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开放大学考试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手段,信息化背景下开放大学的考试管理具有现代化、多样化和人本化等特点.以网络化考试模式为基础,通过强化过程性考核、提升题库建设和尝试“开放性”考试模式等途径,可以加快考试管理信息化改革,提高考试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变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娟 《天中学刊》2005,20(6):127-130
二战后,日本曾实行过4种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纵观其变革过程,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具有注重考试的服务功能、大学决定权、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机会复数化等显著特征,并呈现出入学制度弹性化与多样化、开放化以及加强和改善升学指导等若干发展趋势。这些对有效解决我国高考中存在的高考指挥棒问题、统一考试与体现特色问题以及加强升学指导与招生工作信息化问题等都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考试模式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客观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现行考试模式对考试目的的认识存在误区,以及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入手,树立现代科学的考试观,确立考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恰当位置,采用动态、多元、多样化的考试模式,进一步深化高校考试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系统剖析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根据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特点,构建了"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新型考试模式,并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考试中进行实践,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高等职业院校同类课程考试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及其对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其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几经调整和反复,最终形成了由大学入试中心举办的大学入试中心考试与各大学自主举办的个别学力检查并用的二次考试模式。这种统一与多元并重的招考模式较好地兼顾了招生公平性与大学招生自主权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CET-3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是参照四、六级考试模式而设计的,本考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尺度参照性考试.其主要目的是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它是一种标准化考试,考试范田主要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阶段一级至三级中说与译的技能以外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7.
CET-4翻译测试改革正面反拨效应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为伙伴关系,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正面的反拨效应. 四级考试中篇章翻译测试的增加,带动了大学英语教学向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将呈现更多模态、多样化的综合模式. 本文从四级考试中翻译测试改革的背景着手,应用正面反拨效应理论,探究翻译测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反拨效应下,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理念的嬗变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大学理念和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各类大学理念的历史嬗变及由此所引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与拓展来看,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以多样化的思想来构建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基本思路包括:学位类型多样化,入学条件宽松比,导师指导多样化和学位要求弹性化。  相似文献   

9.
多样化既是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主要特点,也是世界各国大学招生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必须建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多样化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通过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和总结自己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满足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公平公正,以统一考试和统一录取为主、多种评价方式和多元录取方式并举的多样化的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与高校考试制度改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章在对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高校考试制的若干对策,主要是:注重平时考核,成绩构成多样化;考试形式和方法多样化;以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来命题、评分;加强考试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不断改革高校入学考试制度,目前国立高校有三种入学考试,即传统的大学自主考试、集中测试和国家统一考试。本文从这三种考试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三者的特点和博弈情况,并探究俄罗斯国立高校入学考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韩国高考改革的动向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高等院校入学制度经过几次重要的变革:大学入学考试形式发生重大变化,试图推进个性化教育;入学考试将由大学自主并由大学负责人组成的“入学管理院”负责;新生录取方式采取不公布大学入学考试成绩等。韩国高考改革所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的问题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主要有两种:SAT与ACT。美国大学在选拔新生时强调素质的全面考查,但SAT、ACT等大学入学考试的成绩也至关重要。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或ACT每年均开展多次,大学入学考试与高校录取工作相对独立地开展,实行"招考分离"。学生亦可报名参加多次SAT或ACT考试,高校以最高成绩为选拔依据。SAT、ACT考试编制的科学化程度较高,试题难度稳定,得到了多数大学的信任。变"一次高考机会"为"多次高考机会",实行"招考分离",是我国高考改革的大势所趋。但具体改革的操作细节应深入研究,谨慎实施,以免发生执行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办学,高考功能从选拨性向适应性转变,高考的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在此趋势下,首先可以尝试的就是在文理分科的大背景中增加单科招考,选拨在个别科目上有特别天赋而在其它科目存在"短腿"的学生进入研究性大学,满足广大偏科学生的需求,为高校拔取英才,为科学创新奠定基础。这既不违背人才发展的规律,也不损害公平的原则。对于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则可以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偏差值教育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差值教育可谓是影响日本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大问题。偏差值教育问题的矛盾指向集中体现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分析偏差值教育的产生发展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历程,可以窥见日本处理高校招生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基本思路,对我国处理应试教育问题以及高考制度改革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理念内在规定性的具体体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要促进高校多元选择学生,要利于基础教育并多元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基本途径是:将综合素质评价逐步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内容,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引入高考,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联动机制。改革招生管理体制,增强高校选才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民国时期高校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对探究中国高校少数民族现代招生考试政策的发端、制定今后高校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有重要借鉴意义。民国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倡导的高校招生考试政策,对少数民族招生考试采取了倾斜政策,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少数民族教育的观念,但是由于投入量有限,还不能从实质上推进各民族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仍然滞后。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对于选拔研究生优秀生源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分析发现,现行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命题模式存在考查范围窄、重知识轻能力、题型简单化固定化、考试难度低等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缺乏命题标准,招生单位有意降低考试难度,文化、体制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应从实行多校相关专业联考、制定科学有效的命题标准、提高专业课考试难度、录取参考考试外成绩、增加面试比重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命题质量,选拔优秀生源。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科目经历了一个由高校自主设置到相对统一设置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文理分科居多、合科兼而有之逐渐走向一种非常有限度的分科模式,或者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合科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文革"之前,高考实行的是一种鲜明的文理分科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高考科目改革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尤其是近十年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绝大多数仍然是文理分科的模式。鉴于高考强大的指挥棒功能,着眼于高中文理过度过早分科以及大学通识教育等问题,高考宜采取一种"有限度"分科或者合科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70年来,我国高考科目设置经历了“共同必考科目”模式、“二元分科”模式、“文六理七”模式、“3+2”模式、“3+X”模式及其变式、“3+3”与“3+1+2”模式的更迭,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目变革道路。总体上,我国高考科目设置与时俱进地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适应,但却始终未能引导高中走出应试主义的怪圈,难以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未来,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定位与功能,协同推进高考科目设置与内容改革,不断完善选考科目设置与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