质量不高。为此,我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坚持“课内抓基础.课外抓特长”的原则,将艺术知识学习融汇在兴趣培养中,通过抓投入、抓活动等措施,丰富艺术教育课程,畅通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展示等渠道。努力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斌 《考试周刊》2007,(18):97-98
“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是指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内青少年施以各种形式的课后教育,开设多种课程类型,从而提高青少年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或过程。“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是整合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产物,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提高德育实效,并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张兵  程元梅 《教师》2013,(26):28-29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应针对高职学生所特有的学习、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积极实施课堂实践教学法,加强课外实践教学,努力建设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课内课外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有效解决学生实际心理问题,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能力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为基础,构建包括学生学习评价和课程实施评价的汽车维护项目课程评价机制,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技能评价和素质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可有效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以"基于产品实现全过程"的项目驱动为依托,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始终以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为目标,通过机械设计系列课程递进式学习方法的引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程实践巧妙结合,使学生能用所学能解释工程现象,解决工程问题,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采用课内课外实践项目的相互促进,将教学延伸至课外,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自我潜能,使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动手制作产品,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机械设计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论文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其本质是教学目标、育人目标的差别和传统的高考制度的影响。坚持育人为本,以高中新课改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改革课程设置、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改革高考制度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诸方面入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胡俊 《现代教学》2014,(3X):12-15
<正>"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普陀区积极建设"普陀大学堂",进一步深化"两纲"教育区本化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从"教室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延伸,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教育过程的课内、课外对接,形成区域德育工作品牌,促进了区域资源的系统化、实践活动的课程化以及课内外德育的有效融合。一、整体设计,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内容体系1.理念—建立社会学习大课堂我们遵循教育工作和学生发展的科学规律,着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职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传统高职课程评价观,改革现有的课程评价体制.从五个方面比较了传统高职课程评价观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课程评价观,揭示了素质教育理念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12所高职院校“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考试方式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改进EsP课程评价应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课程学习和考证相结合,不断提ESP课程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蔡明丹 《广西教育》2023,(33):115-119
本文针对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提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构建“三环节—三举措—三延伸”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强化课程思政、改革考核方式,逐步实现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从理论课堂向实践课堂、从讲授课堂向互动课堂、从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孝义市金晖小学建成于2011年,翌年即确立了"自主教育"的特色发展方向,提出"生活自理、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自主、评价自主"的培养目标。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致力于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多元化的课程育人体系。一、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全面推动自主教育为了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教育实效,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整合,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逐条对接,构建了"自主教育"精品课程体系,必修和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该体系包含四个部分,全面体现了自主教育的育人追求。  相似文献   

14.
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在阐述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历史传统和权威定义基础上,以其开展的通识教育为案例,比较分析几种不同通识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利弊,探究美国实施通识教育的现实限制因素和社会文化根源。从整合通专教育、重视课外海外实践学习、加强系列课程建设、推动网络课程和重视学习结果评价五个方面分析当下美国解决通识教育问题的主要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本科资产评估课程为例,阐述了我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将课程实践——案例演示——知识梳理等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先课内后课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顺序,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为目标,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阐述了实践教学模式的作用机理、实施条件、实施效果及未来发展方向,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状况,我们从中发现:中国高校通识教育更重视素质教育、课内教育,以及“公共必修”,人文通识课程以概论课为主;而美国高校通识教育更注重能力教育、课外教育,以及“分类必修”,人文通识课程以研读经典为主。中国大学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等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采用适应时代脉搏的新策略:教学目的指向学识、能力、人格;课程设置兼顾民族与世界、传统与当代四元素;课程开展注重“三结合”;教育手段灵活、多样、现代。唯有如此,才能科学高效地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已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从宏观上分为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两大类.课内资源一般包括:教科书、师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课外资源来源于家庭、社会、网络及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生物制药工艺课程建设的现状,课程内容,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思路,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步骤,深挖相关思政元素,找到合理的融入方式和契合点,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学习,从课内、课外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水平,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课程创生是指教师根据师生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对课程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课程创生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目标、内容、资源以及实施的创生。语文课程创生具体可以做到:目标从既定到生成、内容从课内到课外、资源从单调到多样、实施从填鸭式到启发式。  相似文献   

20.
从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出发,紧扣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构建了由课内和课外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教育体系,实现了计划内和计划外、课程内和课程外、校内和校外、理论与实践以及创新和应用相结合,该创新教育体系运行良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