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9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做法有三个新的变化,一是在中国重点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首次引入大学网络影响力指标替代社会声誉指标,占学校声誉指标的50%.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重点大学的网络影响力有待提高,各大学需要加大网站建设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科研成果的数字化、网络化,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二是首次明确提出"中国一流大学"的概念、标准和排名结果;三是根据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在学科专业评价结果的表示方面,首次引入星级表示方法.这样改革的效果是使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更趋于科学、合理,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师》2012,(11):4-4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2012年4月21日公布称,其联合开发的《2012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目前正式出版。该报告据称是“目前国内最详尽、最全面、排行榜最多的大学评价报告”。其中,“2012年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稳居前三。在“2012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以及“2012年中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分别稳居“教育学”“师范类”的第一和第二。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大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2014年评价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创新:优化科研产出评价,完善大学分类评价机制,注重大学社会声誉影响。在对全国2 427所高校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地区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等8个榜单的结果。其结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缩小地区差异需循序渐进;一流大学竞争激烈,重点大学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理工类高校优势明显,民族类、艺术类和体育类高校相对弱势。  相似文献   

4.
大学评价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现实参考,此次大学评价选取了全面准确的评价对象,利用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对2524所高校进行竞争力评价,并从地区、大学、科研及类型等角度对中国大学竞争力做详细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育仍存在地域差距问题,教育资源分布较为集中;一般院校及民办院校发展较快,重点大学竞争较为激烈;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发展较好,艺术类、体育类、民族类高校发展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日前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有25所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前4位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自2004年开始,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已连  相似文献   

6.
从2004—2010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已经连续发布了7次"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在这七年中,中国大学评价经历了一个从尝试探索到成熟完善的发展过程,其间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基于2004-2010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所发布的7次大学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以期能够找出近年来中国本科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2,(35):21
榜单截图2012-2013年研究生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设计解读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综合性的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评价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中介性实体机构。自2004年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开始按年度连续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在这8年中,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经历了一个从尝试探索到成熟完善的发展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该中心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渠道。在大学本科教育评价中,收集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政府部门的相关  相似文献   

8.
新闻素材     
2013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第1 1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榜单显示,北京大学问鼎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600强榜首,连续6年蝉联中国大学第一,清华大学屈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浙江大学位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五.报告首次发布了中国一流大学城市排行榜,北京、上海和香港居前三,是两岸三地大学教育综合竞争力与核心软实力最强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笔者基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0年1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以及中心多年来在评价过程中所积累的珍贵数据,从高校数量和教育质量两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现状进行了量化说明和实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是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这种不均衡性又会对教育公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2,(35):17
榜单截图2012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设计解读1991年,由武书连带领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正式成立。到1993年6月,第一个以目标评价、定量评价为核心的大学排名发表。武书连将其命名为《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该评价是国内首次包括理、工、农、医、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活动在内的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综合评价。自1997年起,教育部专业核心期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每年都转载武书连及其课题组的《中国大学评价》。目前,该排行榜已成为国内目前较有影响力的大学评价排行榜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主要职能和任务之一,而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则是大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首次以国内本科院校为评价对象,从“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出发,以分类评价为原则,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投入、产出、效益为主线的科研竞争力评价体系,发布了“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两个报告,对我国科研竞争力评价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高校现行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通过分析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CentralWashington University:CWU)课堂教学评价之学生评价的理念,提出创新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四大理念,即新评价应能体现"以人为本"、"简约而不简单"、"整体性基本评价制度化"以及"公开、公平和坦诚"的理念,以为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完善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有必要根据大学的三大功能来设计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大学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大学评价指标应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大学生就业压力下,要积极地将“为社会服务”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学科评价的系统研究在国内还基本是空白,尤其是关于世界一流学科评价问题的研究则更少,这与当今科技创新、管理决策、科学评价、大学建设等国际化需求不相适应。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排名榜,综合分析这些排名使用的学科评价指标,着重从指标层面就如何科学构建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开展非化学专业大学生化学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研究,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就非化学专业大学生化学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目的及意义、评价的途径、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及评估过程进行了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多模式、个性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型大学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建立符合研究型教育理念的教学评估运行机制,才能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提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清华大学在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的思考和实践,通过对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标准的深入分析,建立了适应研究型大学教学特点的学生评教体系,以及多模式、个性化教学评估系统,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经过近三十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的引领教育。青年大学毕业生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领舞者,高校也由创业教育输入地,成为创业的输出地。地方政府为集聚创业效应,引领地方更好服务创新创业,纷纷建设了城市创业园区。城市创业园区的持续发展需要高校创业资源的输入,对高校服务城市创业园区绩效的评价及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创业园区,尚处在成长期,学术界关于高校服务城市创新创业园区绩效评价的研究,几乎没有。在此意义上,探索高校服务城市创业园区绩效研究具有理论创新与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评估机制对我国大学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进行评估认证,主要是对大学办学水平,包括教育质量和办学方向进行综合评价。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评估机制对我国大学发展战略的启示是:以评估认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以专项拨款评价制度提升大学的科研实力,以学科评估培育优势学科和优化学术队伍,以绩效评估激励大学之间的公平竞争和促进特色办学,以社会评估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并鼓励高校多元化筹资。  相似文献   

19.
创新力逐渐成为大学校本教学评价制度设计的重要因素。其中,回归教育本质是其主要特质,创新力维度是其构建的基本原则,而要构建以创新力导向的大学校本教学评价模式则需要树立大学自主的特色办学理念,营造以创新为价值取向的校本评价文化,组建合格的校本教学评价团队,建立有效的校本教学评价监控机制等。以创新力为导向的大学校本教学评价模式在推动大学自治与大学自由,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大学创新力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机制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重量化评价,轻质性评价;二是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三是重学校评价,轻社会评价;四是重成绩评价,轻素养评价。在多元智能理论和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机制的创新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主体的转变——由一元主体转向多元主体;评价内容的转变——由片面评价转向全面评价;评价手段的转变——由量化评价转向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