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斌 《教书育人》2009,(8):22-22
要“说得明白”。还是“说得漂亮”?这是个重要的问题。离开高考战场无数年了。作为当年的作文爱好者,每年看看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仍觉相当有趣。  相似文献   

2.
关耳 《教育艺术》2006,(11):28-28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近30年来,2006年高考作文题普遍受到考生的欢迎,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家一致认为.今年高考作文题出题活泼、富有新意。那么,2006年高考作文题究竟“新”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考试说明》中对“有文采”的解释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高考作文评卷中发展等级所依据的4项“特征”中就以“有文采”、“有创新”为给分重点。而善于引用名言,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能使习作神采飞扬。这也是高考作文取得高分的一把利器。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谈谈这一方法的运用技巧。一、引作题记,统领全篇要想使阅卷老师一下子发现你与众不同的构思及丰厚的阅读积累,莫过于将自己读过的诗文名篇中与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拿来”引作题记,此法可一下子吸引阅卷老师的眼…  相似文献   

4.
前两年,网上有这样一篇博文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和思考——《一句话“屈原向我们走来……”通吃高考作文题》,文中列举了将“屈原向我们走来……”这样一句话灵活运用于高考作文题的几个范例。材料通吃高考作文现象追溯到更早,是2007年网上的一个帖子:“苏轼材料通吃高考十省市作文”,有人用苏轼的材料,以十省作文题(怀想天空、诗意的生活、科举论、提篮春光见妈妈、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必须跨过这道坎、  相似文献   

5.
“灵动”与“沉稳”,是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主题。这两个词,对于今后的考生来说,亦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一、文体的沉稳与灵动这几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自由地选择文体。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进步。但是,“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在文体的把握上,每一个考生都要既沉着,又稳重。在我们江苏省,历来都要求考生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像什么;决不容许在一篇800余字的高考作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杂乱使用,搞成一个“大杂烩”。从总体上说,高考作文的文体一般分为两类——记叙  相似文献   

6.
成就文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2000年起始明确提出“发展等级”要求。其内涵为: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如果说高考指挥棒还有可取处的话,那么,这是可取处之一。如果说有能执“发展等级”内蕴之牛耳的话,那么,个中之“文采”非其莫属。然而,我们相当大的一部分为人师者,包括那些自称有“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之“绝技”的名师,对此概念模模糊糊,并想当然与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创新绝然割裂开来,作单独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考作文与高中写作教学杨一经一“3+2”高考作文命题设计并没有离开我国高考作文命题设计的历史发展轨迹。几十年来,我国高考作文都是考能力,考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而从不考“名词术语”,不考写作知识,这跟古代考“帖经”、“墨义”,考八股文,有天壤之别。这是...  相似文献   

8.
“两课”课程与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这是“两课”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实践的要求,也是“两课”自身功能的要求。“两课”要加快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力求凸现“两课”的实效性,实现教学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评分中的发展等级一项.从四个方面——“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去衡量考场作文。其中任何一方面做得较好,都可以得到相应的等级分。  相似文献   

10.
话题作文,指的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一种命题形式。如1998年高考作文是关于“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的话题;1999年的高考作文是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2000年春季高考作文是关于“《世纪青年》征稿”的话题;2000年夏季高考作文是由四种图形引出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2001年高考作文则用寓言故事作为“引子”,激发兴趣,导出“诚信”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高考作文似乎成了一种新的“文体”,产生了某种“独特性”,有了自己的“行规”“招式”和“套路”,日益模式化、公式化,甚至拥有某种可操作性,从而距离写作自身的规律越来越远。这种作文大致有这样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高考作文,有人创设了一种“T台”理论,即高考作文犹如走“T台”的模特。批阅一篇高考作文,一般用时不到一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能紧紧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是取得高分的关键。“T台”上的模特,要吸引住观众的眼球,首先靠外在的长相、身材,其次才是举手投足间流露的气质。高考作文亦如是。高分作文往往是先靠颜值“吸睛”,再靠内涵“俘心”。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那一代”的讨论中,我发现“那一代”的支持者们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两种战术:打“时间差”,打“空间差”。所谓打‘时间差”,是指用历史环境为人辩护,指责批评者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来分析问题。所谓打“空间差”,是指用“国情不同”拒绝对方的新式思想武器。惜乎国产的新式思想武器太少,批评者往往要借助外国学者的新视角,这就给反对者抓住了把柄:“你们少拿外国人的话往这里套!”  相似文献   

14.
在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下,去年我刊顺利举办了“中语杯”全国分省高考作文及新课程中考作文全观察活动。经过读者投票,在去年的《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第10期公布了获得“中语杯”的高考和中考命题单位和得票数,并为选中这两个单位的读者发放了奖品——根据全观察活动编辑出版的《2004分省高考作文全观察》或《2004新课程中考作文全观察》。在去年我刊第6期刊登的“全观察活动启事”指出,“两考改革大势初成,为我们主动参与这一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尽管如何看待作文题是见仁见智的,不可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但对这一以检测考生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广大读者的热情响应下,去年我刊顺利举办了“中语杯”全国分省高考作文及新课程中考作文全观察活动。经过读者投票,在去年的《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第6期公布了获得“中语杯”的高考和中考命题单位和得票数,并为选中这两个单位的读者发放了奖品——根据全观察活动编辑出版的《2004分省高考作文全观察》或《2004新课程中考作文全观察》。在去年我刊第6期刊登的“全观察活动启事”指出,“两考改革大势初成,为我们主动参与这一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尽管如何看待作文题是见仁见智的,不可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但对这一以检测考生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四要求(深刻、有文采、丰富、有创新)之一。创新指的是作文要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富有个性,善于推理想象。显然,创新类作品需要考生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能较常文有所突破,能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那么,如何在高考作文中体现创新要求?以下结合高考作文实例简要谈谈创新的四种基本方法。其一,人物转换法这是高考创新类作文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的特点是:或化物为人,或化人为物。化物为人,即是拟人,化人为物,即是拟物。用类似童话的方法来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对立,不仅可以收到令人耳目一…  相似文献   

17.
高考是中国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高考”、“高分”、“高价”这一“三高”现象,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3 X”高考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仅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而且严重地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高教科目、内容的改革,必须同高考制度等的配套改革综合推进,才能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大氛围。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高考作文,应该对文体作适当的限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而言。强调高考作文要“淡化”文体, 大概十来年了,真正对文体实行“大开放”,应该从1999年算起,自那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以来,高考作文对文体几乎再没作什么限制了,各种体裁都可用,“淡化文体”可谓得到最为彻底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王虎森 《学语文》2005,(3):53-54
高考作文,不管怎样文体不限、自选角度,都离不了要说理。有的是用逻辑推出“理”来,有的是用故事述出“理”来……这“理”一要正确深刻,二要说得巧妙,方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份。高考作文试题格外引人注目。下面列表汇总十四年来高考作文试题,从总体上考察高考作文的特点,揭示高考作文命题的动向,这对今后指导中学作文教学将会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十四届高考作文考题中,全国题除82、91的是命题作文外,其余都提供了一定的材料或一定的材料加标题,要求考生据此作文,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论辩能力和表达能力。考题的内容和形式屡翻花样,追求新颖、独创,力避为人所猜中,而又不显偏、难、怪,做到命题出乎人意料,却在情理中。因此,从文题的表层或深层意义上来估量,高考作文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