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造主义的课程观有:学科之间要有有机联系;学校课程应包括各种社会问题;设立“核心课程”;课程内容的学习采用“问题解决法”等。在研究改革我国现行课程存在的门类过多、划分过细、结构和要求单一、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时,可以从改造主义的课程观中得到启示;(1)课程体系综合化;(2)开设“活动课程”;(3)选择一些社会问题;(4)创设专题性问题,还应防止一些片面掖呼过激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专业队伍建设 教育事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并取得实效,才能避免盲目性、随意性。面向21世纪的教育创新的课程改革同样如此。 纵观国外近几十年来的课程改革,无不是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美国从20世纪初以来课程改革经历了多次,在国际课程改革中最有代表性。他们每一次课改都有课程理论的支持。有人把20世纪美国课程理论的发展概括为前后相继的9种流派,即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要素主义课程范式、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范式、结构主义课程范式、人…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处在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其实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并增加了难度。制约课程改革的社会文化语境从结构上看主要包括经济主义文化、行政主义文化、等级主义文化等。理清制约课程改革的文化语境对于深层剖析课程改革在其实施中的境遇、优化其文化生态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现代社会的课程改革一直贯穿着官僚主义与专业主义的矛盾,1944年的课程改革以专业主义为指导,1988年则以官僚主义为主导,新世纪前后则是二者融和共存的发展倾向。在对立、调和、重建的历程中,课程改革中的官僚主义和专业主义也获得新的内涵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主义课程产生于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这个时代背景,它直面当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创造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文化。而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佐藤学教授推行的"学习共同体",一个从内部开始展开的学校改革,跟生态主义课程有许多共鸣之处,也希望两者的结合能对中国的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性。多元文化主义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建构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培养所有学生进入多元文化世界的适应力与发展力,因而要求对一元文化课程予以改造,发展新型的多元文化课程,这种课程要求尊重和反映每个儿童的民族及性别文化传统及其相伴而生的文化体验,体现所有民族和性别群体的现实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课程发展宜坚持多元视野、多样原则和个性指向.进行结构统整,将相互作用的各种文化内容整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背景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多元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它不仅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还为它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以此为指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渐明晰起来,简言之,即“一个目标、两个转变和三个着力点”。 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学生为本,反对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致力于教育机会均等和追求社会正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课程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化的多元性。多元化主义坚持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建构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培养所有学生进入多元化世界的适应力与发展力,因而要求对一元化课程予以改造,发展新型的多元化课程,这种课程要求尊重和反映每个儿童的民族及性别化传统及其相伴而生的化体验,体现所有民族和性别群体的现实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课程发展宜坚持多元视野、多样原则和个性指向,进行结构统整,将相互作用的各种化内容整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的改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①科学是人类本性的产物。人类孕育了科学 ,科学自身的某些特点及其作用常常被过分放大了 ,科学课程的改造是必要的。一、质疑重于聆听科学在课程里以过于庄严的姿态出现 ,乃至于遮蔽了人文的光环 ,站在课程面前的人 (学生 )就只有聆听的份 ,科学课程给学生留下的空间太小了。如果说是课程可以产生权威主义 ,科学课程则最易成为权威主义的温床。我们的教师也大半比较欣赏这种庄严 ,并自觉不自觉地靠近权威主义 ,有时还从中寻找乐趣 ,实则失去的更多。纯科学的定律、公式、数字确实是庄重的、严峻的 ,但这不是科学及其…  相似文献   

10.
哲学在高等学校课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对永恒主义、要素主义、实用主义、改造主义等四大教育哲学流派视野中的高等学校课程观的历史考察,得出哲学对高等学校课程有着重要影响的分析结论:哲学为高校课程提供了哲学的研究范式、前提性的本体论意义、评判性的价值论基础、直接性的认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龙艳红  李波  罗昕 《高教论坛》2012,(3):123-125
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是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探索了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思路与方法,阐述了以任务驱动为特色的课程项目设计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它实质上是一种官方知识或法定知识,是各社会阶层斗争、妥协的产物。作为课程知识选择之价值"滤网"的课程知识观同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的变革与演进往往体现其所处社会之阶层结构的变迁。当前,由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进行着剧烈地分化与重组,因此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课程知识观间话语权的变更:即代表精英阶层利益的要素主义课程知识观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未被彻底否定;而代表中产阶层、市民阶层以及社会新贵阶层利益的结构主义、进步主义、百科全书主义等课程知识观在改革中的影响则大大增强,进而形成了多种课程知识观共同影响我国课程改革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教师教育课程中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是分离对立的,80年代以后,三者逐渐融合.三者的融合是进步主义关注学生兴趣和要素主义关注学术能力的教育思想的融合.从进步主义和要素主义影响下的课程改革的角度分析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三类课程融合的背景、表现和实效,为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普高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职教课程改革的展开,本文从对目前职教化学课程的现状及其反思谈起,对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有益探索,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对职教化学课程改革做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是人们对课程进行的根本性改造,因此必然会涉及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人的知识观、教育观和人性观的重大变化.当代知识观突破了以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为逻辑支点的传统课程认识论,并确立了以生成性思维为逻辑支点的新的课程认识论,这种新的课程认识论不但要求加强课程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拓展课程的建构过程,而且主张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建设,要为课程管理向自主组织方向迈进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使得各国纷纷把竞争的焦点放在教育改革上。而在世界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中,改造传统的技术教育、设置富有时代特征的技术类课程,又成为众多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流取向。这里仅就普通高中的技术类课程设置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泰德·奥奇系日裔加拿大著名课程学者,他以现象学、社会批判理论、后结构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为理论来源,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课程本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研究方法对其现象学课程理论作了深刻的阐释,从而丰富了当代课程研究话语,同时也对我国的课程改革与课程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前 ,中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全球化的关注 ,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还是一个实践问题。目前 ,世界高等教育课程先后出现了四种课程全球化的哲学观 ,即新全球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反全球主义。同时全球教育一体化使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双语课程、环境课程、发展课程和国际理解课程。为此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必须在目标、结构、管理理念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现实的缩影和未来的希冀,课程则是这种缩影和希冀的载体。教学改革总是始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多项社会指标的支持,如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民族民主文化影响力、国民现有受教育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世界先进教育影响力等。但它同时也拥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为我们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给予指导。1.多元化。所谓多元主义不是抛弃原则和基本原理,而是接受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将多元主义内化于教育领域,便形成了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教材改革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20.
当代各种教育思潮盛行,后现代主义是其中的一种.后现在主义思潮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对当今的课程改革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其对课程设置方面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