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纪实作课教师 :于海莹 (沙河口区民权小学艺术课教师 )播放《春姑娘来了》音乐 :学生进教室师 :小朋友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 ,有哪四个季节 ?生 :春、夏、秋、冬。师 :如果你是一粒种子 ,你喜欢哪个季节 ?生 :喜欢春天 !师 :老师和同学到公园去找了春天 ,你看到春天是什么样 ?生 :桃花开了 ,迎春花开了 ,小草绿了……。师 :听 ,谁在说话 ?(音乐《小雨沙沙》)生 :种子在说话。师 :种子在说什么 ?生 :我要出土 ,我要长大。师 :如果你是小雨 ,怎样表现小雨真甜 ?如果你是小苗 ,怎样表现小苗发芽 ?生 :(学生表演 )师 :听、唱歌曲《小雨沙沙…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宿新市徐公店》(五年制语文第八册5课)时,采用了“创设情景”的做法,效果较好。 (一)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我问:“《咏柳》和《游园不值》都是写什么时候的景物?”学主回答:“是写春天的景物。”我接着说:“对,是写春天的景物。春天,是花的季节,是绿的季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历代诗人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句。《咏柳》通过写象‘碧玉’、如‘丝带’的柳叶,赞美了春风。《游园不值》通过写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市语文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会上,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执教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春》一课。课堂上该教师为表现出春意盎然、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选取了大量有关春天美丽风景的图片,并结合一些教学问题及拓展资料设计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思考、交流,乍看起来,图文并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高,兴趣也很浓厚,但在喧闹之余,细细想来,仿佛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背后,语文课堂的学科教学“味道”似乎少了点。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背景:《春天来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和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体验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了解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培养一定的环保意识。二、教师准备:反映春天特征的音像、图片资料,以及平时拍摄的一些反映学生各种行为的照片。三、学生准备:1.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公园或田野里去找春天,并记录春天的特征;2.搜集反映春天特征的图画、歌曲、诗歌。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活动情境(老师头戴一个花环出现)…  相似文献   

5.
一、用音乐营造春天的氛围同学们 ,上新课前 ,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 ,请闭上眼睛仔细听。(播放有布谷鸟叫声的音乐)音乐听完了 ,告诉老师 ,你们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并伺机出示课件“春天到了”)[评析 :伴随音乐进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兴趣很高 ,利用音乐进行想像力、思维力的培养 ,体现了新课标重学生能力的教育要求。]二、用语言描绘多彩的春天1 同学们 ,春天来了 ,想一想 ,春天里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看看周围的景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先小组内讨论 ,然后给大家讲一讲。(继续播放音乐)学生小组发…  相似文献   

6.
《找春天》教学片断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先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然后说:“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是的,春姑娘来了,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导入课中。“春就藏在我们的课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一边读一边感受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现象之一:一教师在教《庐山云雾》时,出示了大量的图片。每品读一句或一段文字时,就出现了一幅新的图片,并且还有两个相对集中的图片欣赏环节。屏上不断切换庐山风景图,使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现象之二:《浪娃娃》一课的教学,在研读了课文之后,教师问:它们(浪娃娃)做了什么好事?学生回答是“发电”。教师随即播放了录像,使学生明确“这叫水利发电”,并出示了其他多种发电方式的名称和图片,有:核发电、风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垃圾发电等等。随后,又出示了城市、工厂、医院、客厅、厨房的用电情况图,让学生按“浪娃娃来到了看到了我会做…  相似文献   

8.
作文批改,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既能使老师减轻负担,又让学生学到知识呢?叶圣陶先生发表了很精辟的见解:“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这段话指明了作文批改的方向。这里我谈谈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几点做法: 一、从作家的未定稿和定稿中学习修改文章的方法。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不应该那么写》一文里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  相似文献   

9.
又一个春天     
朱自清先生的《春》曾使学生时代的我第一次领略了春天的绚丽和勃勃生机。如今,同样在课堂上,我却以不同的身份,再次感受了《春》带给我的那份真、那份美。春日的温暖,春水的宁静,春草的生机,春花的争艳,还有那春风的温柔和春雨的缠绵,让人充满了对春天的无限向往。在教学《春》这一课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领略“春天”。在教学到“春雨”这一段时,一位学生举起手。“我觉得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个地方抄袭了古诗的内容。”我一愣,点头示意他说下去。“课文的‘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案例】师:小朋友,一年有哪几个季节?生:有四个季节。生:分别是春、夏、秋、冬。师:在你的眼中,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生: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到冰淇淋。生: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的太阳暖洋洋的,很舒服。师:老师这里有一幅风景画(出示黑白图画),好看吗?生:不好看,没有什么漂亮的颜色。师:那我们来想想办法,给她打扮一下,好吗?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学过程的构思构思的导入内容如下:大家学过朱自清的《春》,里面把春天比作娃娃、姑娘、小伙子,如果说春天朝气蓬勃,那么比较而言,写秋该用什么词呢?我们学过了哪些关于秋的诗词呢?依次导入的话,下一个程序是什么呢?通常切入文本是依自然节的顺序,这种方法不免俗套。我曾经借公开课上过歌德的《最后一课》,把师生告别的最后一节放在前面上,采取倒叙的方式,效果也还不错,此文能否也顺序颠倒一下?况且,我的导入提问是秋天里该体现出什么"气"?而这一问直指课文第二节。这一节除了介绍秋天的形状,还写了秋的含义(兵象、刑官、五行、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该如何巧妙安排、精心设计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 ?笔者认为 ,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模式是关键。一、精讲式精讲式教学模式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到精讲 ,必须对教材熟悉 ,从学生实际出发 ,突出文章重点 ,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揭示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要抓住文章的文眼 ,在学生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质疑。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 ,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你读了课文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 ?不同…  相似文献   

13.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中高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一、选好话题,创设情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坚持课堂这个主阵地。在选好话题后,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产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欲望。如口语交际课“小报展评”。教师边出示学生编的小报,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上一星期,我们编写了关于“春天”的小报,同学们有的搜集了朱自清的文章《春》,有的自己写了一篇关于春的文章,有的还画了一幅水墨画,有的则编入了一组照片等。…  相似文献   

14.
那是一个晴朗的春日。我的心情特别好,当我轻松迈上讲台的一刹那,忽然来了灵感:这么暖人的春风,这么迷人的春色,何不让学生谈谈春天呢 ?于是,我在黑板上潇潇洒洒地写上了一个“春”字,我问学生:“看到这个‘春’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竞相发言:  “我想到了‘三八妇女节’ (原来他是拆‘春’字拆出来的 )前几天,三八妇女节时,我给妈妈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节日,我帮妈妈做了一天的家务,并送给了妈妈一个节日礼品──音乐盒,妈妈可高兴了,直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想到了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相似文献   

15.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风景谈》文章好,难得教好。究其因缘,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风景谈》究竟是什么体裁,应不应该把它当“形散而神聚”的散文来教。二、《风景谈》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应不应该以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一句话:《风景谈》的教学究竟应该以“景”为中心还是以“谈”为中心。对于这个问题,教材的释解注解是这样说的:“本文所写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差错,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欺骗学生。那天,我执教《旅游中的数学——设计旅游计划》一课,就忽悠了一次学生。上课伊始,我用充满童趣的语调问道: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生:春天。师:是的,在这春花烂漫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17.
六年级《形形色色的动物》这一课属于科学讨论课,根据它的特点,我采用了“多看、多议、多摸”的教法。 (一)教学前,我让学生准备各种小动物,教学开始,把14种小动物分给各个小组,并出示有关的图片和幻灯片,让学生“看”、“议”各种小动物,自由地交流议论,讲出各种小动物的名字,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教师巡视,指导启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苏教版教材第四册《谁的本领大》课文为例。教学镜头一:谈话导入时。师:(出示自备的风和太阳的头饰图片)“欢迎太阳和风出场!”生:(兴致勃勃地鼓掌)“耶!”师:(收起图片)“他俩为何比本领大?你认为谁的本领大?”(学生热情骤减,个别学生不自信地举起了小手)生1:“我认为太阳的本领大!”生2:“我认为风的本领大!”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思考他俩比了几次?”(教师出示课件)教学行为失误的剖析:教师自制的卡通图片和童话般的语言充满了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教师却未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一步生成,而是突然转到相对…  相似文献   

19.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就是夏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吧。(出示多媒体课件)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呀?请你们仔细观察,小动物在做什么呢?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  相似文献   

20.
问题由学生在读中发现教师要在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交流讨论、沟通信息渠道、鼓励探索创造上下功夫。一位教师在教学《白杨》一文时,首先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畅所欲言,自己设置问题,而且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有一定的坡度:(1)爸爸介绍白杨的特点一共几句话?每句话写了白杨的什么特点?(2)这些特点还能从文章的哪些地方看出来?(3)爸爸仅仅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展开教学,以文章第14自然段为突破口辐射全文,让学生把握全文的整体、内在联系,起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