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既不能离开“文”去讲“道”,也不能撇开“道”孤立地讲“文”,只有文道统一,有层次地、逐步深入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在各个教学的环节中,才能达到教学  相似文献   

2.
李焰 《教师》2013,(22):58-58
"教书育人""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不单要讲授本门学科的知识技能,还得立足文本,探究其蕴含的文"道"。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的特点是"渗透",也就是说,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不能脱离文本的语言文字天马行空地讲授大道理,应该符合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文”与“道”是构成一篇文章缺一不可的两个因素。因此,在一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既不能离“文”去讲“道”,也不能撇开“道”去孤立地讲文。只有文、道结合,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理解“道”,受到“道”的感染,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能从中逐步学习和...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它和"道"的关系便密不可分,"文以裁道,文道合一""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古人的这些话充分的说明了"道"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那么,"道"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道"在文章中是一种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怀,它关乎道德的养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就肩负了双重使命: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尊道而贵德",然而,在目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道之不讲,以利言德"的现象普遍存在,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笔者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年,深有同感.因此,本文拟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探索性方案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尊道而贵德",然而,在目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道之不讲,以利言德"的现象普遍存在,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笔者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年,深有同感.因此,本文拟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探索性方案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教学工作中,学科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被教师们所关注,同时渗透教育也不断地发挥着它特有的德育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势在必行,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努力实践.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吃透语文课的特点,明确思想素质的渗透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指的就是文章的表现形式,"道"指的就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讲"文"而不讲"道",还要通过对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提高思想认识.例如,巍魏的《我的教师》,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教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文章详略得当,条理分明,结构清楚,全面展现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也表现了学生对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8.
正这里的"文"是指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道"是指作文的一些经验和技法等:"文"道'结合"是指从"文"中感悟出"道".将"道"融人"文"中去触摸。中学的作文指导不是大学的文学理论课.更不是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对作文的经验和技法等不能"裸讲",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要将之融化在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中,让学生去感触、感受和感悟。学生感触了,才能入骨;感受了,才能人心;感悟了,才能入脑。鲁迅说:"从《小说作法》学出来的作者,我们至今还没有听说过。"他也从未写过《写作方法》或《我的写作经验》之类的专论。为此,中学的作文指导不应走讲"经"说"法"之路.而应走"文""道"结合之路。就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道"是盐,它只有融化在"文"这道菜中,学生才能真正吃出滋味,才能真正从中吸收到营养。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是什么"、"怎样理解"、"如何解答",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的教师抱怨"这道题我在课堂内讲过三遍,结果他们还是错!"问题在哪呢?其实这样的教师只注重了讲,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错"的总结、分析和纠正这一教与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刘勰吸收先秦道家美学"道"论所提出的"道"为原初构成域的思想,指出,"文"是与与天地同构并生的.换句话说,"文"是构成的,其发生构成是自然而然的,基于"天道"自然之道".这类自然而然、发生构成的"文",即他所谓的"天文"地文"人文"万物之文",也即"道之文",作为"道"之构成的"文",是变化无穷的,此即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相似文献   

11.
语文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工具",而是一个包含着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意义世界.因此,纯粹将"文"当做弘道宣化的"经"固不可取.但完全无视它在情感和道德上对学生的影响力,完全放弃从"经"和"道"的高度来衡量"文",则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编选语文教材,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工作,一定要把那些载"常道"的"真经"鳊选进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精神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以讲为主,这曾引起很多人的异议.因为一提到语文课的"讲",往往就会被认为是典型的传授知识,"教师在顽强地表现自己"搞"满堂灌".有人甚至认为,语文课的性质,要么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要么是单纯地能力训练课.  相似文献   

13.
《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文章所贵者,"道"也.从孔子的"思无邪"到扬雄、刘勰的"文从道出""文以明道",从韩愈、周敦颐的"文以载道"到今天的"立德树人","道"本"无痕",但"道"融于"文"中,"文"是"道"的物质载体和具体表现,也推动"道"的继承、传播和发展.对初中学生来说,一篇好的作文,是细节和情境的再现,是情感的充分表达与智慧的完整呈现,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美丽折射,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树立和生长.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明确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意义,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激发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文"和"道"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的两个范畴。语文教师如何把握文与道的关系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直接显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文、道关系形态各异。本文分别展示文、道关系的四重境地: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统一,文道同一,以此促进语文教师更加深入地思考文、道关系,从而能真切地把握住语文教学之本意。  相似文献   

16.
秦敏 《成才之路》2014,(35):I0006-I0006
正"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所谓"文"是指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道"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统一"就是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换言之,就是语文教师担负着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双重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不是干巴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去渗透、感染,以达到"文道统一"的。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文道统一"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渗透所谓"渗透",就是教师要像春雨一样,把"道"无声地润入学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教学"和谐",自然是指教学要自然、合乎教学规律,既不能一味地拔苗助长,也不能强行加塞.需要教师积累教学经验进而优雅自然地教.  相似文献   

18.
作文批改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教学工作;其内涵相当丰富,不仅包括教与学、文与道、学与用、批与改等等,而且跟范文教学、阅读指导、作文评讲等语文教学各个重要环节有密切联系.所以,为了在作文批改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必须将教与学、文与道、学与用等等融会贯通起来,如果单靠“一条腿”走路是不能奏效的.那么,作文批改究竟如何做到“两条腿走路呢”?所谓“两条腿走路”,广义地来说,就是要将教与学、文与道、学与用、批与改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求准确、科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讲"的切入点,抓好"讲"的契机,讲出语文的妙. 一、能开启学生心智的重点词句要讲 那些能开启学生心智,体现教学目标的重点要讲,不能轻易放过.我们应将重点品析与整体感悟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品析促进感悟,深化感悟.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实现文道统一,让学生在获得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而"文道统一"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文",即指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道"指的则是文章的思想和内容。"文"与"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